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在軌運行期間疑似遭遇空間微小碎片撞擊,目前任務團隊正在緊急進行影響分析和風險評估。
![]()
這一事件再次將太空碎片問題推至臺前,尤其是那些難以追蹤的微碎片,它們雖小,卻潛藏巨大風險。太空碎片主要來源于退役衛星、火箭殘骸、任務殘留物以及碰撞產生的碎片,隨著人類航天活動日益頻繁,地球軌道上的碎片數量持續增加,已成為航天任務不可忽視的威脅。
微碎片通常指直徑小于1厘米的顆粒,它們體積小、數量多,地面監測系統難以精準追蹤,但因其在軌道上以極高速度飛行——平均速度可達每秒7至8公里,甚至更快——其攜帶的動能十分驚人。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估算,一粒直徑僅0.5厘米的鋁屑,在軌道速度下撞擊航天器時,其動能相當于地面上一顆剛出膛的子彈。這種沖擊力足以穿透薄壁結構、損壞關鍵部件,甚至引發連鎖反應。
![]()
歷史上,微碎片造成的險情屢見不鮮。1983年,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執行任務時,被一塊極小的涂料碎片擊中舷窗,導致窗戶嚴重劃傷,任務被迫提前終止并返航。
更近的例子是2022年12月14日,國際空間站對接的聯盟號MS-22飛船遭遇微流星體撞擊,冷卻管道破裂,冷卻劑以高速噴出數小時,導致熱調節系統故障。宇航員隨后通過機械臂輔助檢查,確認了撞擊點,但事故迫使任務調整,凸顯了微碎片威脅的實時性和嚴重性。這些案例表明,即便碎片微小,其高速沖擊也可能造成結構性損傷、系統失效或功能中斷,進而威脅航天員安全和任務成敗。
![]()
面對這種威脅,航天器設計采取了多層次防護策略。首先,針對較大且可追蹤的碎片(通常直徑超過10厘米),地面控制中心通過全球監測網絡持續跟蹤其軌道數據。如果計算表明存在碰撞風險,空間站或飛船會啟動推進器進行變軌機動,以規避潛在撞擊。例如,國際空間站自1999年投入運營以來,已執行超過30次碎片規避機動,其中近年來的頻率有所上升,反映出軌道碎片環境的惡化。這種主動規避依賴于精確的軌道預測和快速響應能力,但受限于監測精度和碎片密度,并非萬無一失。
而對于海量無法跟蹤的微碎片,航天器主要依靠被動防護結構來“硬扛”撞擊。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均采用了先進的防護裝置,例如Whipple防護罩,這種結構由多層緩沖材料組成,外層用于碎裂來襲碎片,內層吸收和分散能量,從而減輕對主體結構的傷害。
![]()
材料上,航天器常使用高強度的復合物,如凱夫拉或陶瓷基復合材料,以增強抗沖擊性。此外,系統設計上強調冗余和分散布局,例如關鍵線路和設備采用備份方案,避免單點失效;重要儀器分散安裝,減少集中暴露的風險。這種設計理念提升了航天器的生存能力,即便部分區域受損,整體功能仍可維持。
回到神舟二十號事件,中國航天部門公開披露撞擊情況,體現了以安全為先的原則。目前,任務團隊正通過多種手段評估損壞程度。重點檢查對象包括返回艙的燒蝕層——這是再入大氣層時抵御高溫的關鍵防護,若受損可能影響返回安全;此外,管路系統、重要電子設備和主干電纜等也是排查核心。艙內搭載的撞擊泄漏監測與定位系統正發揮關鍵作用,通過傳感器網絡實時檢測壓力變化和異常振動,輔助定位損傷點。
如果初步分析顯示需要進一步查驗,任務團隊可能啟動機械臂進行艙外巡視,甚至安排航天員出艙活動,以直觀檢查外部結構。
倘若評估結果表明神舟二十號受損嚴重,無法安全執行后續返回任務,中國航天也早就有應急預案。
![]()
事實上,中國在載人航天領域推行“發射一發、備份一發”的創新模式:當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時,神舟二十二號已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完成總裝測試,推進劑加注完畢,逃逸塔系統檢測完成,座艙環境維持適宜狀態。
這種彈性布局確保了在緊急情況下,能在最短時間內組織救援發射,實現天地往返接回航天員。相比之下,國際空間站在類似事件中,曾因救援飛船準備不足導致宇航員滯留時間延長。
此外,任務團隊還可靈活調整,例如先利用神舟二十一號飛船接回部分航天員,再發射神舟二十二號對接空間站,作為后續返回載具。
太空碎片問題的嚴峻性不容低估。據統計,地球軌道上現有數以億計的碎片顆粒,其中絕大多數是微碎片,它們不僅威脅載人任務,還可能撞擊衛星、破壞太空基礎設施。微碎片的產生源于多種因素,包括衛星解體、火箭級間分離殘留,甚至反衛星試驗產生的碎片云。這些碎片在軌道上長期存在,并可能通過碰撞產生更多碎片,形成“凱斯勒綜合征”效應——即碎片密度高到一定程度后,鏈式碰撞會自我維持,使軌道環境持續惡化。
面對這種現狀,我們的空間站和我們的載人飛船都需要再加強防護能力,從而確保我們航天器的安全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