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83天休養,歸來仍是王者!
全紅嬋復出首秀拿下金牌,再次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
可誰曾想到,“金牌”似乎并沒有壓下鋪天蓋地的流言蜚語。
直到全紅嬋的教練發聲,這才透露了她當下的真實處境。
伴隨著全紅嬋身上的質疑,也該解開了……
![]()
復出首戰奪金的辛酸
全紅嬋剛復出就拿下金牌,所有人都為她感到驕傲,可當所有人都在乎你飛的高不高的時候,教練何威儀卻在心疼全紅嬋飛的累不累。
![]()
賽后,何教練在采訪里透露了全紅嬋目前的傷情,聽的讓人直揪心:
“全紅嬋現在的那個脛骨啊、踝關節都是受傷的,在堅持比賽,每天都是疼的不得了,敷完冰再跳,敷完冰再跳。”
看得出何教練對全紅嬋的心疼,或許大家對這種傷情并沒概念,但要清楚一點,肌貼可不是隨便貼的,那是用來固定關節、緩解疼痛的,貼得越多,說明傷處越疼。
![]()
就拿11 月2日的全運會來說,她和搭檔王偉瑩跳出235.86分拿了金牌,鏡頭里她入水那一下還是“水花消失術”。
可誰能想到,落地時的每一次蹬腿,全紅嬋都是忍著劇痛在做肌肉記憶?
![]()
我們常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對全紅嬋來說,“一分鐘”的風光是臺下每一次起跳都帶著疼換來的。
18 歲的孩子,換作普通人家,可能還在跟爸媽撒嬌,可全紅嬋不同,即使忍著劇痛,也在積極參加比賽,這份韌勁還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
而除了舊傷,全紅嬋這小半年沒露面,還遇上了運動員最頭疼的“發育期坎兒”。
身高從1.43米一下子竄到1.58米,體重多了10多斤,這對跳水運動員來說可不是好事,身體哪怕多一兩肉、高一厘米,都會影響空中姿態和入水控制,以前能輕松完成的高難度動作,現在跳起來都得重新調整。
![]()
教練組沒辦法,只能給她定“克級減肥計劃”,每天早中晚三次稱重,差一克都得調整飲食;食堂專門給她做高蛋白、低熱量的餐食,連米飯都得按克算……
![]()
咱都知道“減肥難,難于上青天”,普通人減個三五斤都得跟零食較勁,全紅嬋這是頂著傷病,還得精確控制體重,就為了能重新站在跳臺上,這份自律,換誰不得說一句“佩服”?
可即使她這般努力,終究還是沒能逃過流言蜚語……
![]()
爭議不斷
全紅嬋雖然拿下了雙人10米跳水項目的金牌,但最近卻總有不少人質疑,全紅嬋為啥不參加單人賽?是不是怕跟陳芋汐比?
![]()
不少網友聽著這些話就氣不打一處來,何威儀教練更是早就明明白白交代,全紅嬋之所以放棄單人賽,其實是為了保護她。
單人賽要在3天內比預賽、半決賽、決賽,每天都得高強度跳好幾輪,腳踝舊傷要是再惡化,那可不是輸一場比賽那么簡單的事兒,很有可能會影響以后的職業生涯!
![]()
反觀雙人賽,每輪間隔時間長,能有更多時間恢復,教練組這是“保大放小”,把孩子的長遠放在第一位。
體育競技最重要的是“以人為本”,比起一塊金牌,全紅嬋的健康才是未來十年的“寶貝疙瘩”,這賬算得沒錯!
![]()
同時還有人瞎念叨全紅嬋現在身材走樣、技術退步,不如早點退役算了。
咱常說 “少年心事當拏云”,18 歲正是敢拼敢闖的年紀,憑啥因為一點瓶頸就說“退役”?
![]()
況且就從剛剛結束的全運會就可以看出,即使全紅嬋有些發胖,但相比身形更瘦小的王偉瑩來說,她的水花仍然是更小的那個。
由此可以看出,身形上的略微發胖并不影響全紅嬋的跳水技術,即使負傷參賽,全紅嬋的技術還是世界頂級。
![]()
現在只不過是暫時遇到了“成長的煩惱”,給她點時間,說不定還能給咱帶來更多驚喜!
而除此之外,也有細心的網友發現,現在的全紅嬋似乎沒之前那么愛笑的,總是給人一種難過心事重重的感覺。
![]()
但其實并不是她不愛笑了,而是這孩子把心思都藏在了心里,學會了用行動說話。
人都有長大的過程,小時候哭著鬧著要糖,長大了受了委屈也會自己扛,全紅嬋不過是比咱早幾年懂得“責任”二字,她不是被輿論壓垮了,是變成了能扛住壓力的“跳水戰士”,相比起來,這份成長更讓人佩服。
![]()
回顧跳水史,全紅嬋的特殊在于“成名太早”,14 歲奧運奪冠,15 歲巴黎衛冕,18 歲就被人追問“是不是要走下坡路”。
可何威儀教練卻堅信,她的底子還在,體重和傷病只是成長必須跨的坎,給她點時間,她能回來。
![]()
18 歲的孩子,有的還在為高考發愁,有的還在跟爸媽鬧別扭,而全紅嬋卻已經扛著“奧運冠軍”的頭銜,跟傷病、跟發育期較勁。
當某些網友正用放大鏡挑她“體型不好”、“笑容少了”的時候,是不是忘了她不過是個剛上大學的姑娘?
![]()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天才也不是一天就能一直站在巔峰,比起催著她“趕緊拿金牌”,不如多給她點鼓勵,畢竟,中國跳水史上從不缺天才,缺的是對“成長 的耐心。
![]()
結語
全紅嬋是從廣東農村走出來的 “寒門貴子”,是流量時代里不炒作、只埋頭訓練的 “清流”,更是中國運動員 “咬著牙也要往前沖” 的縮影。
![]()
教練揭開她的真實處境,不是為了博同情,而是想讓大家知道:
所謂的“天才”,不過是把別人受不了的疼、扛不住的壓力,悄悄藏在肌貼下面,藏在訓練館的燈光里,然后笑著說我能行。
![]()
那些關于傷病、關于退役、關于心態的疑問,其實不用急著要答案,全紅嬋會用一次又一次的起跳,一次又一次的堅持,給出最好的回應。
![]()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少點苛責,多點陪伴,少點“放大鏡”,多點同理心,畢竟,競技體育不只是金牌的光芒,更是運動員在低谷里不放棄的韌勁。
全紅嬋才 18 歲,她的故事還長著呢,慢慢等,慢慢看,相信在未來,她還能再次驚艷全世界!
![]()
信息來源
光明網:《“很艱難,每天都疼得不得了”,廣東隊教練透露全紅嬋傷病情況》2025年11月5日
極目新聞:《教練談全紅嬋傷病:脛骨,踝關節都有傷,她是很艱難很艱難的,每天都疼得不得了》2025年11月4日
上觀新聞:《全紅嬋退出全運會單人項目,傷病管理優先為奧運周期蓄力》2025年11月1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