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英國財政部準備對移居海外的富豪征收20%的“離境稅”,消息一出,整個倫敦金融圈瞬間炸鍋。這項被稱為“結算費”的稅收新政,直接把過去226年對富豪的稅收豁免推翻了個底朝天。而富豪們也毫不客氣,直接用腳投票,成千上萬的人開始轉移資產、申請移民、打包離開。
這場“突襲式”的政策調整,背后到底隱藏了什么財政壓力?英國政府真的是在為國家財政著想,還是另有圖謀?這20%的離境稅到底能不能收上來,又會不會反而把英國推向更大的經濟危機?
![]()
英國財政大臣亨特親自宣布,將于2025年4月徹底取消施行了兩個多世紀的“非定居者”稅收制度。這項制度原本允許在英國居住的外籍富豪,只要不把海外收入匯入英國,就可以合法避稅長達15年。正是這個“稅收天堂”吸引了全世界的高凈值人群往倫敦集聚。
到了4月6日,工黨政府迅速推進改革法案,正式宣布廢除“非英居籍”制度,從此全球富豪在英國避稅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而這一切的導火索,其實是英國財政的巨大窟窿。
![]()
預算赤字高達410億英鎊,公共債務超過GDP總量,政府發債越來越難,利息成本不斷升高,財政大臣蕾切爾·里夫斯只能繼續找“冤大頭”補窟窿。而富豪正是最容易下手的那群人。
2024年,英國已經凈流失了約9500名百萬富翁,成為全球富豪出走最多的國家。數據顯示,僅去年英國就有1.08萬人打包離開,資產流出高達786億美元,連帶著公司董事離境人數也暴漲了40%。而到了2025年,這個數字還要飆升到16500人,幾乎是俄羅斯出走富豪人數的十倍。
![]()
其中就包括英國最富房地產兄弟伊恩·利文斯通和理查德·利文斯通、高盛副董事長理查德·格諾德、埃及首富納塞夫·薩維里斯,甚至連航運大亨約翰·弗雷德里克森都開始掛牌出售切爾西的2.5億英鎊豪宅,他的商業帝國也正在遷往阿聯酋。
這些人不是說著玩的,他們是真的走了,帶走了錢、企業、資源,還有對英國的信心。倫敦的豪宅市場因此陷入滯銷,金融服務行業開始降溫,私立教育和高端消費品行業也出現萎縮。
![]()
這所謂的“離境稅”,最狠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對已經變現的資產征稅。即便你只是賬面上賺了錢,只要你人一走,英國就要按20%的比例來征收你資產的“紙面增值”稅。比如你十年前花100萬英鎊買了房,現在漲到500萬,即使你沒賣,英國政府也要你交80萬英鎊的“離境稅”。
政府甚至不管你有沒有現金支付,直接視同你“在離境那一刻已經變賣了所有英國資產”,然后秋后算賬。為了緩解輿論,財政部還提出可以分期繳納,給幾年時間慢慢交,但這也被批評為“掩耳盜鈴”。
![]()
凱投宏觀估算,這項新稅最多也就能帶來20億英鎊稅收收入,但面對410億的財政缺口,簡直就是杯水車薪。而且,這點稅收的代價,是把幾百億甚至上千億英鎊的資本“嚇走”。英國政府認為,既然美國有“棄籍稅”24%,挪威有“離境稅”37.8%,那英國收個20%也不算太過分。
但問題是,美國強在全球征稅權,信息共享機制也比英國健全得多,挪威有北歐聯盟支撐,英國脫歐后已經失去了歐盟的信息共享體系,根本沒有能力掌握富豪的全球資產信息,再加上迪拜、新加坡等地逐漸收緊入境門檻,富豪們只能更早轉移財產,以避免未來更多限制。
![]()
更荒唐的是,英國自己也承認,這個政策可能會引發更大規模的“提前出逃”。知名財經智庫指出,如果政府只放消息卻遲遲不落地,那富豪們就會加快搬家和清算資產的節奏,反而造成更嚴重的資本外流。
在倫敦生活了15年的某亞洲億萬富豪直言,英國脫歐后承諾要把國家建設得更好,但現在卻反而在“趕走有錢人”。他早已開始把資產轉移到新加坡,還打算在那里設立家族辦公室。
![]()
新加坡和迪拜成了富豪最青睞的目的地,前者稅率低、法律透明,后者個人所得稅為零,金融監管寬松。2025年,預計阿聯酋將凈流入9800名百萬富翁,遠超美國的7500人。
英國呢?一邊高喊“公平稅制”,一邊眼睜睜看著富人、大公司、大資本紛紛逃離。英國政府嘴上說要通過稅收改革實現“公平”,其實是因為沒錢了。他們本可以通過刺激經濟增長、擴大就業、改革行政成本等方式開源節流,但選擇了最簡單粗暴的一招——找富豪要錢。
![]()
但問題是,富豪不是傻子,也不是非英國不可,一旦政策不友好,他們轉身就走。而這些富豪走了之后,留下的不是公平,是更大的稅基流失和經濟空心化。
非政府組織“愛國百萬富翁英國分會”調查顯示,81%的英國百萬富翁其實愿意承擔合理稅負,但前提是政策透明、方向明確、執行穩定。他們最怕的,是政策反復、朝令夕改、毫無預期管理。
![]()
稅務專家安迪·薩默斯指出,英國可以學習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經驗,建立成熟的離境稅體系,但絕不能“學一半、抄錯版”。真正有效的稅制改革,不是靠“臨別一刀”,而是靠制度設計和長期信任。
現在,英國財政部表面上說要“保證稅收公平、維持投資吸引力”,背地里卻搞起了“關門打狗”的操作,這不是改革,是自殘。
![]()
更讓人擔心的是,歐洲其他國家也在蠢蠢欲動。法國正在討論對超1億歐元財富征稅,德國社民黨提出恢復“祖克曼稅”,西班牙、挪威等國也考慮加征附加稅。如果英國這招失敗,可能會引發整個歐洲的“征富潮”退潮,反而把富豪都推向亞洲、中東這些新興市場。
對中國來說,這正是一個觀察和布局的好時機。我們可以借此吸引部分高凈值人士到中國投資,特別是利用香港、海南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開放政策,制定對資本更具吸引力的制度環境。
![]()
中國近年來加強了稅務合規管理,同時也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這對全球富豪來說是一個“既安全又有增長潛力”的新選擇。
英國的這場“離境稅風暴”,正在把原本屬于倫敦的資本、企業和人才,推向更有前景的國家和地區。而那些“紙面財富”變成了“紙上談兵”,真正流失的,是英國的未來。英國揮出的這一刀,能不能收回稅款還不好說,但已經把自己多年苦心經營的金融生態一刀砍斷。
![]()
這場全球稅收大洗牌,才剛剛開始。英國強推20%離境稅,表面上是為了公平,實則是財政緊張下的無奈之舉。但政策設計粗糙、執行風險高,最終可能適得其反。而對中國而言,這正是一個觀察全球資本流動、優化自身制度的大好時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