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國臉潘濤退休了就會安享晚年,品茗聽曲?錯了,大錯特錯!今年9月,上海戲劇學院的校園里,一個熟悉的身影讓師生們瞬間沸騰。
54歲的潘濤,穿著白襯衫,手持學生證,正式成為數媒演播藝術方向的博士新生。更具戲劇性的是,報到當天他還和全國首位機器人博士生“學霸01”來了場跨界對話。
![]()
機器人那句“一起為影視未來添磚加瓦”的調侃,讓潘濤樂不可支,說這反應速度,比他播新聞時的提詞器還快!
這段迅速刷屏,人們這才發現,這位從《新聞聯播》退下來的老男孩,正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開啟了他人生新的篇章。
![]()
提起潘濤,很多人會想到他沉穩大氣的央視主播形象。可誰能想到,這位在學術殿堂與機器人談笑風生的老學生,童年時期竟然是在成都話劇團跑龍套的“小蘿卜頭”?
潘濤出生在北京,幼年隨父母工作調動遷居成都。盡管一口地道的四川話能讓他迅速融入街坊鄰里,但那份與生俱來的北京腔卻始終保留著。
![]()
正是這份與眾不同,意外地為他打開了藝術之門。
潘濤的母親在話劇團工作。某次排演《西安事變》,急需一個能說標準普通話的小孩扮演“小蘿卜頭”。團里其他孩子一口川渝鄉音,試鏡皆不理想。
![]()
直到有人想起了住在北京外來戶潘濤。那時的潘濤,對舞臺充滿了好奇,雖然臺詞不多,卻憑借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完美完成了表演。
自此,他成了劇團的御用小蘿卜頭,一場接一場地演,直到身高猛竄,再也無法扮演兒童角色才作罷。
![]()
這段百余場的演出經歷,悄然在他心底埋下了藝術的種子,也為他日后在鏡頭前游刃有余打下了最初的伏筆。
潘濤的家庭,藝術氛圍濃厚。母親從事話劇,哥哥歌喉動聽,唯獨他,似乎被音樂天賦遺漏,常被母親打趣五音不全。
![]()
然而,命運總是在不經意間為你打開另一扇窗。一天,電視里一位男主持人挺拔的身姿和沉穩的語氣,深深吸引了潘濤。那一刻,他拍板決定,以后就要干這個!
這并非一時興起。高中時期,他就憑借出色的主持功底開始接活,不光能賺取生活費,甚至還能補貼家用。
![]()
這些寶貴的實踐經驗,也為他順利考入廣播學院、成為新聞主持專業的預備奠定了基礎。
1990年畢業時,潘濤沒有選擇扎根北京,而是回到了四川電視臺。那時的電視新聞節目多半嚴肅刻板,他卻總能玩出新花樣。
![]()
新聞稿背得滾瓜爛熟,播報時適當穿插幾句接地氣的點評,將枯燥的政策新聞講得如同街坊鄰里間的閑聊。
這種不死板的風格讓他迅速脫穎而出,幾年間橫掃省內各項主持大獎。
![]()
1998年,上海電視臺向他拋來了橄欖枝。面對更廣闊的舞臺,他毫不猶豫地收拾行囊,奔赴上海。
然而,上海的工作強度遠超他的想象。他負責的金融新聞,直接關系到地區經濟命脈,任何一個小數點都容不得半點差池。
![]()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每天提前三小時到崗查閱資料,下班后背稿至深夜。長期的超負荷工作,讓他的嗓子亮起了紅燈,最嚴重時甚至幾近失聲。
醫生再三警告他必須休息,但他抱著熱水杯,含著潤喉糖,硬是沒耽誤一場直播。
![]()
這段苦日子里,他還抽空跨界參加了《舞林大會》,兒時的表演功底派上了用場,一段國標舞讓觀眾看到了新聞主播不同尋常的一面。
憑借這股拼勁,他成了上海臺的臺柱子,獎項拿到手軟。
![]()
2016年,45歲的潘濤收到了來自央視《晚間新聞》的邀約,這是所有新聞主持人夢寐以求的機會。他知道,這是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轉折點。
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32歲的潘濤卻依然是單身漢,父母為此操碎了心,四處托人介紹對象。
![]()
直到2003年,朋友將一位文工團的舞蹈演員帶到了他面前。她比他小十歲,溫柔內斂,說話間透著舞蹈演員特有的優雅。
初次見面,潘濤便坦露心跡,說自己工作忙,買不起鉆戒,但能保證給她一個溫暖的家。
![]()
換作旁人或許會覺得不夠真誠,但她卻笑著回應,過日子靠真心,不是靠首飾。多久,兩人便登記結婚,沒有盛大的婚禮,只邀請親友吃了頓便飯。
婚后,妻子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驚訝的決定,辭去了文工團的飯碗,專心在家當起了全職太太。
![]()
當時,潘濤常深夜十二點才下班,無論多晚,家里的燈總是亮著,餐桌上永遠有熱氣騰騰的飯菜。
有一次他重感冒發燒,妻子寸步不離地守在床邊,敷毛巾、喂藥,第二天一早,又準時將他送往演播廳,自己默默地去醫院取藥。
![]()
潘濤常說,他能在臺上安心播報,全靠她在背后撐起這個家。
然而,再恩愛的夫妻也有拌嘴的時候。當央視的邀約降臨時,兩人的意見產生了分歧。
![]()
妻子犯了難,說北京一個人都不認識,孩子要上學,還要租房子,太折騰了。潘濤理解妻子的顧慮,但他不想放棄這個機遇。
兩人為此冷戰了兩天。最終,還是妻子率先妥協,選擇相信,丈夫去哪她就去哪。
![]()
剛到北京的半年里,潘濤忙于適應新工作,租房子、為孩子找學校、處理家務等一切瑣事,全壓在了妻子一個人身上。
直到他在央視站穩腳跟,調入《新聞聯播》擔任主播,才發現妻子竟因此偷偷瘦了十斤。這份無言的付出,讓潘濤對妻子充滿了感激和敬佩。
![]()
退休后,潘濤作出了兩個決定,一是多陪伴家人,二是圓自己的博士夢。他沒有選擇自己的母校中國傳媒大學,反而報考了上戲的數媒演播藝術專業。
這個方向是上戲首次招生,對實踐經驗要求極高。事實上,他與上戲早有淵源,從2017年擔任考官,到2024年參加人才培養論壇,他對這個專業方向的脈絡早已爛熟于心。
![]()
憑借高分的專業課成績和面試高分,他順利被錄取,導師更是主持藝術領域的權威董健教授。
如今的潘濤,每天穿梭于上戲的課堂與家之間。上課前,妻子會幫他整理好筆記,下課回家,總有熱乎乎的飯菜等著。
![]()
偶爾,他還會陪妻子跳支舞,彌補當年妻子為家庭放棄事業的遺憾。
有記者曾問潘濤,他人生中最驕傲的成就是什么。他沒有提及《新聞聯播》的主播臺,也沒有拿出博士錄取通知書,而是指向妻子,微笑著說,是娶了個好老婆。
![]()
信息來源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