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女孩控訴洗澡時被父親偷看的,此前在網上引發不少討論。
里女孩情緒激動地質問父親,網友們也紛紛為她鳴不平,譴責父親不尊重隱私。
可就在輿論發酵之際,事件卻出現反轉,相關部門介入后,真實原因隨之曝光,并非網傳的那般不堪。
![]()
父親主動向女兒道了歉,女孩也坦言自己很后悔。
一場鬧得沸沸揚揚的家庭風波,竟是場誤會?究竟當時發生了什么?
女孩哭著控訴父親
11月3日下午,社交平臺上突然冒出一段讓人心揪的。
![]()
畫面里,十二歲的女孩滿臉通紅,眼淚順著臉頰往下掉,對著鏡頭大聲質問身后的父親:“你明明知道我在洗澡,為什么不敲門就進來?這已經是第四次了!”
里能聽到水流聲還沒停,浴室的燈亮著。
信息來源:女孩發稱父親看自己洗澡,婦聯回應,當地警方已介入
![]()
女孩說自己正洗到一半,突然看見父親拉開浴室窗戶,嚇得趕緊躲到花灑后面。
“門鎖之前壞了大半年,我跟我媽說了好幾次才修好,現在你又這樣!”
母親在旁邊小聲勸著“別激動”,卻沒明確幫女兒說話。
![]()
父親站在原地,只反復念叨“我敲門了”,后來被問急了突然吼道:“惡心就惡心,我看你干啥!”這句話剛落,突然中斷。
短短十幾分鐘,這條就被轉了幾萬次。
網友炸開了鍋,有人說“再親的父女也要有邊界”,有人擔心“孩子會不會被報復”,還有人直接呼吁警方介入,“必須查查是不是故意的”。
![]()
可沒人想到,這事兒第二天就來了個大反轉。
真相是場“溝通鬧劇”
11月4日一早,鄭州滎陽市公安局和婦聯就通過官方渠道公布了調查結果,明確說這事兒其實是場誤會,還附上了部分調查記錄,讓大家別再亂猜。
下午有本地媒體記者跟著工作人員去了女孩家,見到女孩父親時,他眼圈還紅著,一個勁兒跟記者解釋:“這是我親閨女啊,我咋可能做那種喪良心的事。”
![]()
他說當天自己在陽臺抽煙,抽完想起小兒子還小,聞不得煙味,怕孩子回家聞到不舒服,就想趕緊刷牙去去味。
“我知道她在洗澡,哪敢推門啊?就站在浴室窗外敲了幾下,聲音不大,可能她沒聽清,我才輕輕拉開條小縫,喊她把牙膏牙刷遞出來。”
信息來源:河南一女孩發稱父親看自己洗澡?鄭州滎陽警方已介入
![]()
父親說,當時手伸進去接東西的時候,眼睛都盯著地面,拿到東西立馬就關了窗,前后也就十幾秒,“真沒往里面看一眼”。
至于女孩說的“四次類似情況”,父親也紅著眼眶說了實話:以前女孩寫作業慢,他性子急,一道題講兩遍還不會,就忍不住吼她,有時候還會把作業本摔在桌上。
次數多了,父女倆就沒了好好說話的耐心,“她上六年級后,個頭長了不少,我也沒當回事,有時候進她房間拿東西忘了敲門,她跟我鬧過兩次,我沒放在心上,現在想想真是我的錯”。
![]()
女孩后來也跟記者小聲承認,事發前一天晚上,就因為作業錯得多,被父親罵了半個多小時,睡前還在偷偷哭,心里本來就憋著氣。
當天聽見窗戶響,沒等父親說話就以為又是故意的,腦子一熱就拍了發上網,“冷靜下來想想。
我爸那天確實沒往里看,就是我倆平時太能吵了,我才沒給他解釋的機會”。
![]()
多少家庭都缺“邊界感”
這事兒能鬧這么大,其實不是偶然。經常處理家庭矛盾的社區工作人員說,現在不少親子矛盾,都是因為家長沒跟上孩子的成長。
總覺得“孩子還是小時候那樣”,忘了孩子大了需要私人空間,更需要“邊界感”。
![]()
女孩的情況真不是個例,火了之后,好多網友在評論區留言說自己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有人說上初中時。
媽媽總趁自己不在家翻書包,還把日記本拆開看,被發現了還說“我是你媽,看你東西咋了”。
有人說爸爸總喜歡在自己換衣服的時候推門進來,理由是“給你拿件外套”。
信息來源:河南一女孩發父親看自己洗澡?鄭州滎陽警方已介入,婦聯:不真實
![]()
還有人說每次跟朋友打電話,媽媽都要在旁邊聽著,掛了還得追問“跟誰聊呢,聊啥了”。
這些看似“小事”的舉動,其實都在慢慢傷害孩子。
就像有個網友說的,從初中開始,自己就習慣了鎖房門,哪怕在房間里寫作業,也得把門鎖上,“不是不想跟爸媽親近,是怕他們突然進來,一點準備都沒有”。
![]()
更關鍵的還是溝通問題,女孩和父親不是第一次有矛盾。
可每次鬧別扭,要么是父親吼完摔門走,要么是女孩哭著躲進房間,從來沒坐下來好好說過“你為啥生氣”“我哪里做得不對”。
社區里有個調解員就說,她見過好多家庭,本來就是件小事,比如孩子沒洗碗、家長沒買承諾的玩具。
![]()
就因為沒人愿意先低頭,你一句我一句吵起來,最后鬧得不可開交,“家里的矛盾,大多是‘心結’,不說開就會越積越深,到最后一點小事就能引爆”。
親密也要有“度”
這件事情雖然解決了,但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能從里面學到點東西。
對家長來說,得記住孩子不是“你的附屬品”,不是“你生的就啥都得聽你的”。
![]()
孩子上了小學高年級,尤其是到了11、12歲,就開始有自己的小秘密、小想法,也需要私人空間。
這時候家長就得注意:進孩子房間之前,先敲門,等孩子同意了再進去。
不隨便翻孩子的書包、日記本、手機,哪怕是想了解孩子的情況,也得跟孩子商量。
![]()
孩子洗澡、換衣服的時候,絕對不能隨便推門進去,要是有東西要拿,就站在門外喊,等孩子拿出來或者洗完澡再說。
輔導學習的時候也別太急躁,好多家長看見孩子寫作業慢、錯題多,就忍不住上火,其實越催孩子越慌,越慌越容易錯。
有經驗的家長就分享過,輔導作業的時候可以用“分段法”,讓孩子寫一會兒休息一會兒,這樣孩子不容易累,效率也高。
![]()
說話的時候也別總說難聽的話,換成鼓勵的話,孩子反而更愿意學。
對孩子來說,遇到不開心的事、覺得家長做得不對的時候,別先沖動。
就像這次,要是當時聽見窗戶響,先問一句“爸,你干啥呀”,可能就不會有后面的誤會了。
![]()
跟家長有矛盾的時候,也別總等著家長先道歉,其實家長有時候也會犯糊涂,也會不好意思低頭。
可以找個雙方都冷靜的時候,跟家長好好說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好好說話比哭、比吵架更容易解決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