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說今年“雙十一”賣T 恤賣得最爆的公司是哪家,答案幾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它不是大名鼎鼎的服裝品牌,也不是什么流量明星的同款,而是來自一家主打數碼評測的科技公司——影視颶風。
10月22日,“影視颶風MediaStore”發布通知,由于訂單量暴增,完全超出預期,為了盡可能滿足發貨時效要求,即日起颶風商店旗下各平臺店鋪陸續調整為半歇業狀態,預計于10月26日20:00恢復正常售賣。
淘寶店鋪顯示,其最熱門的品類包括打底長袖、三合一沖鋒衣還有輕薄連帽夾克,付款人數最多的超過7000人。
![]()
(淘寶店鋪顯示,其店鋪商品付款人數最多的超過7000人)
2015年,還在英國肯特大學念電影系的Tim(中文名“潘天鴻”),創立了影視颶風。十年后,2025年10月,羅永浩更新了與Tim對談的視頻。在視頻里,Tim介紹了自己以及影視颶風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現在,“很火”已經不足以形容影視颶風,光是B站這一個平臺,其粉絲數已經超過了1400萬。
Tim也早已經從一個網癮少年蛻變成了一名科技新秀。他創辦的公司年營收過億,蘋果CEO庫克曾親自到訪,他甚至還曾和影石公司一起合作發射了一顆衛星。
![]()
( 蘋果CEO庫克曾親自到訪,他甚至還曾和影石公司一起合作發射了一顆衛星 )
眾所周知,影視颶風做自媒體、做視頻內容的能力很強。但現在的問題是,為什么它做電商也能那么火?
簡單來說,不外乎兩點。
一是Tim的視頻太火了。
二是Tim有極強的市場敏銳度。Tim在和羅永浩的對談里提到,訂閱制在國內很難推動,“人家不愿意為內容付費,你就必須得想辦法”。用電商產品增加營收這條路,影視颶風可謂是走通了,如今,衣服賣爆了,影視颶風也更賺錢了。
但事實上并沒有那么簡單。
科技大神,炮制爆款
科技范圍內的自媒體,競爭其實非常激烈。有一份研究科技類自媒體的報告曾提及,盡管粉絲很快地就會把某一類科技博主稱為“大神”,但是他們忠誠度不高,經常有頻繁更換頻道或者隨意脫粉的情況出現。
要建立起讓人記住的印象點,需要時機、能力和運氣。
而Tim都有。
![]()
( 影視颶風的創始人Tim )
2025年10月,羅永浩在他的個人頻道里上線了和Tim的三小時對談,就像兩位擁有著“時代印記”的科技創業人士在進行著“隔代”對談。與此同時,這場對談也清晰地展示出了Tim的“大神”之處。
盡管是作為訪談嘉賓,Tim不斷追問羅永浩,“我把你扔雪地里怎么樣”“你有興趣參加荒島求生嗎”,坐在對面的羅永浩聽得頻頻搖頭。Tim還說,最近,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看“企業打架”——把企業的員工放在不同的荒島上,看哪家的員工能堅持到最后。
![]()
(2025年10月,羅永浩在他的個人頻道里上線了和Tim的三小時對談,在談話中,Tim不斷追問羅永浩,“我把你扔雪地里怎么樣”“你有興趣參加荒島求生嗎”,坐在對面的羅永浩聽得頻頻搖頭 )
Tim相當自信地說,他自己攝入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包括世界各地的論壇、網站,“光是我自己產出的創意,就夠我們一百多人的團隊滿載了”。
但創意總是靈光一現的,想要讓這些創意持續集聚和誕生,還得依靠影視颶風很早開始分析和復盤自己產出的數據。
在2025年發布的一條視頻《首次公布!影視颶風的后臺數據長啥樣》里,影視颶風披露道,粉絲的增長不僅來源于常規的更新,而最重要的是“單一的有超高播放量的爆款視頻”。不難看出,從很早開始,影視颶風已經把產出爆款作為最核心的任務來看待。
至于生產爆款的邏輯則散落在不同的內容里。不過,影視颶風注意到,觀眾在點擊視頻時,有特定時長的退出率區分。對于高留存度的視頻來說,觀眾會越往后面才離開視頻,反之則留存率很低。所以,影視颶風的制作方向就是,一直把觀眾留在視頻里。
以制作火箭發射的視頻為例。最初,視頻的版本是按照常規套路,講述火箭發射的原理。后來,影視颶風迭代成了這樣一個版本:先以火箭想法的起始點作為開頭,然后由博主不斷拋出搞笑梗,并引入律師的采訪證明博主舉措的合法性。在這短短的兩分鐘視頻里,高密度的信息量讓人不舍得退出。
可以說,“做短視頻組成的長視頻”,正是影視颶風炮制爆款的特點之一。
而另一個炮制爆款的原因則是:不計成本。

(影視颶風耗費30天,用無人機掃描河南老君山和湖北武當山,用10000張圖片復刻出世界文化遺產云頂天宮)
在影視颶風一期粉絲問答視頻里,有人找到了和Tim同名的歷史建筑,問他能不能去到當地,結果他真的花了兩天時間從杭州飛到桂林去合影。
而這已經算是小成本支出。Tim今年出圈的荒島生存系列直播,據披露,僅硬件成本就在300萬元左右。
對于影視颶風的觀眾來說,這些支出似乎都見慣不怪。
向老外學習整活
在“爆款驅動”的邏輯下,影視颶風在這兩年還開發出了新的發展方向。
野獸先生(Mr.beats)原名吉米·唐納森,是一位美國的博主,有全球第一網紅的稱號,在節目的制作和思路上獨樹一幟。他們和影視颶風不僅相互認識探訪,關系也相當密切。
![]()
(野獸先生(Mr.beats)原名詹姆斯·唐納森,是一位美國的博主,有全球第一網紅的稱號)
Tim還公開表示,他們有向野獸先生學習的地方。在最近的影視颶風矩陣里,他們也嘗試起“野獸先生式”新玩法。
野獸先生是典型的制造“美式綜藝”思維,他們制作的視頻非常具有競技性和節目效果,能把人放在極端的環境下拍攝,激發出最體現人性的事情:
他們租下了一個大商場,給了參與者每個人1萬美金讓他們躲起來,要是沒被找到,就能獲得這些錢,被找到了,只能返還;
他們在攝影工廠里畫出一個圓圈,讓幾十個人待在里面完成所有的衣食起居,誰能待到最后,就能獲得50萬美金的獎勵;
他們給第4000萬粉絲送了40臺車,這名粉絲可以自己決定把車送給誰,但由于車太多,始終沒送完,最終這名粉絲到沃爾瑪隨便轉轉,隨機選路人送車。
這些視頻最終都是用一種“出其不意”的方式,讓人們獲得觀賞上的刺激和愉悅感。比如,上述的圓圈節目,第一個撐不住的人選擇出局,正當他心灰意冷意識到自己失去了獎勵之后,野獸先生給他開來了一輛車,告訴他這是他的獎品。
![]()
( 野獸先生抖音賬號粉絲已突破1200萬 )
從視頻講述方式來看,野獸先生和影視颶風是兩個方向。不過,他們又有很多共同點——喜歡整活,折騰自己,用做綜藝的思維來做視頻,用“灑錢”“燒錢”的方式來增加視頻的趣味性。
2024年,影視颶風的子賬號“颶多多StormCrew”推出了第一個綜藝向的內容,《100人公司捉迷藏,勝者瓜分10000元!影視颶風團建整活1.0》,記錄了影視颶風公司內部第一屆躲貓貓大賽,由Tim負責找到躲起來的員工,生存下來的人,瓜分1萬元的獎金。
這個視頻一下子成為賬號最受歡迎的內容,播放量超過1000萬。事實證明,這種整活類的綜藝內容,在自媒體時代依然受歡迎。
![]()
(影視颶風的子賬號“颶多多StormCrew”推出的綜藝向《捉迷藏》系列,播放量都很高 )
現在,颶多多已經往綜藝和體驗類的方向發展,也給影視颶風撬動了新的內容增長類型。
2025年,荒島生存直播系列開始,影視颶風派了一名員工在幾乎沒有供給的情況下在野外求生,想辦法在惡劣的環境下活下來;后來,視頻反響太好,Tim也到了島上體驗生活。
這類帶有刺激屬性的挑戰視頻,已經成為影視颶風的新的爆款。
電商生意的門道
在荒島挑戰時,Tim曾經和上島來探望的另一名大up主“何同學”提到公司的困境:
“創作者最難的一點就是,他不像產品,你做完一次以后,可以擴大規模生產十萬個一樣的產品,這是最痛苦的一點,他沒有辦法規模化。”
自媒體的規模化效應如何變強,不僅是困擾很多博主的問題,在他們嘗試商業化之時,也往往會遇到變現的困境。
![]()
(創作者最難的一點就是,他他沒有辦法規模化 )
一方面,容易出現“付費即掉粉”的現象。一旦內容變成付費形式,粉絲的流失速度就會加快。
Tim在跟羅永浩提及相關現象時表示,國內用戶普遍還沒有建立起訂閱的習慣,他們能做的只是盡量不讓“羊毛出在羊身上”。
另一方面,商業合作對內容帶來的“污染”不可避免。這也是很多博主翻車、口碑下滑的原因。
在開發電商平臺的生意之前,影視颶風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TVC拍攝服務,簡單來說就是商業廣告。但在頻道發展的過程中,商業廣告的不可控因素也在逐漸增加。
首先,介入結算的平臺越來越多。其次,“離譜的甲方”也在增加。
Tim告訴羅永浩,“有時候甲方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慢慢會發現他要的不是你的片子,只是借你來達成他的訴求”;而“賴賬”的情況也會出現。
總的來說,即使已經達到了行業內的頭部級別,自媒體的生存途徑依然不算很多,而且內容創作也經常與商業合作出現沖突。
現在,借助電商的生意,影視颶風開始慢慢轉型。如今,電商已經成為了他們收入的大頭。
其實,在2024年,他們就曾推出付費課程,教人怎么用iPhone拍出電影的質感,課程的收費是49元。但是,課程的營收相比起賣沖鋒衣、T恤,顯得沒那么賺錢。
去年,野獸公司最賺錢的業務其實是售賣巧克力,一年利潤超過2000萬美元。影視颶風也希望像野獸先生的盈利途徑一樣,通過獨立于內容本身的周邊產品售賣形成主要收入來源。
在購物平臺的櫥窗里,影視颶風主要販賣的是以男性衣服為主的產品,這也是他們主要的粉絲群體。
基礎色系的上衣、襪子、背包等等,價格從90塊到600塊不等,屬于服飾品類的平均水平。
而每一件商品的出鏡模特,都是Tim本人。
![]()
(在購物平臺的櫥窗里,影視颶風每一件商品的出鏡模特,都是Tim本人 )
這些基本款帶來的收入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在接受其他博主采訪時,Tim曾表示,此前最賺錢的TVC廣告營收占比下降到了10%左右,而僅一款T恤單品一年就已售出20萬件。按照一件T恤80塊錢的價格來計算,光是T恤營收就能達到1600萬。
“電商時代最重要是獲客,我們投流的獲客能力是同類店鋪的15倍”,試水服飾成功以后,影視颶風的商業化探索顯示出了積極的前景,而這也進一步支撐了他們的“口碑”。
怎么樣不被商業化吞噬,對自媒體博主來說非常難取得平衡,而如果能跨越這個瓶頸,那粉絲的口碑也將進化。
在影視颶風的店鋪評價里,經常能看到一些真情實感的用戶心路歷程:
“質量很好,摸起來很舒服,挺括有質感。為了支持Tim上島直播,特地買了一件,當寬松款來穿,質量真的不錯,助力每一個誠實守信的UP主和真誠的賣家。”
還有一位用戶寫道:
“不得不說,Tim真是直播界的鬼才,無人島待了幾天,錄廣告詞的時候卻依舊一遍通過,當場下單。180/80左右,尺碼偏寬松,夏天穿得舒適,也確實吸汗速干,毫無味道。為了這些,不是純棉,實在是無所謂。竟然有一張色卡……不愧是你。”
“圓通之子”的標簽之外
在影視颶風的發展歷程里,或者說在Tim爆火的日子里,他們總離不開一個標簽:圓通之子。
有意思的是,有人形容Tim的成長背景像電影《抓娃娃》,因為,Tim直到上大學才知道家里原來有好幾套房子,家庭情況“不錯”。不過在一期粉絲問答里,Tim的父親潘水苗表示,自己在2019年加入圓通擔任總裁,并非圓通的老板,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其實他是一個職業經理人。
![]()
( Tim的父親潘水苗 )
潘水苗的求學經歷堪稱奇才,他從農村考到浙江大學,托福達到了滿分。在入職圓通之前,他擔任過浙江萬馬集團的總裁、云鋒基金董事總經理,2022年當選福布斯排名的中國最佳CEO。
不過,這位資本市場的明星父親給Tim帶來最重要的經驗,并非優越的家庭背景,而是在商界馳騁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
在頻道更新了四年后,影視颶風對粉絲增長有些迷茫。那時,Tim和父親有過討論,父親告訴了他“爆款”的價值,應該討論一些大眾都關心的事情,譬如,一直很隱晦的收入話題。于是,自媒體收入類視頻成為影視颶風高速發展的風口,一周內漲粉超過20萬。
父親還給予了Tim合伙伙伴上的建議,譬如,如果在創業初期有理念上的分歧,“盡早把錢分了”。后來,這樣的情況確實出現,Tim也妥善處理了創業初期的合伙難題。
如今,在杭州星奧傳媒文化有限公司的持股信息里,父親潘水苗有25.65%的持股。在這些經濟交集以外,最重要的顯然是父子之間商業智慧的繼承和沿襲。
![]()
( 在杭州星奧傳媒文化有限公司的持股信息里,潘水苗有25.65%的持股 )
多元化,也是影視颶風的發展方向之一。現在,影視颶風的賬號不只是科技內容了,除了上述提到的綜藝類型的颶多多StormCrew,還有專注醫學科普的“億點點不一樣”,還有短片拍攝賬號“一步步rolling”。
Tim身上有著新一代科技創業者的視野感。所以,在面對粉絲群體時,他始終有種天然的親近感,并且知道怎么維持“觀眾緣”。
譬如,每增長100萬粉就更新一期的粉絲問答、持續給粉絲抽送最新的蘋果手機、小米su7,選擇粉絲許愿的挑戰進行實現,讓觀眾保持著參與感與新鮮感。
再譬如,他還一直保持著極高的出鏡頻率和拍攝頻率,并沒有因名氣變大而漸漸“去個人化”。
不過強IP的自媒體博主,也有著隨之而來的不確定性。
在和羅永浩討論“翻車”情況時,Tim說道:“你說不好‘翻車’這件事是什么原因,但是在這一點上我心態挺好。”
作者/ 莫奈
編輯 / 江江、寶珠
運營/蘇洪銳
(本文授權轉載自鹽財經,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T商業觀察DT,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