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人真是想不開,斗了半輩子,到兒子這一輩兒事清了。”
“人啊,還是想不開!”
“你說有啥意思,到最后還不是兩敗俱傷。”
昨天,和倆伙計在一塊兒閑聊,當聊起村里因為蓋房,遇到好說話鄰居和難纏的鄰居時,一伙計講起了他們村兩家因為蓋房鬧矛盾一事。
![]()
那年,一鄰居家里蓋二層樓房,也是在村里第一戶蓋二層樓房。誰家蓋房,誰也不會平白無故的去找事兒,只要退讓一米多,或是兩米就行。可誰曾想,原本說好退讓兩米,到蓋起來時,只退讓了一米四。就這,房后的鄰居也沒說啥,少退讓點,他家的地方也寬敞不了多少,更不會影響自家采光。
可令房后的鄰居沒想到的是,別人家蓋二層樓房把樓梯留在室內,他卻把樓梯留在外面。關鍵是,在一層與二層拐角位置沒有用磚壘起來,等于是房后鄰居家沒有一點隱私了。這下,房后鄰居不干了,雖然我這兒現在是處空閑宅子,可將來要是蓋房,你家人一上樓梯,把我家看的一清二楚,那怎么行,必須用磚壘起來。
他當然不干了,說啥也不壘,房子就是這樣設計的。于是,兩家為這事兒,時不時吵架,甚至還動手打架。后來,房后鄰居直接在空閑宅子上挖了一道深兩米、寬四米的溝,往里面放水。說直白點,就是把你家房子用水泡起來。
為這事兒,他打了房后鄰居六七次。因人家歲數大點,他年輕力壯,人家次次吃虧。可既然把人家打了,要不住進去,要不賠錢。結果,每次打了人家,少則賠一兩萬塊錢,多則十來萬塊錢。
試想,一個普通莊戶人,把人家打了,每次賠錢,即便是有再多的錢,也架不住這樣賠。這不,房后鄰居前兩年去世了,這事兒到了人家兒子這兒,算是翻篇了。可他呢,從房子蓋起來到現在,一直沒有裝修搬進去住,等于白蓋了。為啥,錢都賠給人家了,沒錢裝修了。加之,他兒子又在城里買房子,每個月還得幫著還房貸。
在房后鄰居去世后,關系不錯的鄰居勸說道,沒必要揪著這事兒不放,過去就過去了,他家房子也住不成了,父輩兒的事兒,到你這該解開就解開。人家兒子也講理,一句,“沒啥,往后不再提了,”兩家的恩怨算是化解了。
畢竟,人家的兒子常年在外地工作,說白了,也沒打算在家住,家里也不差這處宅子,也沒打算在這處宅子上蓋房子。就算是把這處宅子賣給他,他也買不起,買了也沒多大用處。
說實話,房后鄰居年輕時,也是個狠人,只不過上了年紀,各方面不占優勢。他呢,比人家小十五六歲,每次打了人家就得賠錢。說白了,這也是人家下的套,知道他不敢下死手,就算挨頓打,別人也不會笑話。
如今,他那棟二層樓房由于沒住人,沒有安裝窗戶和門,一天天變舊,院子里長滿了雜草。當時二層頂是空心板,抹上一層水泥,由于沒做防水,一到下雨天屋里就漏雨。如果當初不這樣留樓梯,也不至于這樣。
而他,還住在之前那個院子,由于房子蓋的時間長,房頂已經漏雨,只能加一層彩鋼瓦。這還不算,這幾年,住一條過道的鄰居陸陸續續翻蓋了二層樓房,院子自然要加高。原本他家院子是最高的,現在地勢最低了,一到下雨天,要是不用沙袋堵住門口,水就流到他家里了。
他到底是咋想的,圖個啥?說到底,還是思想守舊,表面上是欺負了別人,覺得有面子。實則是,是愚蠢的決定,到最后啥也不是,受傷的還是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