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艦、導彈、航母戰斗群,加勒比海地區的軍事部署達到30年來最大規模,而五角大樓的官方說辭僅僅是“打擊毒品走私”。
美軍“勞德代爾堡”號船塢登陸艦已離開佛羅里達州的梅波特,正在返回加勒比海,重新加入“硫磺島”號兩棲戒備群。這艘圣安東尼奧級艦艇可搭載海軍陸戰隊、直升機和傾轉旋翼機,是兩棲作戰的關鍵力量。
它并不是唯一駛向該地區的戰艦——截至10月底,已有8艘美國海軍軍艦、一艘特種作戰艦艇和一艘核動力攻擊潛艇抵達加勒比海。
而“福特”號航母打擊群的抵達,將使得該地區美軍艦載機數量大幅增加。
![]()
01 大軍壓境:加勒比海上30年最大美軍集結
美國海軍在加勒比海的軍事存在已達到30年來最高水平。這場軍事集結不僅規模龐大,而且節奏迅速。
“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葛底斯堡”號已抵達該地區,成為第二艘參與美國在加勒比海地區任務的巡洋艦。
與此同時,歐洲航天局“哨兵-2C”衛星拍攝的圖像顯示,美國海軍“硫磺島”號兩棲攻擊艦和“格雷夫利”號驅逐艦目前已部署至能夠打擊委內瑞拉境內目標的海域。
兵力部署值得玩味:“硫磺島”號搭載了來自海軍陸戰隊第22遠征隊的1600多名海軍陸戰隊員,以及包括AV-8B“鷂”攻擊機、AH-1Z“蝰蛇”攻擊直升機和MV-22“魚鷹”多用途傾轉旋翼運輸機在內的多型軍機。
這支部隊不是來加勒比海度假的。
隨同“硫磺島”號行動的還包括圣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圣安東尼奧”號和“勞德代爾堡”號。整個兩棲作戰群還包括另外5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攻擊型核潛艇“紐波特紐斯”號、美國海岸警衛隊巡邏艇和后勤艦艇。
五角大樓的軍事部署如此龐大,以至于他們正在重新啟用冷戰時期廢棄的羅斯福羅德海軍基地。
這座位于波多黎各的基地在2004年被關閉,如今正在重建之中。美國南方Command于9月17日開始重建工作,這恰好是在該地區軍事集結開始后不久。
![]()
02 禁毒戰爭:法外處決還是政權更迭?
特朗普政府為其大規模軍事行動披上了“禁毒戰爭”的外衣。自9月以來,美國政府宣稱美軍在加勒比海和東太平洋國際水域擊沉15艘“販毒船”,造成至少61人死亡。
美國國會眾議院10月30日就此舉行機密簡報會。美國媒體援引與會民主黨國會眾議員的話報道,國防部官員并不清楚那些死者的身份。
特朗普政府反復聲稱,美軍“每擊沉一艘販毒船,就拯救了2.5萬美國人的生命”。
對此,美國事實核查網站“政治事實”指出,如果特朗普的說法準確,那么5艘船上運載的毒品可造成12.5萬美國人死亡,接近美國一年內藥物過量致死人數的兩倍。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沃爾克·圖爾克10月31日發表聲明,敦促美方停止對該地區所謂“涉毒船”的襲擊。
圖爾克稱這些軍事行動造成的人員傷亡日益嚴重,是“法外處決”,這些人的死亡“在國際法中沒有任何正當理由”,不可接受。
他呼吁對這些襲擊事件進行迅速、獨立且透明的調查。
美國國內也有不少質疑聲音。美國國會共和黨資深參議員蘭德·保羅批評說:“在不知道姓名、沒看到任何證據、沒有正式指控或沒有收集證據的情況下,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殺人……”
美國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資深民主黨眾議員亞當·史密斯則呼吁就襲擊行動舉行聽證會。
![]()
03 下一個目標:墨西哥?
就在加勒比海局勢緊張之際,美國全國廣播公司3日披露,特朗普政府已著手訓練地面部隊和情報人員,籌備出兵墨西哥打擊販毒集團。
這一計劃可能包括有限的地面行動和針對販毒集團頭目及毒品實驗室的無人機打擊。
美國官員們強調,目前尚未最終拍板,不會馬上派兵。但訓練工作已經啟動,表明計劃已超越初步討論階段。
墨西哥總統辛鮑姆4日對此作出強硬回應,稱美軍踏上墨西哥領土的情況“不會發生”。
她強調:“墨西哥不同意美國派兵”。
這已不是辛鮑姆首次表達這一立場。早在今年5月,特朗普就向辛鮑姆提出派兵掃毒的想法,遭到后者拒絕。
辛鮑姆當時向特朗普明確表示:“你只能在你方領土上做事,我在我方領土上做事”,“我方絕不會接受美軍駐扎在我國領土之上”。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8月再提派兵拉美打擊販毒集團的可能性。辛鮑姆隨后重申,美國軍隊不會進入墨西哥境內,“墨西哥不會遭到入侵”。
04 委內瑞拉求援:地緣政治棋局再起
面對美國的軍事壓力,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正在積極尋求外部援助。《華盛頓郵報》獲取的美國政府內部文件顯示,馬杜羅正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取得聯系,以增強本國薄弱的軍事實力并尋求援助。
馬杜羅請求俄方提供防御雷達、飛機維修服務以及導彈等。
這些請求是以一封馬杜羅致普京的信函的形式提出的,并由委交通部部長貝拉斯克斯在上月訪俄期間遞交普京。
在信中,馬杜羅請求俄羅斯幫助提升委的防空能力,包括修復委此前購買的幾架蘇-30MK2戰機。
文件顯示,馬杜羅還要求俄羅斯協助檢修八臺發動機和五部雷達,協助采購14套俄羅斯制造的導彈,并提供一些未指明的“后勤支持”。
馬杜羅強調,俄制戰機“是委內瑞拉在面臨戰爭威脅時最重要的威懾力量”。
美國政府的內部文件還顯示,委交通部長貝拉斯克斯近期還協調了一批來自伊朗的軍事裝備和無人機。
他告訴一位伊朗官員,委需要“被動探測設備”“GPS干擾器”以及“航程達1000公里的無人機”。
05 門羅主義:幽靈再現拉美上空
特朗普政府的軍事行動引發了人們對美國在拉美地區戰略意圖的廣泛猜測。多種跡象表明,美國外交政策重點正在向西半球轉移。
據多家美媒預測,五角大樓即將發布的最新國防戰略中,將把“保衛國土和西半球”列為首要任務,拉美將被列入美國的“國家安全關鍵優先事項”。
這意味著源自19世紀、將西半球視為自身勢力范圍的“門羅主義”重新回歸美國外交政策核心。
美國《華爾街日報》甚至把“門羅2.0”稱作“美國保守派生態系統中的流行口號”,其特征是減少軟實力投資,強化軍事威懾與經濟壓力。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專家丹尼爾·拜曼警告,由于美國長期干預拉美國家事務,“拉美對美國的軍事力量非常敏感”,美國近期的軍事襲擊可能引發拉美地區強烈反彈。
這種反彈已經出現。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指責特朗普政府打擊“販毒船”是“謀殺”。
作為回應,白宮終止對哥援助并威脅增加關稅,甚至宣布制裁佩特羅及其妻子、長子以及哥內政部長阿曼多·貝內德蒂。
美國前副國務卿托馬斯·香農認為,特朗普政府正“傳達一種恐嚇信息”,如果襲擊委境內地面目標,尤其當其行動帶有某種政治目的時,“事態肯定會升級”。
“福特”號航母打擊群正在駛向加勒比海,這個世界最大的航母搭載著超過4000名軍事人員。在波多黎各,廢棄已久的羅斯福羅德海軍基地重新亮起燈光,跑道正在修復,以迎接更多戰機的到來。
門外,聯合國人權高專的譴責言猶在耳;門內,美國國會議員們仍在追問那些被擊沉船只上死者的身份。
而在遙遠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正密切關注著加勒比海的局勢發展,一場看似禁毒的軍事行動,正悄然拉開大國博弈的新帷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