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不光道歉道得好,睜眼說瞎話這一塊更是神人了。
![]()
2023年,很多日本媒體都認為,600多年來,咱中國都是他們手下敗將,甚至現在咱們也不是日本的對手的發言。
讀起來就會讓人發笑的程度吧,因為不管是從歷史還是現實來看,這種說法都站不住腳,字里行間,還藏著這些日本媒體的自大與無知。
2023年,日本發布了新版《防衛白皮書》,明確把咱中國列為了“最大安全挑戰”,并且強調了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軍事活動“頻繁”,說這是對日本安全“空前的威脅”。
![]()
緊接著,一些日本媒體和社交賬號就開始炒作“中國威脅論”,而那些極端網民也開始在網絡空間推動更激進的言論,其中就包括這句“600年來中國都是手下敗將”的說法。
那600年這個跨度是怎么算出來的?他們指的是哪幾場戰爭?是不是真的每次中日交鋒都是日本勝?帶著這些疑問,不少網友開始翻查歷史,尤其是中日之間幾次有記錄的大規模沖突,事情的來龍去脈也就清晰了。
![]()
最早可以追溯到1592年,那時候日本的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后,想通過出兵朝鮮的方式,借道朝鮮進攻明朝,他發動了所謂“文祿之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萬歷朝鮮之役”,當時的朝鮮很快就被日軍攻占,局勢非常緊張。
朝鮮王室向明朝求援,明朝派出大將李如松率兵四萬進入朝鮮,明軍在平壤、開城等地與日軍展開激戰,之后又經歷了碧蹄館、稷山、蔚山等戰役,雖然戰斗激烈、損耗也不小,但最終日本在1598年撤退,戰爭以日本失敗告終。
![]()
豐臣秀吉去世以后,日本軍隊士氣崩潰,主動撤軍,這場戰爭雖然發生在朝鮮半島,但對明朝、朝鮮和日本三方都是一次重大戰爭,從結果來看,日本并沒有達到目的,也沒有“戰勝”中國。
而這之后的幾百年里,中日之間的直接軍事沖突并不多,一直到19世紀末,情況才開始發生變化,那時候的清朝已經腐敗衰弱,日本則在明治維新后迅速崛起。
![]()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軍的北洋艦隊在黃海海戰中被擊敗,旅順、大連等要地相繼被日軍占領,最終清政府被迫簽下《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列島,并支付巨額賠款,這場戰爭確實是日本贏了,清朝也確實遭受了慘痛的失敗。
不過,甲午戰爭之后的局勢并沒有就此穩定,日本的野心越來越大,1900年參與八國聯軍入侵北京,1904年又在中國東北和沙俄在旅順、大連打了一場日俄戰爭。
這場戰爭雖說是日本和俄國打的,但戰場在中國,最后日本獲得了在中國東北的諸多權益,包括鐵路、礦產和駐軍權,可以說,日本一步步把觸角伸進了中國腹地。
![]()
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以“保護滿洲僑民”為由,全面占領中國東北,成立偽滿洲國,扶植溥儀為傀儡皇帝,從那時開始,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了新階段。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抗戰持續了整整八年,戰火從北方燒到南方,從東部打到西部,南京、武漢、重慶等重要城市都遭到轟炸或攻陷,而在南京,更是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事件。
![]()
抗戰初期,中國確實處于劣勢,但我們并沒有被打垮,國民政府與紅軍戰士在抗戰中逐步調整戰略,從正面戰場到游擊戰線,多線作戰,國內各黨派也在當時團結一致,應對外敵。
到了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對日宣戰,中國也成為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重要一員,1945年,日本在廣島長崎被投下原子彈,蘇聯紅軍進入東北,全面擊潰關東軍,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天皇在播報《終戰詔書》時,并沒有使用“投降”這個詞,而是用了“終戰”,這也成為后來日本一些人拒絕承認戰敗的理由。
![]()
他們認為戰爭是被迫停止的,而不是徹底失敗,這種說法其實在日本國內一直有爭議,有不少保守派政客甚至公開否認南京大屠殺,參拜靖國神社,試圖淡化日本二戰時期的侵略歷史。
進入現代后,中日關系經歷了恢復建交、經濟合作、文化交流的階段。但在一些涉及歷史問題和領土爭議上,雙方始終存在分歧,尤其是最近幾年,隨著美國在亞太地區施加更多影響,日本逐步調整防務政策,積極推動“正常國家化”,擴大軍費等不斷升溫。
日本在2023年發布的《防衛白皮書》,首次將中國列為“最嚴峻的戰略挑戰”,并在自衛隊部署、島嶼防御、導彈裝備等方面進行調整,這也讓中日之間的軍事緊張感再次上升。
![]()
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日本一些媒體和網民又開始炒作歷史話題,把過去的戰爭結果進行片面解讀,甚至提到“600年來中國都是日本手下敗將”這種說法。
這個說法顯然是忽略了明朝在朝鮮戰役中的勝利,也故意淡化了日本在二戰中的失敗,更沒有提到日本在現代的軍事能力其實受到嚴格限制,根據日本憲法第九條,自衛隊只能用于防御,不能主動進攻其他國家,這在法律上就已經設下了限制。
![]()
所以,從歷史到現在,硬說“中國600年來都是手下敗將”這個說法,不僅經不起推敲,而且也是對歷史的不尊重,每一次戰爭都有其具體背景,不能簡單歸結為勝負,更何況,歷史的記憶不該被片面解讀,更不該變成挑起對立的工具。
國際社會對待歷史問題的態度,往往決定一個國家的未來走向,中日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居,曾經有過交流合作的黃金期,也有過戰爭沖突的痛苦回憶。
![]()
現在的重點不在于爭論誰在600年里贏了幾次,而是如何基于真實歷史,處理好現實中的矛盾,避免走向更深的對抗。
歷史不容歪曲,也不能拿來當作政治工具,過去發生過什么,史書上都有記載,不能因為現在誰發了個帖子,誰寫了一篇報道,就把幾百年的歷史給抹掉。
![]()
真正了解歷史的人,是不會輕易說出“手下敗將”這種話的,因為它不僅是對事實的誤解,更是對現實的無視。
參考資料: 《中方堅決反對日本新版防衛白皮書 老調重彈炒作“中國威脅”》林劍 《大放厥詞!日退將竟妄言中國2045年入侵日本》 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