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比亞迪海洋網旗下海獅06迎來上市百天節點,其銷量正式突破10萬輛大關。在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達44%的紅海競爭中,這一速度遠超行業預期——特斯拉Model Y用了14個月,小鵬G6耗時18個月,即便是比亞迪王朝網的明星車型宋PLUS也用了6個月。這款15萬級緊湊型SUV的爆發,不僅印證了自身的產品實力,更揭開了海洋網從行業新貴成長為比亞迪核心支柱的進階邏輯,而這一切的背后,是比亞迪二十余年積淀的體系能力在支撐。
百日十萬:紅海市場中的速度奇跡
2025年的中國新能源市場早已告別野蠻生長,進入精耕細作的紅海階段。中汽協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44%,每兩輛車中就有一輛是新能源,車企之間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海獅06自7月底上市后便展現出強勁勢頭,首個完整銷售月8月就斬獲30483輛的成績,9月再以30901輛穩守月銷三萬高位,每周蟬聯A級SUV終端銷量冠軍,最終以百日破十萬的成績刷新行業紀錄。
![]()
這份成績的含金量,在橫向對比中更為凸顯。作為2021年才獨立運營的銷售網絡,海洋網用三四年時間就完成了從行業新貴到核心支柱的跨越,如今其銷售占比已與深耕十余年的王朝網基本持平,形成"雙雄并立"的產品矩陣格局。數據顯示,2025年10月海洋網單月銷量達208703輛,前十個月累計銷量突破179萬輛,這樣的增長速度在行業內實屬罕見。
海獅06的銷量爆發并非孤例,而是海洋網產品策略的延續。此前,海洋網旗下海鷗上市僅27個月銷量就突破100萬輛,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代步車";海豚則在小型純電車市場占據壟斷地位。從A00級到緊湊型SUV,海洋網的每款車型都精準切入市場空白,形成了互不重疊又全面覆蓋的產品矩陣。
爆款拆解:技術、價值與年輕化的三重邏輯
海獅06的百日十萬里程碑,不僅是一款車的成功,更折射出海洋網清晰的發展路徑,其核心在于技術平權、價值普惠與年輕化定位的三重堅持。
![]()
技術平權是海洋網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在新能源行業,高階智能輔助駕駛、智能懸架等技術長期被綁定在二三十萬以上的高端車型上,15萬級市場多為"基礎款"配置。而海獅06全系標配的"天神之眼-C輔助駕駛系統"和"云輦-C智能底盤",徹底打破了這一慣例。前者可實現高速NOA輔助駕駛,后者能通過傳感器實時調節懸架軟硬,這些配置在同級別車型中極為罕見。
這樣的技術下放背后,是比亞迪不計成本的研發投入。2025年上半年,比亞迪研發投入達308.8億元,同比增長53%,占營收比重超8%,金額是同期凈利潤的兩倍。用比亞迪李云飛的話說,相當于每天要投入1.7個億搞研發。截至目前,比亞迪累計研發投入已超2100億元,2025年上半年更是密集推出"超級e平臺""全民智駕"戰略和10C閃充電池等技術成果,且并未將這些技術"鎖在高端車型里",而是快速下放至海洋網等主流產品線。
![]()
價值普惠則讓技術優勢轉化為用戶可感知的實惠,海洋網從未陷入"低價競爭"的誤區,而是依靠比亞迪全產業鏈優勢實現"標配即高配"。海獅06除了智駕與底盤技術,還全系標配刀片電池、10.25英寸全液晶儀表盤、15.6英寸懸浮中控屏、皮質座椅等配置,這些配置在合資品牌車型中,往往要到20萬以上的頂配版本才能見到。
這種價值策略在海鷗身上已得到驗證,在海鷗上市前,A00級小型車普遍存在配置少、安全性差的問題,甚至被調侃為"代步工具而非汽車"。海鷗則全系標配主副駕安全氣囊、側氣囊,采用高強度鋼占比超60%的籠式車身,還搭載刀片電池,一舉解決了行業痛點。而這一切的底氣,來自比亞迪超70%的供應鏈垂直整合率,從電池、電機到車載芯片均實現高度自主化,既降低了成本,又保障了品質。
![]()
年輕化定位則讓海洋網精準抓住了Z世代消費群體,不同于王朝網主打中國傳統文化的穩重風格,海洋網以"海洋美學"設計語言打造產品,海獅06的"鯊魚鼻"前臉、溜背造型搭配18英寸熏黑輪轂,以及貫穿式尾燈,都強化了運動與科技感。營銷層面,海洋網也跳出傳統"說教式"宣傳,在微博等平臺發起潮改大賽,通過用戶共創模式增強年輕人的認同感,這種"玩在一起"的方式有效拉近了品牌與用戶的距離。
這種差異化定位形成了互補效應:王朝網聚焦注重空間、舒適性的家庭用戶,海洋網吸引看重設計與個性化的年輕群體,兩大網絡貢獻了比亞迪超90%的銷量,既避免內部競爭,又擴大了市場覆蓋。
戰略展望:站在體系肩膀上的未來增長
復盤海獅06與海洋網的成長路徑不難發現,所有表象背后都指向比亞迪強大的體系能力,這也是"海洋速度"的核心密碼,更是其未來發展的底氣所在。
![]()
這套體系能力首先體現為技術復用優勢,海洋網無需像新勢力那樣"從零研發",而是直接共享比亞迪的三電、智駕、底盤等核心技術儲備。海獅06的"云輦-C"底盤源自比亞迪現有云輦系統優化,"天神之眼-C"則基于"全民智駕"戰略平臺開發,這種技術復用讓車型能快速落地迭代,同時保持同級競爭力。
生產與交付能力則保障了銷量的兌現,2025年,比亞迪國內產能接近800萬輛,海外產能超200萬輛,全球總產能突破千萬輛,龐大的制造體系確保用戶下單后能快速提車,避免訂單積壓。而渠道服務能力的復用更是縮短了品牌培育周期,截至2024年底,海洋網已建成1599家銷售網點,雖成立時間僅為王朝網的三分之一,但網點數量已接近后者水平。更關鍵的是,海洋網與王朝網門店多為"相鄰布局",共享售后服務體系,用戶無需擔心維修保養不便。
基于這樣的體系支撐,海洋網的未來增長路徑清晰可見。在用戶層面,Z世代正逐步成為汽車消費主力,其年輕化定位將持續釋放紅利;在技術層面,比亞迪在固態電池、高階智駕等領域的研發儲備,將為海洋網提供更多技術支撐。按照海洋網"新四化"戰略規劃,未來將以年輕化立足、以智能化破局、以品質化強基、以全球化躍升,上海車展發布的五款新車已展現出其拓展細分市場的野心。
![]()
從海鷗到海獅06,從單一車型爆款到全矩陣發力,海洋網的崛起并非偶然。它站在比亞迪二十余年積累的體系肩膀上,用技術平權打破價格壁壘,用價值普惠贏得用戶認可,用年輕化定位抓住市場趨勢。在新能源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今天,這樣的發展邏輯不僅讓海洋網的市場空間持續擴大,更為中國汽車品牌的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范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