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黃治茂 媒體人
尹錫悅的“甩鍋”行動激怒了配合他發動政變的韓軍將領,在最新的庭審上,一名韓軍中將指控尹錫悅存在一項此前從未提及的新“罪名”:親手處決政敵!
日前,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再次開庭審理尹錫悅涉嫌煽動叛亂、濫用職權以及妨礙司法公正一案。在庭審中,曾在去年12月“戒嚴風波”期間執行尹錫悅命令的關鍵人物、時任韓國陸軍特戰司令郭種根出庭作證。
此次庭審的重點,在于尹錫悅被指控在去年10月1日“國軍日”時,召集了包括郭種根、時任首都防衛司令李鎮雨、時任前反間諜司令呂寅兄在內的一批高級軍官,討論如何采取“緊急措施”,并“清除”李在明等若干政界人士。
![]()
對于郭種根的指控,尹錫悅在庭上堅決否認。他辯稱,當時只是邀請幾位軍方高層到官邸吃飯,是一次普通的私人聚會,由他親自下廚招待,并沒有討論任何政變或清除政敵的計劃。他甚至反問郭種根:“總統府官邸的餐廳,是討論發動叛亂的地方嗎?”試圖強調那只是一場飯桌上的閑聊。
然而,郭種根情緒激動地當場反駁。他表示,自己原本不愿公開內部細節,但既然尹錫悅否認,他就必須說出真相。據他稱,尹錫悅在聚會中確實點名提到當時的國民力量黨黨首韓東勛及其他政界人士,并要求將這些政敵逮捕后帶到他面前,由他“親自槍斃”。
外界普遍認為,郭種根之所以在庭上爆出這一重磅內容,很可能與尹錫悅近期試圖撇清責任有關。包括此前“驅逐在野黨議員出席議會”的命令,尹錫悅被指正在將責任推給執行者——包括郭種根在內的軍方人士。
就在同一場庭審中,雙方還在爭論另一件具體命令:尹錫悅究竟是否、何時下達了“國會清場”的指示。這也成為檢方關注的核心爭議點。
去年12月4日凌晨,韓軍第1空降特戰旅的士兵嘗試進入國會內,將準備在里面開會宣布戒嚴無效的國會議員們趕出會場。
郭種根的說法是,尹錫悅在電話中聽取情況匯報后,向他下達了清場的命令,但尹錫悅的律師團隊拿著通話記錄辯解稱,在二人通話前,郭種根就向現場的2名營長下達了“破門而入將議員都帶出來”的命令。
這看似只是時間先后的爭議,卻成為雙方激烈沖突的關鍵點之一。如果命令確實由郭種根先下達,那么他將被視為擅自行動、主動闖入國會;如果命令來自尹錫悅本人,則意味著總統涉嫌直接指揮軍隊干政,責任性質截然不同。
正因為這幾分鐘的時間差,會直接關系到責任歸屬,也讓包括郭種根在內的一些軍方高層,開始對尹錫悅的“撇清態度”心生不滿。
![]()
回到庭審現場。當郭種根說出“尹錫悅曾要求親自槍斃政敵”這一句話時,現場一度陷入安靜。尹錫悅本人也明顯愣了一下,短暫沉默后只尷尬地笑笑,草草結束了對郭種根的質詢。
特別檢察官敏銳地抓住這一突破口,在隨后的提問中追問郭種根:尹錫悅究竟是在什么背景下說出這些話的?郭種根解釋稱,當時是在討論政治局勢嚴峻、政權可能遭到挑戰的情況下說出的。
庭審結束后,尹錫悅的律師團隊發布聲明,嚴正否認相關指控,稱“尹錫悅要槍決韓東勛等人”的說法純屬捏造,尹錫悅從未說過此類言論。
被提到名字的韓東勛在得知此事后回應稱:“這是令人震驚而又讓人心碎的指控。”
從尹錫悅在庭審現場沒有立即反駁來看,他或許確實說過類似的話,只是語境、情緒和真實意圖可能與字面含義并不完全相同。
一種可能的情形是:尹錫悅當時確實動過“要親自處置政敵”的念頭。
回到去年10月,當時尹錫悅的政治處境可以說是“內外交困”。支持率持續下滑,政策推進阻力越來越大。更致命的是,反對派集中火力圍繞幾個核心問題展開攻勢:第一夫人金建希被指收受名牌包、涉入政治運作,尹錫悅本人則被控濫用職權、妨礙司法。如果調查繼續深入,不排除尹錫悅夫婦雙雙面臨刑事風險。
與此同時,曾是尹錫悅親信的韓東勛,也在“金建希名牌包事件”持續發酵后逐漸與總統夫婦保持距離,政治關系惡化。對于尹錫悅來說,這不僅是政治盟友的離心,更像是一種“倒戈”。
在這種情緒積壓的背景下,尹錫悅是否可能對李在明、韓東勛等政敵產生強烈怨恨,甚至說出“要親手解決他們”之類的激烈言辭?從政治心理上說,這并非完全沒有可能。
![]()
第二種可能是,尹錫悅確實說過類似言辭,但語境更接近“氣話”或“玩笑”。也就是說,他可能在與軍方高層的談話中情緒激動,說出“這些人太礙事,真想親手斃了他們”之類的話,而并非下達真實命令。
目前,代表韓國保守派的國民力量黨正努力推動這種解釋。該黨發言人李俊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種說法在朋友間、甚至鄰里爭吵時都很常見,不必過度解讀。他還強調,郭種根此前接受特別檢察官問詢時沒有提及此事,卻在法庭上突然爆出,顯示其證詞缺乏可信度,可能是為了撇清自身責任。
國民力量黨為何急于把這件事定性為“玩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一旦輿論認定尹錫悅確實想“親手槍斃政敵”,不僅會重創尹本人,也會刺穿韓國右派陣營內部的裂縫——尤其是尹錫悅與韓東勛之間的矛盾會被放大,進一步削弱保守派在韓國政壇的地位。
但問題在于,無論如何解釋,尹錫悅在庭審中并未當場否認,而是回避正面回應,這也讓“氣話說”顯得底氣不足。再加上他長期擔任檢察官、熟悉法庭規則,卻仍選擇在質詢中激怒關鍵證人,使得輿論更傾向于認為他試圖通過壓力影響證詞。
隨著庭審推進,一旦更多軍官站出來作證,把整個過程說清楚,尹錫悅就很難再把責任推到執行命令的人頭上。
有韓國國內人士就認為:郭種根的證詞給了尹錫悅致命一擊。
從這個角度看,郭種根在法庭上擲地有聲的指控,已經撕破了尹錫悅與軍方執行者之間最后的信任紐帶,尹錫悅試圖將“戒嚴風波”責任悉數“甩鍋”給下屬的策略已徹底破產。
從權勢滔天的檢察總長,到身處最高位置的總統,再到身陷囹圄的刑事被告,尹錫悅的命運軌跡充滿了戲劇性的逆轉。
![]()
他曾在法庭上以檢察官身份將無數政商名流送入監獄,如今卻要依賴自己嫻熟的法律技巧為自己脫罪。
郭種根的反水說明,在最高權力圈層里,那些被當作“氣話”或“玩笑”的指令,一旦被說出口,就隨時可能被昔日盟友反噬。
這場庭審已經不僅是對某幾條法律的審理,更像是對韓國權力運行方式的一次公開解剖。
至于“親手槍斃”究竟是氣話還是真意圖,也許法院最終會給出結論。但有一點已經非常清楚:這起案件讓外界看到了韓國政治文化中長期存在的猜忌、裂痕和彼此不信任——而且是赤裸裸地暴露在公眾面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