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廣州11月5日電 (記者 程景偉)第138屆廣交會4日在廣州落幕。從現場參展情況看,中國企業不但展出優質產品,也帶來新技術、新標準、新方案,為全球采購商提供了超值服務。這被認為是中國服務型制造蓬勃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正重塑中國外貿競爭新優勢。
本屆廣交會現場意向出口成交256.5億美元,保持增長勢頭。參展企業在材料、工藝、供應鏈方面堅定走向新向智向綠發展路徑,AI賦能、創新智造、綠色低碳、高端定制成為貫穿廣交會三期的關鍵詞,具身機器人、腦機接口設備、生物基材料、AI智能康復設備等是各期的流量擔當。
![]()
第138屆廣交會現場。程景偉 攝
近年來,中國制造企業通過提供整體個性化解決方案,在全球市場打造“中國方案”品牌。記者在本屆廣交會上采訪獲悉,在“出海”過程中,中企不僅輸出了硬件設備,還帶去先進的技術和標準;有些企業還會進行本地化生產和供應鏈建設,并提供培訓與技術支持、持續的服務與維護。
比如,本屆廣交會第二期上,歐派家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展出各種設計新穎的櫥柜產品,并帶來個性化服務。該公司通過引入AI技術,全面升級企業數字化運營與智能化運作,提供“所見即所得、所感即所要、設計即制造、制造即服務”的定制化家居解決方案。這種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形態,被指是服務型制造的范疇。
對此,服務型制造研究院院長、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常務副秘書長劉尚文指出,服務型制造的核心是制造業通過增加服務要素的投入和產出,融合發展,從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產品+服務”轉變。
劉尚文認為,服務要素是制造業效益、創新和競爭力提升的重要來源。服務型制造可以增強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激發制造業發展的潛能,為制造業開辟更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制造業門類齊全、產業體系完備,擁有超大市場規模、豐富應用場景,為服務型制造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羅仲偉認為,要把準方向、抓準機遇,通過創新發展服務型制造,來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與傳統生產型制造聚焦產品的生產和交付不同,服務型制造是以洞察和滿足市場需求為出發點,注重形成產品生產和服務緊密融合、無縫銜接的生產方式。目前,這種新型產業形態已成為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此前遴選的370多家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中,服務業務對營業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60%。
據悉,不久前公布的“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推動技術改造升級,促進制造業數智化轉型,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加快產業模式和企業組織形態變革。(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