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4日的美國地方選舉中,弗吉尼亞州、新澤西州州長選舉以及紐約市市長選舉的結果甫一揭曉,便迅速成為媒體焦點。左翼主流媒體如CNN和MSNBC等,又開始大肆渲染,將這些勝局解讀為對川普總統及其保守主義理念的“期中考試”,宣稱這是選民對MAGA政策的否定,甚至是共和黨在2024年大選后勢頭的逆轉。
然而,這種解讀實屬牽強附會。這幾個選舉主要發生在民主黨長期主導的、也就是所謂的“藍州”,人口結構、經濟議題和地方因素主導了選情。更何況,民主黨此次勝出并非源于民意真心擁護,而是夾雜著諸多骯臟手段,從歷史悠久的選票偽造指控,到選舉日突如其來的投票站炸彈威脅,這些把戲暴露了左翼為保權力的不擇手段。如果共和黨能在這些鐵板一塊的地區翻盤,那才真正是例外。相反,民主黨在這些地區的勝出,不過是意料之中的延續,并不代表全國民意的轉向。但它也敲響了警鐘:左翼的宣傳機器和身份政治仍有強大影響力,其潛在破壞力不容小覷。更深層的問題在于,這些“勝利”建立在欺詐與恐嚇之上,亟需深刻檢視與批駁。
![]()
弗吉尼亞州:藍州回歸,共和黨候選人的結構性劣勢
弗吉尼亞州作為華盛頓特區周邊的一個關鍵搖擺州,近年來雖一度向共和黨傾斜,但其核心仍是民主黨的大本營。2021年,共和黨人格倫·揚金成功翻盤,當選州長,但四年后,該州在2025年選舉中迅速回歸藍營。根據NPR的報道,前民主黨國會議員阿比蓋爾·斯潘伯格以微弱優勢擊敗共和黨副州長溫索姆·厄爾-西爾斯,成功將州長府從紅轉藍。斯潘伯格在競選中強調教育改革、婦女權益和反對川普時代移民政策的延續,吸引了大量郊區中產階級和女性選民支持。她以約51%的得票率領先對手,投票差距不到3個百分點,顯示出選情的激烈。
共和黨的厄爾-西爾斯則面臨多重挑戰。作為一名出生于牙買加的黑人女性移民,她在黨內初選中脫穎而出,曾以其保守派立場和“美國夢”敘事贏得贊譽。但她的候選人形象并非完美無缺:缺乏廣泛的基層動員經驗,且在經濟議題上未能有效回應選民對高通脹和住房危機的擔憂。更重要的是,弗吉尼亞的選民基礎仍以民主黨傾斜,全州約40%的選民都注冊為民主黨,郊區如費爾法克斯縣更是左翼票倉。華盛頓郵報的選舉地圖顯示,民主黨在北部和東部縣份全面領先,而共和黨僅在農村南部勉強守住陣地。
如果說這次選舉是“對川普的考驗”,那厄爾-西爾斯的失敗更多源于地方因素,而非全國保守浪潮的退潮。相反,它暴露了共和黨在少數族裔選民中的動員短板,盡管厄爾-西爾斯本人就是黑人女性,卻未能轉化成選票優勢。更可疑的是,選舉過程中弗吉尼亞部分縣份報告了異常的郵寄選票延遲和計票爭議,這些“巧合”往往在藍州選舉中頻發,保守派媒體如福克斯新聞早已指出,這可能是民主黨慣用的“選票傾倒”伎倆,用以在關鍵時刻扭轉劣勢。
![]()
新澤西州:民主黨鐵桿地盤,翻盤希望渺茫與炸彈威脅的陰霾
新澤西州是民主黨長達數十年的鐵桿地盤,自1993年以來,該州從未選出過共和黨州長。2025年的選舉延續了這一傳統:民主黨候選人、前海軍飛行員和現任國會議員米基·謝里爾輕松擊敗共和黨對手杰克·西亞塔雷利,保住了藍州控制權。NBC新聞的實時結果顯示,謝里爾以55%的得票率領先,差距高達10個百分點。作為一名退伍軍人,謝里爾在競選中突出其“實用主義”形象,承諾加強基礎設施投資、應對氣候變化,并批評共和黨在墮胎權和槍支管制上的極端立場。這在新澤西多元化的選民中大獲共鳴,該州有近30%的拉丁裔人口和龐大的猶太社區,都傾向于民主黨。
共和黨候選人西亞塔雷利作為前州議員,曾在2021年險些翻盤,但四年后,他的支持率未能突破40%。新澤西的經濟議題如高房產稅和交通擁堵本是共和黨的切入點,但左翼媒體的持續攻勢削弱了其吸引力。NPR分析指出,謝里爾的勝利不僅鞏固了民主黨在東北部的霸權,還為2026年中期選舉注入信心。在這樣一個“過去多年都是民主黨地盤”的州,共和黨的失利不過是常態,并非川普保守主義的“失敗宣言”。相反,它提醒我們,地方選舉往往受制于區域性議題,而非全國敘事。
然而,新澤西州的選舉遠非“干凈”。選舉日當天,多家媒體爆出投票站遭受炸彈威脅,導致北部多個投票點臨時關閉,影響數千選民。《紐約時報》和ABC新聞報道,這些威脅被官方稱為“惡作劇”,但其針對性極強:主要集中在民主黨主導的縣份,如帕特森和尤因,恰好是謝里爾的核心票倉。FBI聲明顯示,許多威脅源于俄羅斯電子郵件域,但保守派評論員和X平臺用戶廣泛質疑這是否為民主黨“假旗行動”,通過制造恐慌,延長投票時間,方便郵寄選票的“深夜傾倒”。一位X用戶直指:“這些威脅關閉了費城等民主黨城市數小時,卻發生在搖擺州,簡直是赤裸裸的選民壓制。”
最終,一名未成年人因威脅北布倫瑞克投票站被捕,但這無法掩蓋整體疑云:NBC分析顯示,威脅主要針對民主黨傾斜縣份,這難道是巧合?這種骯臟手段,不僅破壞了選舉公正,還暴露了民主黨為勝出不惜動用恐嚇的本質,歷史上的2020年郵寄選票爭議已成前車之鑒,如今2024年大選后遺癥仍在延續。
紐約市:左派天堂,身份政治的巔峰之作
紐約市市長選舉則是左翼勢力最集中的戰場。該市人口超過800萬,其中窮人、黑人、西裔和亞裔占比高達70%以上,這些群體長期受左媒如《紐約時報》和社交平臺的影響,易于接受左派的進步主義敘事。2025年的結果不出所料:34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曼達尼以壓倒性優勢當選市長,擊敗共和黨人柯蒂斯·斯利瓦和獨立候選人庫莫。CBS新聞稱,曼達尼以約60%的得票率領先,成為紐約歷史上首位穆斯林和南亞裔市長。作為紐約州議員,曼達尼以其激進立場聞名:支持“綠色新政”、免費公共交通,并公開批評以色列政策。他的競選口號“為工人階級而戰”精準擊中了布魯克林和皇后區的移民社區。
曼達尼出身烏干達的穆斯林家庭,早年參與反戰運動,并在民主社會主義者協會中嶄露頭角。紐約的選民結構助其一臂之力:黑人選民占比25%,西裔近30%,亞裔逾15%,這些群體在左媒的“受害者敘事”下高度動員。庫莫雖試圖以“溫和民主黨人”身份回歸,但丑聞纏身;而共和黨候選人斯利瓦則被貼上“右翼民兵”標簽。
NPR報道,曼達尼的勝出標志著紐約進一步向左傾斜,預計其任期將推動更多社會福利擴張。在這樣一個“左派集中的地方”,民主黨勝選不過是水到渠成,卻被左媒放大為全國保守主義的“墓志銘”。但細究之下,紐約選舉的“順利”也藏著貓膩:2024年大選后,遺產基金會數據庫記錄了多起紐約選票偽造案例,包括重復計票和非公民投票。曼達尼的崛起,難脫這些陰影,左翼如何通過身份政治洗腦亞裔和西裔選民,同時暗中操控選票,這正是民主黨“勝利”的骯臟內核。
![]()
勝局背后的真相:地方局限與全國隱憂
綜上,民主黨在弗吉尼亞、新澤西和紐約的勝出,根本不代表整個美國的民意轉向,更非川普MAGA政策,包括邊境安全、經濟民族主義和反覺醒主義的否定。這些藍州選舉的勝負,主要受人口結構、地方經濟和身份政治驅動,而非全國保守浪潮的消退。維基百科數據顯示,弗吉尼亞和新澤西的民主黨注冊選民比例均超過40%,紐約更是高達70%。左媒的“期中考”敘事,不過是其慣用伎倆:通過選擇性報道,制造川普“孤立無援”的假象,以掩蓋拜登-哈里斯的民主黨政府在通脹、移民和犯罪上的真實失敗。
然而,這次選舉也發出警訊。左翼的宣傳洗腦作用依然強大:從TikTok上的病毒式短視頻,到主流媒體的“系統性種族主義”敘事,它們成功地將年輕選民和少數族裔轉化為鐵桿支持者。曼達尼的崛起便是例證,一位34歲的社會主義者,竟能在全球金融中心當選市長,這反映出文化MKS主義的滲透深度。其潛在損害力不可低估:如果不加強媒體素養教育和基層動員,共和黨將在未來選舉中繼續吃虧。
更需深刻批駁的是,民主黨這些“勝利”絕非陽光下產物,而是披著民主外衣的骯臟把戲。眾多媒體和保守派觀察者爆出,2024年大選乃至2025年地方選舉中,民主黨涉嫌的作弊手段層出不窮:從郵寄選票的批量偽造,到計票中心的“深夜調整”,再到選舉日投票站的炸彈威脅,這些無不指向一個目的——通過恐嚇和操縱,確保藍州鐵票倉的延續。以新澤西為例,數十起炸彈威脅精準鎖定民主黨縣份,導致投票延時,這與2024年總統選舉中俄羅斯“來源”的威脅如出一轍,卻被FBI草草定性為“外部干擾”。X平臺上,保守用戶直呼這是“民主黨選民壓制的新花招”:關閉投票站,迫使更多郵寄選票流入——而郵寄選票,正是民主黨歷史欺詐的重災區。
遺產基金會數據庫記錄了上千起類似案例,包括橙縣計票中心的炸彈威脅后“巨大選票差異”曝光。這些事實鐵證如山:民主黨不是靠理念贏得人心,而是靠恐嚇選民、偽造選票的骯臟手段維持霸權。這不僅褻瀆了美國民主的圣潔,更是對川普MAGA愿景的陰險破壞。布魯金斯學會雖稱選舉欺詐“微乎其微”,但這不過是左翼的粉飾太平——真實數據和目擊證詞顯示,藍州選舉的“異常”已成系統性問題。
尾聲
總之,2025年這些地方選舉不過是藍州的自嗨派對,而非保守主義的葬禮。川普的支持者應從中吸取教訓:地方戰場雖小,卻葉會被左媒放大誤導。唯有強化敘事對抗、擴大少數族裔聯盟,并推動全國性選舉改革——如禁止郵寄選票濫用、嚴懲炸彈威脅——方能逆轉左翼的宣傳攻勢與欺詐陰謀,重塑讓美國再一次偉大。民主黨這些骯臟手段的曝光,正是喚醒民眾的契機:民主不是兒戲,欺詐必將自食惡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