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5年11月4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30)地方領導人論壇暨C40全球市長峰會上,宣布了北京市申報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項目”榮獲2025年城市氣候領導聯盟(C40)“地方氣候領袖”獎。北京是12個獲獎城市(地區)之一,也是本次評選唯一獲獎的中國城市。
![]()
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是以城市為主體的國際組織,致力于推動全球城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升氣候適應能力,已覆蓋全球近百座大城市。C40“地方氣候領袖”獎項,旨在表彰全球氣候適應行動中具有示范意義的城市創新實踐。北京憑借在城市副中心系統性規劃建設中,圍繞氣候韌性提升與綠色低碳轉型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獲得此項國際殊榮,既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的成效,也以城市氣候治理的城市副中心方案,有力彰顯了北京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的務實與創新。
據介紹,本屆獎項設置了“能源轉型和智能建筑”“清潔交通、綠色暢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更安全的基礎設施”“健康城市、強大社區”“ 持續廢棄物解決方案”“伙伴合作力量”等6個評選類別,共收到了來自全球45個國家超過160份申請。北京市獲獎類別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更安全的基礎設施”。
綠色發展融入城市基因
在規劃建設之初,北京城市副中心將綠色低碳和氣候韌性理念全面植入發展脈絡,打造了一批高品質綠色建筑,提高交通綠色化智能化水平,夯實綠色產業發展基礎,推動能源綠色轉型,擴容提質生態空間。
自2019年開展全面建設以來,為適應地處沖積平原、河網密集、易受極端天氣影響的地理特點,北京城市副中心構建了“一堰、十河、三網、多點、六體系”的防洪防澇體系,將防洪標準提升至百年一遇,2024年海綿城市達標面積占比達48.2%,在近年極端強降雨中未出現明顯內澇,為城市安全運行筑起堅實屏障。深入推進能源、交通、產業等重點領域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區域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截至2024年,與全面開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時相比,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下降26%,碳排放強度下降20%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34.62%,成為北京市首個平原地區的國家森林城市。熱島效應也得到顯著緩解,夏季高溫時段地表溫度平均降低2-3℃。
如今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態地標星羅棋布,東方化工廠變身“城市綠肺”、六環高線公園實現“空中織綠”、580公里綠道串聯運河美景。生態向好引萬物共生,小動物們也紛紛前來打卡,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連續多年來這里越冬,370種野生鳥類在此棲息,市民抬眼見綠蔭,側耳聞鳥鳴的宜居愿景已成為日常,綠色生態福祉觸手可及。
![]()
來源:BRTV新聞(記者:王偉)
編輯:孫迪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