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汽車報
記者 孫偉川 當前,在新能源汽車浪潮推動下,公路物流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刻變革。這場變革,不僅關乎能源形式的更替,還在悄然推動運力組織方式從分散化、碎片化向規模化、集約化轉型。在這一過程中,電動化不僅是技術路徑的升級,更是一場涉及行業生態的系統性重構。
長期以來,公路物流行業受制于高昂的采購成本,規模化發展步履維艱。尤其在重卡領域,燃油車的高門檻將眾多中小經營者擋在規模化門外。然而,電動化的興起正在改變這一局面。盡管電動卡車初期購置成本較高,但全生命周期內的經濟性逐漸凸顯,為有實力的大型企業創造了條件。通過批量采購,企業能有效攤薄單車成本,加之國家與地方層面提供的購置補貼、路權優先等政策支持,進一步降低規模性企業的運營門檻。這種由“強者先行”帶動的運力升級,并非簡單的市場洗牌,而是資源向高效主體集中的必然趨勢,也為整個行業邁向規模化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
除了采購端的規模效應,電動卡車在使用環節展現出的成本優勢,正成為推動規模化運營的重要動力。物流行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成本與效率的比拼。實測數據顯示,電動重卡每公里能耗成本約為1.15元,遠低于燃油重卡的1.68元。按年運營18萬公里計算,單車每年可節約能耗成本約9.5萬元。隨著車輛規模擴大,能耗與維護成本的可控性增強,單位運輸成本隨之下降,進而形成“規模越大、成本越低”的良性循環。未來,隨著綠色電力普及與充電策略優化,電動化所帶來的經濟性將進一步釋放,持續拓寬企業利潤空間。
如果說電動卡車的成本優勢是規模化運營的內在動力,那么補能網絡的布局則是其外在保障。新能源物流車的高效運轉,離不開完善、便捷、高效的補能體系。而充電樁、換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往往需要巨額投入與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這也正是大型物流企業的優勢所在。通過自建或合作運營,規模化車隊能將補能站點與運輸線路精準匹配,有效緩解里程焦慮。相比之下,個體經營者難以承擔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成本,不得不依托于規模企業的能源網絡。這一趨勢進一步加速運力資源向集約化方向集聚,推動行業從“分散運行”向“網絡協同”轉變。可以說,補能體系的完善程度,直接決定物流運力規模化能否從理念走向現實。
在數字化時代,任何行業的變革都離不開技術賦能。電動重卡與生俱來的數字化特性,能與大型車隊的智能管理系統實現深度融合。車輛搭載的物聯網設備能實時采集行駛軌跡、能耗數據、故障信息等核心指標,智能管理平臺則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全流程協同優化。這種數字化協同不僅提升單車運營效率,更通過對車隊的整體優化配置,推動規模化運營從“數量疊加”邁向“效率倍增”的精細化階段。無論是運輸路線的動態規劃,還是車輛故障的預判預警,抑或是能耗與人力資源的精準管理,數字化工具都讓規模化運營的每一個環節更加高效、透明、可控。
此外,以超級儲能系統為代表的創新應用,也為規模化運營開辟出新的價值空間。規模化電動車隊本身就是一個分布式儲能網絡,通過車網互動(V2G)技術,可在用電低谷時充電儲能,高峰時段向電網反向送電。這一模式既降低車隊充電成本,又可通過參與電力調峰獲得收益,實現從“運輸工具”到“移動儲能單元”的功能拓展。這種“運輸+儲能”的雙重屬性,不僅大幅提升資產利用率,也增強了規模化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與盈利彈性,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對于大型物流公司而言,電動重卡的規模化應用不僅意味著運營效率提升,更帶來資產回報的可預測性。而在運營模式上,租賃、共享、車隊管理等創新形式不斷涌現,進一步降低參與門檻,拓寬了規模化運營的邊界。例如,“車電分離”模式將電池成本從購車支出轉為運營費用,既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又有效規避電池衰減帶來的資產減值風險,吸引更多企業加入電動化規模運營的行列。這些模式創新,正逐步瓦解“規模化是少數企業專利”的舊有認知,推動行業形成開放、協同、高效的新生態。
縱觀全局,從政策支持到技術突破,從成本優勢到模式創新,電動化正在為物流運力規模化掃清障礙。當規模效應在采購、運營、管理、增值等多個環節逐步顯現,曾經分散的運力資源自然會向更具競爭力的主體集中。這一過程并不是簡單的行業重組,而是整個產業生態的系統性升級,是公路物流行業適應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主動變革。
當然,物流運力規模化轉型仍面臨諸多挑戰,如技術標準不統一、跨區域補能協同不足、二手車殘值評估體系缺失等,都需要在實踐探索中逐一破解。但方向已經明晰,趨勢不可逆轉。在電動化的有力推動下,我國公路物流正逐步告別“小、散、弱”的傳統格局,邁向更加集約、高效、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隨著更多市場主體投身這場變革,以及技術迭代與模式創新不斷深化,物流運力規模化,已然不再遙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