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每日幸運簽#
最近,美國太空部隊放出消息,未來六個月內要部署兩種新型反衛星武器,分別叫 “梅多蘭茲” 和 “遠程傳感終端”。加上 2020 年就已經在用的 “反通信系統”,美軍針對中俄偵察衛星的干擾手段一下子變成了三種。彭博社報道說,這些新系統會分散部署在全球各地,還能遠程操作,擺明了是沖著中國和俄羅斯的太空力量來的。
這事得從美軍的 “焦慮” 說起。根據美國太空部隊 9 月更新的《太空威脅事實清單》,到今年 7 月,中國在軌衛星已經有 1200 顆,其中 510 多顆都具備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這些衛星帶著光學、雷達等設備,能盯著美軍的航母戰斗群和海外軍事基地,讓美軍想 “隱蔽行動” 越來越難。
2025 年環太平洋軍演時,美軍 “羅斯福” 號航母全程都被中國遙感衛星盯著,美軍參聯會的米利都承認這是 “太空情報優勢的歷史性轉折”。更讓五角大樓坐不住的是,中國偵察衛星現在能 15 分鐘內重訪全球重點區域,配合高超音速武器形成 “發現 - 打擊” 鏈路,直接威脅美軍在西太平洋的部署。
![]()
為了搶回主動權,美軍才急著推出這套 “三位一體” 的干擾體系。和以前那種直接摧毀衛星、產生大量太空碎片的武器不一樣,這兩種新武器走 “軟殺傷” 路子,靠定向能或射頻信號暫時癱瘓衛星功能,既能達到目的,又能少受國際輿論指責。
“梅多蘭茲” 是模塊化設計,用 C-130 運輸機就能快速部署,60 秒內就能鎖定目標,有效干擾半徑能到 2000 公里,還能同時干擾 3 顆低軌道衛星。“遠程傳感終端” 更靈活,重量才 1.2 噸,能裝在裝甲車或者用直升機投送,靠人工智能調整干擾參數,之前試驗時曾讓模擬中國衛星的圖像傳輸延遲從 8 秒變成 217 秒,直接喪失戰術價值。
再加上能持續干擾高軌道衛星的 “反通信系統”,美軍就形成了覆蓋低、中、高軌道的立體干擾網。美國太空與導彈系統中心主任湯普森中將直言,這套體系能確保在需要時 “讓對手變成太空瞎子”。
美軍還打算把這些武器融入更大的作戰網絡。按照《2025 年美國國防戰略報告》,太空干擾器會和海軍 “宙斯盾” 系統、陸軍情報系統實時共享數據。10 月的聯合軍演里,陸軍發現 “敵方” 衛星軌跡后,9 分鐘就引導 “遠程傳感終端” 實施了干擾,驗證了跨領域配合的能力。
面對這事,中方早就亮明態度,稱美方借口 “中國太空威脅” 部署武器,完全是顛倒黑白、賊喊捉賊。美國把太空界定為 “作戰疆域”,擴軍備戰,組建軍事同盟,才是太空安全的最大威脅。俄羅斯也表達了極度關切,普京曾說 “美國若想將天空私有化,我們也能為其加上刺”。
有人說 “明明是美國先把太空搞成戰場,還倒打一耙說別人威脅”,還有人擔心 “太空碎片已經夠多了,再搞這些武器,以后衛星都沒法安全運行”。也有網友注意到技術細節,“這種軟殺傷看起來隱蔽,其實更危險,容易引發連鎖反應”。
有分析指出,美國的做法正在打破太空和平利用的平衡。1967 年的《外層空間條約》明確說太空是全人類的共同空間,不能軍事化,但美國現在的部署明顯在鉆空子,把武器搬上太空邊緣,模糊軍民界限。
更關鍵的是,這種 “分布式干擾” 戰術會引發連鎖反應,中俄已經在采取應對措施。中國在推進 “空天 - 反空天” 一體化布局,俄羅斯升級了 “佩列斯維特” 激光干擾平臺,兩國還在金磚 + 和上合組織框架下推動建立太空和平利用聯盟,想靠制度和技術構建反圍堵網。
現在,美軍的部署計劃已經公布,太空軍備競賽的風險越來越大。但普通人可能沒意識到,這和我們的生活也息息相關。氣象衛星、導航衛星、通信衛星支撐著日常的天氣預報、手機信號、物流運輸,一旦太空變成戰場,這些服務都可能受影響。
美國總說別人是威脅,卻忘了自己才是第一個把太空變成 “作戰疆域” 的國家。從 2008 年擊毀失控衛星,到現在部署三種干擾武器,一步步把和平軌道變成了對峙前線。要知道,太空不是某國的后花園,一旦軍備競賽失控,沒有國家能獨善其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