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迪是個謎?
不,她不是謎,她是活生生的“打臉機器”。
這位 69 歲的老人,在輪椅上熬了 64 年,熬過三次大手術、拿掉六塊椎板,扛過癌癥化療。按常理,這樣的身體條件,能活到今天,本身就是個奇跡。
可偏偏有人不去驚嘆這份生命力,反而冷嘲熱諷:“你看她臉色紅潤,精神挺好,是不是裝的?”“被她騙了這么多年。”“高位截癱還能練針灸,這是違背物理規(guī)律吧?”
直到今年 10 月,一向溫和的她終于忍不住發(fā)聲,在微博里字字鏗鏘:“好人就是好人,任何抹黑都沒有用!” 這句話背后,是一個女人用大半生寫就的答案。
![]()
1960年,5 歲的張海迪還沒來得及跑完童年,就被一場意外拽進了黑暗。玩耍時從高處摔落,脊柱嚴重受損,醫(yī)生下了定論:胸部以下徹底失去知覺,這輩子只能在輪椅上度過。
接下來的十年,手術臺成了她最熟悉的地方。三次大手術剖開后背,六塊椎板被生生拿掉,麻藥過后的劇痛讓她整夜打滾,母親只能抱著她哭著喊 “咱不治了”。可她攥著母親的衣角,咬著牙說:“治,萬一好了呢?”
沒機會走進校門,她就把鄰居家孩子的課本借來,趴在床上一筆一劃地抄。冬天的山東農村沒有暖氣,手凍得握不住筆,就揣進懷里暖一會兒再寫;疼得實在睡不著,就靠著墻讀外語,英語、日語、德語、世界語,硬是被她啃了下來。
1974 年,19 歲的她跟著父母下放到莘縣農村。看到鄉(xiāng)親們看病難,她偷偷攢錢買了本針灸書,對著自己的手練針法。起初扎得鮮血直流,手上布滿小孔,母親心疼得直掉淚,她卻笑著說:“扎準了才能給鄉(xiāng)親們治病啊。”
那段日子,她的輪椅成了 “流動診所”。白天給人扎針、修收音機,晚上在煤油燈下記病例,最多一天接待 38 個病人,累計下來竟治好了一萬多人次。有老鄉(xiāng)要給她送雞蛋感謝,她總是擺手:“能幫上忙,比啥都強。”
![]()
1981 年,張海迪的故事登上報紙,遠在濟南的大學教師王佐良被深深打動。這個愛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上海知青,提筆給她寫了封信,沒想到一寫就停不下來。
160 公里的距離,書信成了他們的鵲橋。從托爾斯泰聊到翻譯技巧,從人生理想談到日常瑣事,張海迪會在信里畫小插圖,王佐良則會把濟南的秋天寫進文字里。半年后,王佐良揣著滿心誠意,坐長途汽車來到莘縣。
看到張海迪在輪椅上熟練地整理病例,聽到她笑著說 “疼的時候就數數天上的星星”,王佐良更堅定了心意。可這份感情遭到不少質疑,有人說他 “想借名氣上位”,還有人問他 “圖啥”。他從不辯解,只是默默幫著做家務,陪她讀書到深夜。
![]()
1982 年 7 月 23 日,兩人在民政局領了證。沒有婚紗鮮花,沒有賓客婚宴,王佐良推著輪椅,陪她在濟南街頭走了一圈,夕陽把兩個影子拉得很長。這場景,比任何婚禮都動人。
婚后的日子,王佐良把 “照顧” 二字做到了極致。張海迪喜歡畫畫,他就自學木工做畫框,用鞋油調出她要的舊木色;她要寫作,他每晚陪在書房查資料、續(xù)茶水;甚至 20 多年里,他的頭發(fā)都是她親手剪的。
1991 年,命運又給了她沉重一擊 —— 基底細胞癌。手術要在鼻子上動刀,還不能用麻醉,醫(yī)生都替她捏把汗。術前一晚,她握著王佐良的手說:“要是我走了,你再找個健康的姑娘。” 王佐良紅著眼眶吻她的額頭,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
40 多針縫完,張海迪從手術室出來,看到哭得稀里嘩啦的丈夫,反倒開玩笑:“你這模樣,在戰(zhàn)爭年代準是叛徒。” 可沒人知道,術后化療讓她頭發(fā)大把掉,疼得整夜失眠,卻還在燈下復習考研。
三年后,她拿著吉林大學哲學研究生學位證書,笑著遞給王佐良。這個沒上過一天學的女人,在癌癥化療期間,又一次打敗了命運。
后來,張海迪成了中國殘聯(lián)主席。有人以為她會坐在辦公室里指揮,可她坐著輪椅跑遍了全國的基層殘聯(lián)。在山區(qū)看到殘疾兒童沒學上,她當場協(xié)調學校;在福利院碰到失能老人,她握著對方的手問寒問暖。
![]()
2008 年殘奧會,她在看臺上為運動員鼓掌,手掌拍得通紅;日本電視臺評她為 “世界五大杰出殘疾人”,說她 “用靈魂撐起了身體的重量”。可越是發(fā)光,越容易招來陰溝里的詆毀。
有人翻出她的照片,指著她紅潤的臉色說 “肯定是裝病”;有人質疑 “高位截癱怎么能體會針感,這是騙術”;更有甚者說出 “應該切片研究” 的惡毒言論。這些話像刀子一樣,扎在她和家人心上。
今年 10 月,網絡上的污蔑達到了頂峰。有人盜用她的工作照編造故事,把朋友說成 “神秘家人”,嚴重侵犯肖像權。忍無可忍的張海迪終于發(fā)聲,在微博里寫下:“從童年就經受痛苦考驗,我百分之一萬經得住檢驗。”
她提到一件往事:當年寫自我批評材料,別人都找些小缺點應付,她卻毫不猶豫地寫 “我沒有缺點”。不是狂妄,是她真的做到了問心無愧 —— 為殘疾人事業(yè)奔走 30 年,翻譯幾十萬字著作,幫助過無數人,她沒什么可愧疚的。
評論區(qū)里,網友們紛紛站出來支持她:“看她輪椅上的傷痕,就知道那些質疑多可笑”“她的人生比任何辯解都有力”。而她回復說:“今后要多寫文章,對不正確的事勇于發(fā)聲。”
![]()
如今 69 歲的張海迪,依然保持著樂觀。她不需要被神化,但她值得被尊重。
有人問她,一輩子跟病痛打交道,累嗎?她笑著說:“咱就比它多活幾天,看它怎么辦。” 這句話里,藏著最硬核的人生態(tài)度。
那些質疑她 “裝病” 的人,或許從沒想過:一個真正裝病的人,不會拿自己的身體練針灸,不會在癌癥化療期考研,更不會 43 年如一日地為陌生人奔走。她的紅潤臉色,是熱愛生活養(yǎng)出來的;她的精神飽滿,是靈魂強大撐起來的。
她說:“別記住我的苦,記住我的快樂。”可我們明白,她的快樂,是從無數個想放棄的夜晚里搶回來的。
張海迪不是謎。她是一面鏡子,照出我們的軟弱,也照出人的可能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