![]()
王大爺今年56歲,過去一直有喝茶的習慣。茶葉雖好,奈何胃不太好,喝過幾次濃茶后,胃部時常泛酸、隱隱作痛。一次,老鄰居張阿姨熱心推薦他試試“養胃茶”,王大爺半信半疑地換了新茶。
沒想到,一個月過去,腸胃竟然舒服多了,精神也比以前好了不少。這讓他有些納悶:“難道有些茶真的能天天喝,還不傷胃?”其實,很多人都有類似困惑——日常喝茶,到底怎么選才能既養生,又不傷胃?
![]()
茶葉千種,其實只要選對這3種,日常飲用,養胃護健康兩不誤。可惜,大多數人都忽略了第2種。到底是哪3種茶,真的適合天天喝?背后的科學依據又是什么?
必須明確,并不是所有的茶都適合長期大量飲用。中國醫學科學院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李春玲教授指出,茶葉中的兒茶素、咖啡堿、單寧酸成分,在高濃度、空腹或大量飲用時,容易刺激胃黏膜。
尤其濃茶,一方面使胃酸分泌增加,另一方面可能削弱胃部防御功能。數據顯示,約有25%胃功能本就較弱的中老年人,飲用過濃、過燙的茶后,出現胃部不適或消化不良。
![]()
但據《茶與健康》刊載,適當飲用低刺激、經過適度發酵或以特殊工藝處理的茶類,可以起到溫和養胃、潤腸通便等正面作用。而且合適的泡茶溫度、飲用時機(如餐后),也能極大降低胃部負擔。
換句話說,選對茶+合理喝,既能日常潤養脾胃、利尿排毒,還能降低傷胃風險。因此,弄清楚哪些茶更溫和、適合天天喝,是關鍵。
普洱熟茶:溫和養胃的“首選”
經過高溫渥堆發酵,普洱熟茶中的刺激性成分大幅下降,茶多酚轉化為對胃腸溫和的類黃酮、茶褐素。
![]()
2017年云南農業大學茶學系一項620人跟蹤研究發現,每天喝1-2杯普洱熟茶(約200-400ml),餐后飲用,可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癥狀,人群胃酸逆流發生率降低14.8%。
普洱熟茶茶湯紅濃,微帶甜香,改善腸胃功能、促進消化排空,是養胃人群的“優等生”。適合飯后1小時溫飲,刺激性極小。
紅茶:發酵好,養胃護胃雙兼得
不同于綠茶的未發酵,紅茶屬于全發酵茶。發酵過程中,茶多酚被氧化轉化為茶黃素和茶紅素,大大降低對胃腸道的刺激。《中國食物成分表(第六版)》顯示,紅茶每100ml中的咖啡堿和鞣酸含量僅為綠茶的約60%。
上海交通大學2020年一項針對中老年人膳食的橫斷面調查顯示,堅持每日飲用紅茶者,胃部不適發生率下降12.3%。尤其適合早晨或下午飯后溫飲。
![]()
大麥茶:無咖啡因,脾胃最溫和
很多人不知道,大麥茶其實不是“葉子茶”,而是大麥谷物炒制后的茶飲,全無咖啡因、單寧酸成分。《谷物茶與消化系統健康》提到,大麥茶富含膳食纖維和多酚,能促消化、緩解腸道脹氣,熱飲尤佳。韓國國立昌原醫科大學2019年研究表明,飲用大麥茶4周后,受試者消化不良改善率達21.5%。
大麥茶清淡甘香,即使空腹飲用也極少刺激胃部,非常適合腸胃虛弱和對茶敏感的人群。
有人習慣飯前喝濃綠茶、炒青、烏龍等,但這類未發酵、茶多酚活性強的茶,對胃部刺激較大,尤其空腹飲用容易誘發胃痛、泛酸、惡心。同時,濃茶、燙茶、隔夜茶都不建議長期飲用。
![]()
此外,有胃炎、胃潰瘍、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 飲茶時需格外小心,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品類和用量。
喝茶養胃的正確方法,這3點很關鍵,很多人只做對了一半。
適度發酵茶優先,日常挑選普洱熟茶、紅茶等適度發酵的茶類為主;控制茶湯濃度和飲用量,每次放茶葉約3-5克(約一小撮)沖泡400ml,避免太濃、太燙,建議茶湯溫度50-60℃為宜;餐后溫飲更佳,飯后30-60分鐘飲用,減少空腹刺激,另外,睡前和劇烈運動后不建議大量飲茶,以免影響睡眠和心率。
養胃好處到底有多少?你也可以這樣做:日常潤養脾胃并非難事。飲茶如果方法得當,不僅可以保護胃黏膜,還能提升消化吸收、調節腸道菌群。偶爾胃部不適,熱飲普洱熟茶、紅茶或者大麥茶,往往比“止疼藥”更溫和實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