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元1062年,兩支北歐艦隊云集于瑞典海岸,在并不寬闊尼桑河上爆發激戰。其中一方是丹麥國王埃斯特里森,而勝利者則是來自挪威的哈拉爾三世。
他們可能都不會想到,這場看似平常的領地爭奪,竟會成為整個維京時代的血色落幕。
![]()
青年時代的哈拉爾德 就在北歐掀起內斗
早在1030年,十五歲的哈拉爾德與同父異母兄弟奧拉夫聯手,企圖奪取挪威王位。但在斯蒂克勒斯塔德戰役中潰敗,被迫向東流亡至基輔羅斯。隨后輾轉至君士坦丁堡,成為大名鼎鼎的瓦良格衛隊成員。由于作戰勇猛,他在希臘的晉升速度極快,最后官拜這支皇室雇傭兵精銳的指揮官。
同時,他不斷到帝國的各個前沿服役,分別在地中海、小亞細亞、西西里和保加利亞留下身影。甚至可能去過耶路撒冷,順便為自己積累到大量財富。由于被牽涉進朝廷內斗,只能帶著錢財返回基輔,積極準備重奪挪威王位。
![]()
在君士坦丁堡 哈拉爾德還做過瓦良格衛隊指揮官
到1046年,哈拉爾開始與丹麥王位的覬覦者埃斯特里森結盟。他們用招募來的維京船隊劫掠海岸,迫使國王同意與自己平分地盤,由自己獨享挪威控制權。作為條件,哈拉爾不得不將多年積攢的家底貢獻出來,卻在次年收到國王殞命的重大噩耗。至此,他得以在北方獨享一方霸業,依然對隔海相望的日德蘭半島,以及東側的瑞典蠢蠢欲動。
此后,這位維京人的傳奇致力于鎮壓內部反對派。同時,依照自己在地中海世界的所見所聞,嘗試建立貨幣經濟與對外貿易體系。在政治上則效仿克努特大帝,宣稱要重建維京人主導的北海帝國。在軍事上則頻繁出擊,每年都會征調人馬去劫掠丹麥海岸,希望靠老辦法強迫昔日盟友服軟。
![]()
哈拉爾德每年都會派船隊去丹麥劫掠
可惜,丹麥本地的經濟實力勝于斯堪的納維亞,埃斯特里森也見識過哈拉爾的訛詐手段。所以,雙方始終以相互消耗的方式對峙,很快就同步面臨經濟崩潰厄運。于是,雙方達成君子協定,相約在今天瑞典西南部的尼桑河口決戰。無論誰能獲勝,都將帶走對方的地盤歸屬權。
公元1062年,哈拉爾三世的挪威艦隊搶先完成動員,先一步抵達瑞典海岸等候。其中核心,多為他靠貨幣稅招募來的職業戰士。這些人不僅頭戴精良鐵盔,還身披鎖子甲等護具防御,連盾牌、長矛之外的副武器都是昂貴鐵劍。另有數量不多的弓箭手,充當必不可少的遠程輔助單位。
![]()
位于瑞典西南部的尼桑河
當然,按封建義務應招的民兵同樣比例不小。這些人往往輕裝上陣,只有劣質頭盔和木盾保護,因買不起佩劍而使用單手斧。更為要命的是,他們的服役時間很短。因為等不來丹麥對手,只能被國王提前解散。
然而,這不過是埃斯特里森的故意拖延。一旦挪威民兵們駕船離去,他自己率領的丹麥艦隊就出現在尼桑河口。其規模可達相當驚人的300艘長船,若按每艘船可搭載30-50人計算,則士兵數量至少在9000-15000之間。
![]()
埃斯特里森故意晚到 讓挪威人自己解散半數部隊
不過,在失去哈拉爾的財富支持后,丹麥軍隊更為依賴民兵服役。因此,他們的單兵戰力落于下風,必須靠數量+計謀來尋求平衡。
相比之下,挪威人僅剩150艘船,約4500-7500名職業傭兵。好在提前進入河口,能依靠較狹窄的空間抵消規模差距。而且成員多為經驗豐富的亡命之徒,有著在多國軍隊服役的寶貴履歷,實際水平遠非臨時征召的農民所能比擬。
![]()
一艘典型的晚期維京長船
當年8月9日,雙方在尼桑下游拉開架勢。哈拉爾三世將自己的座艦置于中央,命人用繩索把船只相互拴連,謹防隊列在混戰中出現缺口。他的重要盟友哈康,則把最善戰的船只留在兩翼。埃斯特里森的艦隊同樣相互綁定,準備以極強的壓迫力攫取速勝。但最精銳船只全都集中在中路,為后來的突然潰敗埋下嚴重隱患。他還故意等到傍晚,才利用漲潮和風向開啟進攻。
起初,兩軍的交鋒勢均力敵。弓箭手完成隔靴搔癢式襲擊后,重裝步兵紛紛在中距離內透支長矛。接著蜂擁沖上臨近敵船,用長劍或重型雙手斧猛砍對方陣列。由于彼此間的武器、訓練高度類同,決定優劣的關鍵已從戰術轉變為體能和意志。顯然,擁有更多熟練老兵的挪威人更勝一籌。他們充分發揮地形優勢,不斷消耗丹麥人的進攻銳氣。
![]()
戰斗初期雙方在河中不相上下
隨著時間持續,潮汐與風向漸漸發生逆轉,開始有利于靠內的挪威軍隊。哈康立即照事先約定,斬斷本部船只的繩索,集中到側翼實施反擊。丹麥一方在黑暗中早已上頭,瘋狂催促民兵們上前填補空缺,造成大量船只相互堵塞。既沒有預備隊可供調遣,也沒有空間重組隊列。有些部隊一直留在后方,連敵人的影子都接觸不到。直至挪威戰艦從弱側殺出,眼睜睜看著前排隊友亂作一團。
黎明時分,埃斯特里森自知勝利無望,下令所有人調頭向外海撤退。好在哈康的士兵同樣疲憊,無力發起像樣的追擊,才任由他們跳到友軍船上逃跑。作為獲勝者,他們僅繳獲70艘“空無一人”的戰艦。換句話說,大部分丹麥人沒有被徹底合圍,而是僥幸離開瑞典。
![]()
由于空間限制挪威人沒能重創丹麥主力
更為諷刺的是,哈拉爾的連年戰爭,讓挪威本土居民的賦稅十分沉重。他們愈發抵制國王的索取無度,倒逼后者與丹麥人簽訂和平協議。不要求對方支付任何賠款,更不用向自己割讓土地。可見維京人不再癡迷于對外劫掠,撐起他們縱橫四海的社會基礎正在迅速流失。
四年后,遠在英格蘭的前諾森布里亞伯爵發出邀請,誘使哈拉爾率軍大舉西征。結果兵敗身死,從而宣告維京時代的徹底落幕。
![]()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