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1月2號,特朗普接受CBS《60分鐘》專訪,僅70分鐘就把中國的名字念叨了41次。
當主持人想讓他接招“中國威脅論”時,他坦言通過合作,美國可以變得更壯大。
這“講道理”的背后,藏著怎樣的無奈?這前所未有的坦誠,又釋放了什么信號?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編輯:BX
70分鐘的獨角戲
聚光燈下,特朗普面帶微笑,他摸了摸口袋,那份外交清單仿佛是他的護身符。
他開口了,70分鐘的獨角戲就此拉開帷幕,這場表演的核心只有一個詞:中國。
平均不到兩分鐘就提一次,這頻率讓網友都懵了,甚至調侃:“中國到底是他的對手還是暗戀對象?”
更有意思的是他的說法,前腳還在夸中國稀土,說人家攢了二三十年不容易,美國得學習。
結果后腳立馬改口,強調英偉達芯片絕對不能給,這種左右橫跳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
![]()
談中美關系時,他突然冒出大實話,說美國對中國也是種威脅,甚至還承認合作比擊敗更能讓美國變強。
這話聽著挺客觀,甚至有點認慫的意思,可沒等你點頭,他又說要拉著盟友一起搞“去中國化”。
![]()
這種一邊喊合作一邊卡脖子的操作,早已成了特朗普的標志性風格,我們這些年都看習慣了。
所以,當網友們看到特朗普在節目里的表現,根本沒太大驚訝,只是有人直接調侃。
“寧愿相信鬼說的話,都不能相信特朗普說的話”,這句評價簡直一針見血。
然而,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嘲諷,這套看似精神分裂的言行背后,其實藏著一套極其精密的“傳播算法”。
我注意到,特朗普這次顯然是有備而來,他似乎想通過這次采訪,達成某種戰略目標。
![]()
撥響算盤的商人
然而,這場看似瘋癲的表演背后,卻有著一套極其冷靜的商業邏輯,特朗普骨子里是個純粹的商人。
商人的核心思維是什么,那絕對是算賬,當一筆賬怎么算都虧的時候,他會立刻調整策略。
過去半年多,在關稅、稀土、大豆這幾個關鍵戰場上,美國把這筆賬徹底算明白了。
![]()
先說最讓美國肉疼的關稅戰,特朗普原本想著加征關稅能壓垮中國,結果中國反手就把關稅拉高到125%。
這種不跟你玩數字游戲的直接反制,最終扛不住的是美國家庭,電子產品、家具價格暴漲了8%。
每個家庭一年為此多花1200美元,中西部那些農場主更慘,倉庫里的大豆玉米都快爛了。
![]()
更讓美國感到無力的,是稀土,中國一紙公告升級了出口管制,直接捏住了美國高科技和軍工產業的命門。
從F-35戰機到精確制導導彈,從手機到新能源車,哪一樣離得開稀土?
特朗普在采訪里都不得不承認,這是中國積累了二十五、三十年,并且一直在精心維護的戰略資源。
![]()
美國想自己重建稀土產業鏈?專家估計,沒15年時間、投入天文數字的資金,根本辦不到。
15年?世界的格局早就天翻地覆了,所以你看懂了特朗普那種“左右橫跳”的風格就特別好理解。
這不是他精神分裂,而是一套極其精明的政治表演算法,這套說辭,從頭到尾都不是說給中國聽的。
它是在演給美國國內的不同群體看,每一個矛盾的立場,都是一個精準投放的“記憶點”。
搖擺州的藍領工人看他禁芯片,覺得他在保護本土就業,會支持他。
華爾街的金融大佬、跨國公司的老板,看他說要和中國合作,覺得自己的利益有保障,也會支持他。
![]()
打出那張中國牌
所以,特朗普的這套“中國牌”,本質上是一張“萬能牌”,這在美國政治劇場里早就成了保留劇目。
制造一個共同敵人,能很好地轉移國內矛盾,美國基礎設施老化得厲害,社會撕裂、種族問題一堆爛攤子。
這些問題解決起來既費力又得罪人,不如簡單粗暴地指向外部,反正批評中國既安全又“政治正確”。
![]()
美國政客都需要一個足夠強大又足夠模糊的對手,來承載他所有的政治算計,中國恰好符合這個設定。
夠強,所以夸起來顯得自己有格局,夠遠,所以罵起來沒有現實成本,情況夠復雜,所以立場可以隨時調整。
![]()
這70分鐘的采訪,根本不是在跟中國對話,而是在跟美國選民表演:經濟不好甩鍋中國,就業問題怪中國。
甚至連基礎設施差都能扯到中國頭上,只要選民情緒到位,這張牌就能一直打下去。
但我們必須看透這背后更殘酷的現實,美國的對華戰略,已經進入了一個“事實”打敗“幻想”的痛苦階段。
![]()
他們不得不開始承認一些過去不愿面對的事實,比如經濟硬仗打不贏,關稅戰殺敵八百自損一千。
美國的聯邦債務已經突破37.2萬億美元這個天文數字,經濟衰退跡象顯現,財長都急得喊話要降息。
再比如科技圍堵有漏洞,想在高科技領域徹底封死中國,卻發現像稀土這樣的命門攥在中國手里。
![]()
完全“脫鉤”就是個偽命題,所以美國才改口說不想脫鉤,只想“降低風險”。
更重要的是,實力對比在變化,從安克雷奇會談時美方傲慢地宣稱“從實力地位出發”,到如今特朗普私下承認“無法擊敗”。
美國不得不正視中國作為一個“強大競爭者”的現實,這種G2格局,逼著他們坐下來談。
![]()
我們的清風山崗
所以,這次中美達成“休戰一年”的共識,本質上是美國一次戰略上的被迫服軟。
他們需要這一年時間來喘息,來處理自己內部那一堆爛攤子,政府停擺讓數千萬人面臨“斷糧”風險。
社會撕裂加劇,基礎設施老化,特朗普在那邊說單口相聲,我們這邊該干嘛干嘛。
![]()
我們的外交部發言人被問到這事時,只說了一句“我們注意到相關報道,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
這話看著簡單,其實很有分量,意思就是“我們知道你在演,我們不跟著你的節奏走,專注做好自己的事。”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這或許就是面對特朗普這種“天字第一號大自媒體”的最佳姿態。
![]()
這套“中國算法”雖然精明,但終究是建立在實力相對衰落和國內矛盾加劇的基礎之上,是一種被迫的務實。
我們的應對,則應該是建立在實力持續上升和內部團結穩固的基礎之上,是一種主動的從容。
不管特朗普怎么提中國,怎么左右橫跳,有一點是肯定的,對抗沒有贏家,合作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
美國要是真想吃透解決自己的問題,光靠“表演”和“甩鍋”沒用,得正視中美利益交融的現實。
而我們,只要保持自己的節奏,繼續修煉“內功”,推動產業升級,突破科技瓶頸。
中國的復興之路已是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對美國,我們要保持最大的戰略定力與耐心。
既要看到他們此刻“服軟”背后的無奈,也要清醒認識到,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未來的摩擦不會少。
他們要表演,我們就看戲,他們要談,我們就奉陪,畢竟,時間永遠站在有韌性和有準備的人這一邊。
![]()
結語
特朗普的矛盾,恰恰是他最誠實的地方,他誠實于自己的商人本色,誠實于美國的實力困境。
未來的大國博弈,將從實力的對抗更多地轉向敘事的競爭,看誰能掌握定義權。
面對這套精心設計的算法,我們只需看透、微笑,然后走好自己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