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細雨綿綿,金桂飄香滿校園,武漢血液中心的獻血車如期駛入湖北經濟學院,一場浸潤著奉獻精神的無償獻血活動溫情開展。師生們冒雨前來,挽臂獻愛心,全天共有132人成功獻血,捐獻血液35000毫升,用熱血為生命續航,讓青春擔當在雨絲中愈發鮮明。
![]()
上午10點,咨詢登記處、體檢區、采血區銜接順暢,志愿者們穿梭其間,講解注意事項,細致的服務讓整個現場充滿暖意。有人低頭核對信息,有人輕聲交流打氣,還有人舉著手機記錄下這一有意義的時刻,雨聲與輕聲細語交織成一曲溫暖的奉獻之歌。
![]()
下午2點,學校特別安排了一場思政課,結合獻血實踐為同學們講解無償獻血的意義。“每一袋血液都可能承載著一個生命的希望,無償獻血不僅是愛心的傳遞,更是責任與擔當的體現。”老師的講解深入淺出,將生命教育、奉獻精神融入鮮活場景,讓同學們在挽臂獻血的同時,更深刻理解了“立德樹人”的內涵,讓這堂特殊的“思政實踐課”入腦入心。
![]()
在全天的獻血活動中,來自不同專業的學子們,帶著各自的初心加入獻血隊伍,留下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物流管理專業大三學生蒙逸飛,今年21歲,這是他第三次參與無償獻血。身高183厘米、體重80公斤的他,第一次獻血純屬偶然——路過獻血車時心生好奇,便毫不猶豫地加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三次獻血他都選擇在校內獻血車完成,且從未向家人提及。聽完思政課講解后,他頗有感觸:“原來獻血不只是‘幫別人’,更是青年對社會的責任。以前覺得是小事,現在明白每一次挽臂都是在為生命托底,特別有價值。”
![]()
經濟統計專業大三學生陳俊佑,他是第二次獻血。自2023年第一次參與后,他便將獻血視作平常卻有價值的事。“老師說‘奉獻不是偶然,而是一種生活態度’,我特別認同。”陳俊佑笑著說,“以后會一直堅持下去,把這件‘平常事’做成長久的擔當。”
![]()
現場還有不少初次獻血的大一新生,用勇氣開啟公益初體驗。經濟與貿易學院18歲的阮子鈺和同學楊湘臨時起意相約而來,盡管是第一次,兩人互相打氣,順利完成獻血。“思政課讓我懂了,獻血不只是勇敢者的嘗試,更是對生命的敬畏。”阮子鈺說,“看到自己的血液能幫到別人,再想到老師講的‘生命接力’,突然覺得特別有使命感。”
同為大一的劉澤航,此前在影視劇中見過獻血場景,讓她深知獻血的重要性。“老師說‘每個人都可能是用血者,也可以是獻血者’,這句話戳到我了。”劉澤航坦言,“我媽有多個獻血證,現在我明白這是一種社會責任,以后我也要像媽媽一樣,做長期的奉獻者。”
在劉澤航的帶動下,18歲的韓涵也來到現場,她坦言有家人生病時曾從血庫調血,如今自己有能力了,便想用獻血的方式回報社會。“思政課講的‘感恩與回饋’,正是我來這里的初衷。”韓涵說,“以前是別人幫我們家,現在我能用自己的血幫助別人,這種‘雙向奔赴’的溫暖,讓我覺得特別有意義。”
![]()
工商管理專業大三學生梁雪婧,此次已是第三次獻血。自大一首次參與校園志愿獻血后,她便養成了每年獻血的習慣。家人對她的行為十分支持,而朋友曾有過用血需求的經歷,更讓她堅定了持續奉獻的決心。“老師說‘奉獻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我一直很認同。”梁雪婧說,“三次獻血,每次都能感受到生命的重量,這堂思政課讓我更清楚,堅持奉獻就是在踐行青年的使命。”
![]()
校團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希望以獻血為切入點,將生命教育、奉獻意識與專業特色實踐緊密結合,構建完整的育人鏈條,引導學生在不同志愿場景中,共同上好“立德樹人”這堂重要課程,讓青春在服務社會中實現更大價值。
(文/記者張珺圖/記者苗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