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日,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生物工程研究所牽頭的國際團隊,帶來了再生醫學領域的重要突破。
他們完成了人類腎臟類器官與豬腎的功能性整合實驗,這一成果為解決全球器官短缺問題提供了新方向。
![]()
實驗中,人類腎臟類器官在豬腎內實現存活并建立功能連接,還借助特定技術保障了過程中的器官活性。
該突破跳出傳統細胞治療的局限,采用新的技術思路,不僅在短期觀察中展現出良好效果,更為后續相關研究和應用打下基礎,引發了行業對器官移植未來發展的廣泛關注。
跨物種“聯姻”成功
2025年11月2日,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生物工程研究所牽頭的國際團隊宣布了一項重磅成果。
他們把實驗室培養的人類腎臟類器官植入活體豬腎,再移植回豬體內后,這些微型結構居然和豬腎實現了功能整合。
這事兒可不是簡單的拼接,而是真正讓人類細胞在異種器官里扎下根、開始工作。
![]()
實驗里的細節藏著大學問,這些人類腎臟類器官是用誘導多能干細胞培育的,雖然只有幾毫米大,卻五臟俱全,腎小球、腎小管這些關鍵結構一個不少。
研究人員通過特殊染色技術,能清楚看到里面被標記的腎小管和足細胞整整齊齊排列著,就像微縮版的人類腎臟。
而之所以選豬腎當“宿主”,是因為豬腎和人腎在結構和功能上太像了,濾過率、代謝模式都高度接近,大小和血管分布也合適,簡直是天然的實驗模型。
更關鍵的是那套常溫灌注設備,這東西可比傳統的低溫冷藏高級多了,它能在接近人體體溫的環境下,持續給器官供氧和營養,讓細胞保持正常代謝。
![]()
靠著這套技術,人類腎臟類器官在豬腎里存活了48小時,不僅沒引發免疫排斥,還和豬腎組織建立了功能性連接,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突破。
為啥非要搞“類器官移植”?
這項技術的誕生,根本上是被全球器官短缺的困境“逼”出來的。
現在全世界約有8.5億人得慢性腎病,其中幾百萬人只能靠透析活著,但能等到腎移植的人少得可憐。
在美國,等著腎移植的患者超過9萬人,可每年能做成的手術也就2.5萬例左右,大部分人只能在等待中病情惡化。
傳統的細胞治療路子走得并不順,直接把細胞注射到患者體內,要么存活率低,要么根本沒法好好發揮功能。
但這次研究提出的“組織工程預整合”思路完全不同,先讓人類細胞在動物器官里提前適應、建立連接,相當于給細胞找好“落腳點”再移植,這樣一來,排斥風險低了,治療效果也更可控。
更讓人期待的是,研究團隊已經找到大規模生產腎臟類器官的辦法。
通過優化培養條件和微聚集技術,一次實驗就能造出幾千個結構一樣的類器官,這意味著未來可能實現批量供應。
要是再結合基因工程,還能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定制,真正做到“一人一器官”的精準醫療,這種從“供不應求”到“按需生產”的轉變,對終末期腎病患者來說就是救命的希望。
從實驗室到病床
不過,這項技術想真正用到人身上,還有不少坎要邁。
最讓人擔心的是安全性問題,雖然48小時觀察沒發現排斥反應,但長期來看,免疫相容性會不會出問題,會不會有腫瘤風險,器官功能能不能一直穩定,這些都得花時間慢慢研究。
![]()
就像美國FDA批準的豬腎臨床試驗,要分階段觀察好幾年才能下結論,這種謹慎是完全必要的。
技術標準化也是個大難題,不同批次的類器官質量怎么把控,移植手術步驟怎么統一,術后該監測哪些指標,這些都得制定明確的規范。
現在全球還沒有針對類器官移植的成熟審批標準,監管部門也得跟上技術發展的腳步,明確哪些情況能通過審批,流程該怎么走。
倫理方面的討論也少不了,跨物種移植本身就容易引發爭議。
怎么在技術進步和倫理底線之間找到平衡,怎么讓患者充分了解風險并自主選擇,萬一出現意外該怎么處理,這些都需要社會各界坐下來好好商量。
![]()
但這些挑戰擋不住技術的巨大潛力,有行業報告說,未來十年全球器官移植市場規模能超過300億美元,再生醫學技術肯定會是主要推動力。
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再過5到10年,基于類器官的細胞治療有望進入臨床試驗。
到那時候,終末期腎病患者可能不用再苦苦等捐獻,靠著實驗室培育的“定制器官”就能重獲新生,整個再生醫學領域也會跟著邁上新臺階。
結語
盡管人類腎臟類器官移植還需闖過安全、標準、倫理多道關,但2025年11月2日這項成果,已為腎病治療撕開新口子。
它不僅給全球8.5億腎病患者帶來希望,更讓器官移植從“等捐獻”向“造器官”邁近。
未來10年,隨著技術完善,若能批量生產定制類器官,全球300億美元器官移植市場將迎來變革。
相信5到10年后,終末期腎病患者不用再苦等,再生醫學也將借此站上更高臺階,為更多疑難病癥治療提供新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