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鳳凰網財經《IPO觀察哨》
作者丨DW
開盤首日股價盤中最高漲幅突破119%,次日便急轉直下。“全球Agentic AI第一股”明略科技(02718.HK)的港股首秀,上演了一出驚心動魄的過山車劇情。
11月3日,這家由騰訊作為第一大股東的AI獨角獸,以4452.86倍的超額認購風光上市,總市值一度超過430億港元。截至當日收盤,明略科技股價為290.6港元,市值為419.56億港元。然而,資本的狂熱追捧,難掩其基本面之隱憂。
明略科技2021年至2024年累計虧損超過23億元,盈利能力正面臨市場的嚴峻考驗。盡管2025年上半年經調整運營利潤轉正,但能否持續,仍是未知數。這或許解釋了為何上市次日,其股價便遭遇大幅回調。
![]()
01 一個月收獲兩個IPO,北大才子的創業方法論
明略科技背后的靈魂人物是創始人吳明輝,一位典型的北大學霸,曾入選《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商界精英”榜單。
吳明輝有一套獨特的“七次創業理論”:從25歲到46歲,人生有7次機會,每次3年,只要成功一次,便能改寫命運。這套理論,正被他驗證。
這位北大數學系的學霸天才,似乎天生就是創業的料。學生時代,他開發的“手掌打卡系統”就終結了校園代跑的風潮,展露出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天賦。
2006年,吳明輝開啟了他的第一次“三年之約”。他創立秒針系統,用數據分析優化廣告投放,并成功拿下寶潔這樣的巨頭,完成了商業模式的首次驗證。
2014年,他開啟第二次創業,從秒針抽調精銳創辦明略數據,向更深層次的知識圖譜技術進軍。這次轉型迎來了關鍵機遇,石家莊市公安局主動上門,明略數據的知識圖譜成為刑偵破案的利器,技術實力一戰封神。
隨后,吳明輝展現出驚人的資本運作能力。他先是推動秒針與競爭對手合并,再將整合后的公司與明略數據融為一體,最終成立了現在的明略科技。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吳明輝擁有超過180項專利及40項專利申請。
此次明略科技成功上市,是吳明輝在一個月內收獲的第二個IPO。此前的10月16日,云跡科技已在港交所上市,吳明輝作為聯合創始人持股3.59%,他的“七次創業理論”正在被成功驗證。
02 上市首日市值突破430億港元,兩日市值蒸發近110億港元
上市首日,明略科技是資本的絕對寵兒。
作為中國最大的數據智能應用軟件供應商,它頭頂“全球Agentic AI第一股”的光環,背后站著騰訊、紅杉、淡馬錫等一眾明星資本。上市當日,股價暴漲超100%,市值一度突破430億港元,最終收盤于290.6港元/股,市值定格在419.56億港元,一切似乎都在重演AI時代的造富神話。
然而,狂歡僅持續了一天。
股價在隨后兩個交易日大幅回調。截至11月5日午間休市,明略科技股價為219港元/股,市值約316.19億港元。相較于開盤首日市值高點,兩日市值縮水約110億港元。
![]()
這驚心動魄的轉折,并非毫無征兆。
這背后,是AI行業估值泡沫的縮影。
明略科技的估值軌跡,印證了市場的冷暖變遷:2020年E輪融資時,其投前估值一度高達29億美元;但隨著市場對盈利能力的關注回歸現實,到2024年初,其估值已回落至15億美元,近乎“腰斬”。
對于此次上市,明略科技曾在招股書中表示計劃用于技術研發、產品開發、營銷推廣及一般企業用途,其中約35%將用于提升技術研發能力,40%用于產品開發。
03 四年累虧超23億元,靠“節流”扭虧的AI獨角獸能走多遠?
與資本市場跌宕起伏的表現相對應的是,明略科技的財務報表并不很樂觀。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三年間,明略科技營收分別為12.69億元、14.62億元和13.81億元,2024年營收甚至出現下滑。
按照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計量,剔除相關影響后,2021-2024的明略科技虧損凈額分別為 10.67 億元、10.98億元、1.74 億元、0.45億元,四年累計虧損超23億元。
![]()
(圖源:招股書)
轉機出現在2025年上半年。明略科技實現營收6.44億元,同比增長13.9%;毛利3.60億元,同比增長25.9%;毛利率達到55.9%,較去年同期上升5.3個百分點。
更關鍵的是,經調整凈利潤達到2490萬元,這是公司經調整凈利潤首次轉正。
然而,這份盈利答卷的背后,并非源于業務的爆發式增長,而是一場深刻的“節流”。
為改善財務狀況,明略科技近年采取了激進的成本控制:2022年至2024年,其研發支出從7.51億元降至4.8億元,再進一步壓縮至3.53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也從59.2%迅速下降至25.6%。2025年上半年其研發支出則降至1.5億元,占應收的比例為23.4%。
同時,公司人員結構也已明顯調整。從巔峰期團隊規模曾達幾千人,截至2025上半年,明略科技擁有1681名員工。
這種以犧牲未來換取當下的策略,在技術迭代一日千里的AI賽道,如同一把雙刃劍。大幅削減研發投入可能影響公司長期技術護城河與未來競爭力。
當然,明略科技并非沒有底牌。作為營銷智能與營運智能領域的早期入局者,它仍在一個廣闊市場中占據先發優勢。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該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3年的303億元增長至2028年的713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18.7%。
成功上市為吳明輝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和新“彈藥”。但一個更尖銳的問題擺在面前:在用“節流”換來短期盈利后,如何重新點燃研發的引擎,重建企業的長期競爭力?上市不是終點,而是這場生存考驗的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