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下樓。送水車到門口了。”11月4日上午9時許,城關區皋蘭路街道詹家拐子社區網格員小周的吆喝聲打破了甘南路華陽小區的寧靜。送水車剛停穩,居民們便拎著空桶圍上來,小周和同事們忙著幫老人提水,給行動不便的居民送水上門。
這是皋蘭路街道與28小時停水期的一場“賽跑”。
11月3日22時起,因老舊供水管網改造,舊大路沿線49個小區2793戶居民、6家單位停水,且供水供暖系統聯動,停暖同步而至。為保證停水期間的居民供水,街道早在10月30日就啟動“戰前準備”——鄭家臺、詹家拐子等幾個相關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門前,工作人員提前張貼彩色公告,標注停水停暖時間、儲水技巧;近兩日,49個小區的樓院微信群里,不僅有多次的通知推送,還附帶了固定取水點位置、消防送水車巡回路線圖。
對特殊群體,街道實施“一戶一策”。11月4日上午,詹家拐子社區工作人員敲開獨居老人梁筱蘭家的門,手里拎著飲用水、抱著厚毛毯:“阿姨,我們給您送些飲用水,天冷了您也注意身體。”與她一樣的97名殘疾人家庭,也都收到了專屬電話叮囑,確保關懷不落下一戶。
停水一開始,街道構建的“供水網”立即運轉。鄭家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周家莊78號、舊大路207號3處固定取水點,24小時有人值守,網格員輪班倒;2輛流動送水車穿梭在街巷,微信群里實時更新動態:“現在在顏家溝送水,下一站保險公司家屬院。”
“5日恢復供水后,我們安排好的工作人員將第一時間進駐到涉及停水的6家供熱站,緊盯設備注水打壓、點火升溫,直到家家戶戶暖氣恢復溫熱。”皋蘭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徐曉4日中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28小時的停水期,是一次民生服務的“突擊考”,皋蘭路街道提前謀劃、精準服務、持續跟進,交出了一份暖心答卷。這份答卷背后,是該街道全年“以人民為中心”的堅守——無論是停水時的應急保障,還是日常的供暖守護,都在把民生小事當成民心大事來辦,讓居民在每一個寒冬,每一個日常,都能感受到基層黨組織送來的溫暖。
蘭州日報記者 顏 娜 實習生 繆彩霞
(蘭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