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導語
Introduction
顯然,廣汽自主內部的深度調整還在繼續。
“做增程車,廣汽埃安不僅不是后來者,而是先行者。廣汽傳祺在2011年就推出了增程車,REV這個詞也是廣汽創造的。廣汽在增程等相關技術上積攢了十幾年,明年推出的增程車在技術上肯定會更加先進。”
一年前,當時任廣汽埃安總經理,現已退休的古惠南向外界表達這樣的觀點,我們就該清楚,2025年的廣汽埃安終究會以一個全新的樣貌征戰新能源市場。
今年前10個月,中國新能源車的發展趨勢是什么?大多的案例都在點明一個方向,發展以增程為主線的電動化轉型,是當下優于全面押寶純電技術路線的選擇。
而事實上,從市場上大量涌現出以增程為主的產品也能看出一二。這其中,“黑馬”零跑一躍成了整個新勢力中的奇兵,同時,以華為系為代表的高端車型也紛紛入局于此,更是將整個市場的主基調定在了這里。
一直以來,主打純電的廣汽埃安憑借B端市場積累的深厚口碑,幫助其在純電市場牢牢握住了市場風口。進入到全民上演車海戰、價格戰階段,埃安的銷量雖有下滑,但就像文章開頭時給出的回顧,入局增程是行業共識,顯然也是埃安在今年最重要的戰略落地。
![]()
當然,事關發力增程的好處不用多說,同行均在用實際行動給埃安做著標準案例,首款車型i60入駐十萬級新能源SUV,的確也符合當前的市場趨勢。
但此時此刻,當埃安和傳祺的發展放在一起去比較時,先后拿出增程車是市場給出的要求,這到不假,可就廣汽大自主的整體發展去看,就很耐人尋味。
01
發力增程是大勢所趨
很多場合下,廣汽一直都在強調自己對于增程技術的把握由來已久。
回到2014年,那一年,廣汽傳祺向市場展示了其首款增程式電動車GA5,價格區間介于19.93萬元至21.93萬元之間,它的誕生似乎給整個新能源發展給出了又一個中國答案。在通用以雪佛蘭Volt試水增程車市場,未掀起風浪之際,傳祺此舉很冒險,卻又有了些隱喻。
往后的十年里,我們都知道,主張純電成了所有人的核心選擇。別管企業是否因補貼而全面壓注,在這股風潮下,再有想法的新能源車都得靠邊站。直到理想和問界一舉將增程車推到了新的價值高地。
![]()
從2023起的兩年時間中,市場給予高價增程車的認可可謂是觸動了所有人的神經,也就此點燃了所有人的熱情。如此變局對于廣汽的觸動想必也是有的,但不得不說,和其他中國車企相比,在GA5增程車停產后,廣汽在這一技術落地上的執行還是慢了點。
廣汽大自主的規劃中,主打燃油車市場的傳祺和主攻純電的埃安一直都像兩條平行線,各司其職。當市場開始涌入大量增程或插混車型時,廣汽亟需解決產品落地的品牌歸屬問題。
今年至今,傳祺旗下的向往S7和S9和剛剛昊鉑HL,有意要借著這類混動車和對手搶市場,但很明顯,從目前可查的銷量信息能看出,廣汽主打中高端SUV市場的產品,在遇到理想L系和問界M系,以及后來的領克900等新車,真的很難形成突圍之勢。
在產品力不輸對手的前提下,包括品牌力、渠道力和用戶口碑方面的劣勢,著實讓廣汽大自主在整個番禺行動的執行下很被動。
當前,廣汽埃安選擇在新的命名體系公布的同時,將首款增程SUV——i60帶進15萬以下的市場,有著對去年誓要進入增程領域的承諾兌現,也有著對廣汽埃安現有現有走勢助力的意思,但說到底,在銷量和盈利重壓下,i60沒有退路可言。
![]()
縱觀今年的新能源SUV市場,不說比亞迪、吉利是在用怎樣的車海戰術死守這個市場,單就零跑這樣的后起之秀都在用極致性價比強攻,可以說,廣汽到了這個階段只有全力以赴。
“面對挑戰,廣汽集團將吃改革飯、走改革路,全面實施廣汽三年‘番禺行動’,通過四大改革舉措、五大保障,在2027年實現自主品牌占廣汽集團總銷量60%以上,挑戰自主品牌銷量200萬輛。”
尤記得,在去年這個時候,作為現任集團董事長的馮興亞可是給整個廣汽自主提出很高的要求。也正由此,從三大自主分而自治,到技術路線不分你我全盤輸出,這就是廣汽想要走的路。
只是,隨著埃安全面進入增程市場,并以10萬級的i60首發切近那個最受歡迎的細分市場,事關整個廣汽大自主的運作需要一整套系統性的打法來面對對手,面對往后危機四伏的中國車市。
02
“合而治之”不一定是壞事
不管廣汽愿不愿意承認,在廣汽埃安于兩年前將全年銷量提升到50萬輛附近,內部對于品牌之后的發展還是太過樂觀了。
![]()
中國車市的競爭從不是圍繞著幾家車企進行的。在主流中國品牌選擇全面開花,新勢力車企開始沉下心干事,科技車企跨界而來降維打擊的整體氛圍中,廣汽如果想要保持自身自主品牌的優勢,將不再是簡單地圍繞某一細分領域盡數輸出。
不僅如此,廣汽也應該很清楚,和吉利、比亞迪,甚至是和長安、奇瑞相比,在技術魚池深度的搭建上,廣汽總有著自己的不足。而當對手可以不斷試錯,可以用成堆的產品試探每個細分市場的邊界,資源有限就是廣汽需求面對的現實問題。
在外界看來,背著傳統和新勢力的標簽,埃安和傳祺的攜手共進,就是廣汽自主向前發展的清晰路線。但如今,隨著傳統企業在積極突破,新勢力也在安心造車的趨勢愈發明顯,此種關系照道理是需要調整的。
進入2025年,我們看到了廣汽傳祺在經歷了一年的新能源試水后,將向往車系作為了品牌新的發力支柱,同時也看到了從埃安中獨立出去的昊鉑,開啟了多技術路徑并行的發展。
但有一說一,廣汽自主的三個品牌很難有王朝、海洋、騰勢(參數丨圖片)等之于比亞迪,銀河、極氪等之于吉利的明確分工,就意味著,如果真是集團內的資源禁錮了品牌的自生長,這個時候就需要再次拿出改革的魄力了。
![]()
「番禺行動」進行到現在,組織建構的調整也進入了尾聲,和華為共創的品牌——啟境也算奠基了。此時,埃安、昊鉑和傳祺之間的關系,是不是可以好好再理一理了?
最近,廣汽集團在官方公眾號上就曾官宣將啟動綜合銷售服務中心的招商工作,旨在高效鏈接廣汽和用戶的“最后一公里”。而此種多品牌授權的輕量化運作模式是否會就此在中國鋪開,不得而知,但在外界看來,很可能就是廣汽在自主業務運作上做出調整的一次嘗試。
傳祺、埃安和昊鉑就此合三為一,想必還是不太可能。但就目前廣汽想要達到的目的,在啟境分流掉廣汽的一些精力后,自主業務怎么著都需要為自己確立更具象的發展軌跡。
舉幾個很簡單的例子:當昊鉑HL和向往S9的目標用戶重疊,直到今天,兩者間的潛在用戶如何引導?
當埃安i60進入15萬以下增程SUV市場,傳祺是否還需要另起爐灶重整GS4?
在埃安的全新產品序列展望中,MPV赫然在列,傳祺又如何將自己的MPV與之區隔出來?
![]()
欣然,在廣汽自己的戰略規劃中,三個品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發展邏輯,可恰恰是這樣龐大的規劃讓外界對于廣汽自主尤其是傳祺和埃安的發展,給出更多的疑問。
即便,自從聚焦于MPV市場,傳祺也做出了很多次的努力想要開辟出新的戰場,影豹、E8皆是幾次戰略性調整的核心產品,只可惜,以現有的消費需求似乎屢次沒能讓傳祺如愿。也就導致了傳祺這兩年沒辦法樹立起真正的品牌魅力。而同樣的問題在埃安身上一并出現過。
諸多現實擺在面前,下一步,借i60推出之勢,希望廣汽能在2025年的廣州車展上展現出一個和過去截然不同的“廣汽大自主”。
![]()
責編:崔力文 編輯:何增榮
THE END
PAST · 往期回顧
日本汽車,還有最后一招值得中國學習
“我認為比亞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他們曾嘲笑我們,如今沉默得震耳欲聾|15年的熱血與榮光②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