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記者今天從教育部獲悉,為推動高校青年教師不斷適應國家戰略、科技變革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近日,教育部、中央組織部、科技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特別提出,不把人才稱號作為高校評價指標,淡化論文和獎項數量指標,加大課程建設、教材編寫、教學改革等成果在教師評價中的權重等多項措施。
《指導意見》指出,要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高校青年教師成長發展規律,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強化高校青年教師全鏈條建設,全面提升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教學水平、科研創新能力、社會服務本領、國際化視野,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服務戰略能力、促進專業能力發展、提高管理服務水平,推動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提供更為有力的師資保障。
《指導意見》強調,要聚焦高校青年教師成長發展重點推進五個方面主要任務。
在教師思想政治與師德師風建設方面,《指導意見》提出要強化高校黨委對青年教師工作的領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師黨建引領,強化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落實健全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引導青年教師成長為新時代“四有”好老師。
在人才引育使用方面,《指導意見》提出要結合學校整體發展目標和學科建設重點,科學制定引才規劃,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完善人才聘用機制,激勵引導青年人才安心工作、靜心科研。《指導意見》特別提到,在引進具有行業企業豐富實踐經驗的特殊高技能青年人才時,可適當放寬年齡學歷要求。
在教師發展體系方面,《指導意見》明確要完善發展支持機制,建實建強教師發展中心,推動高校教師與行業企業人才隊伍交流,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增強科研實踐能力,提升青年教師能力素養。
值得關注的是,在考核評價機制改革方面,《指導意見》提出要激發青年教師隊伍活力。
首先要完善高校教師評價改革,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引導支持力度,統籌考慮青年教師職業志向、學科領域、崗位角色的特點,突出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導向,科學確定評價指標,科學設置考核周期,客觀評估個人與團隊貢獻,強化激勵創新、審慎包容的評價導向。加強青年教師科研項目完成質量和成果應用評價,改變簡單以量化指標評價科研水平,完善同行專家評議機制,推進代表性成果評價制度。堅持科研自立自強,鼓勵青年教師在國內學術刊物上發表論著。合理設置高校評價標準,不把人才稱號作為高校評價指標,淡化論文和獎項數量指標,避免層層分解為青年教師考核評價指標。
其次要完善教學質量評價制度,通過考評教學規范、教學效果、教學改革等實績,加強對教書育人實效評價。強化青年教師教書育人責任感,注重教學業績在聘期考核、職稱評聘、績效分配及評獎評優中的運用,加大課程建設、教材編寫、教學改革等成果在教師評價中的權重,促進青年教師將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學。健全學校和院(系)兩級教學指導與評價機制,系統評價和反饋指導青年教師教育教學工作,推動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升。
在教師服務保障方面,《指導意見》明確要提高服務保障水平,營造潛心教學科研環境。
《指導意見》特別指出,要推進高校薪酬制度改革,擴大高校薪酬分配自主權,支持探索年薪制、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分配方式,鼓勵采取多種辦法提高青年教師待遇。減輕非教學科研負擔,減少安排青年教師從事一般行政事務性工作。將符合條件的青年教師納入城鎮住房保障范圍,解決生活困難,關注身心健康,定期組織體檢,提供心理健康服務,豐富文體活動,提升青年教師職業幸福感。
《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各部門各校要把加強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結合實際將意見轉化為具體工作舉措。要明確任務分工,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工作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將青年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學校發展的重中之重,完善規章制度,狠抓工作落實,確保政策舉措落地見效。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