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停止殺戮
![]()
![]()
1996年,加拿大紀錄片《鯊魚海洋》(Shark water)公映,這部紀錄片告訴我們鯊魚的真實故事。這一個半小時的紀錄片會讓你對鯊魚完全改觀,并對它們岌岌可危的存活數目附上一分心驚。因為在防備鯊魚攻擊的同時,它們在這世上的另外一端被急速地獵殺,只為了滿足饕客和所有關于鯊魚不實的傳說。鯊魚的鰭真如傳聞中那般“大補”嗎,鯊魚的軟骨真的能治療癌癥嗎?
魚翅的營養
在人們的印象中,與燕窩、熊掌等山珍海味齊名的魚翅營養極其豐富,為補品之最。可你是否知道魚翅是由鯊魚鰭制成的?不少鯊魚因此被競相殺戮甚至活體取翅,凄慘死去。
所謂活體取翅,就如本文開頭的那一幕,只鋸取其鰭。究其原因,是因為鯊魚身上只有鰭才是最寶貴的,它的肉很粗糙,經濟價值低。魚體又大又重,不能占用寶貴的艙位,拋棄則最經濟。
![]()
由于鯊魚和大多數其他魚的構造不同,一般的魚都有魚鰾,可以幫助它們保持浮力,但鯊魚天生沒有魚鰾,其比重又大于海水,全靠永不歇息的運動才能浮在水中。鰭是鯊魚的運動和平衡器官,沒了鰭,鯊魚即刻便會沉入洋底,掙扎數日后最終悲慘死去。
更讓人痛心的是,以犧牲掉鯊魚性命換來的魚翅的營養也并非人們想象的那么豐富。魚翅中僅蛋白質尤其是膠原蛋白含量高些,綜合營養價值并不比肉皮凍和魚凍高多少。研究表明,每百克干魚翅中含蛋白質83.5克、脂肪0.3克、鈣146毫克、磷194毫克、鐵15.2毫克,除蛋白質外,其余成分不值一提。而且魚翅中蛋白質的含量雖然高達83.5%,但由于缺少色氨酸,屬于不完全蛋白質,難以被人體吸收。因此,人們享用魚翅宴,并不能得到期盼中的營養補給。
![]()
盡管如此,還有不少人對魚翅趨之若鶩。這是因為有些老饕喜歡其柔嫩腴滑、軟糯爽口、滋潤舒適的獨特口感。更為重要的是,魚翅已不僅僅是種食物,更是地位、權力、財富和奢華的象征,僅此而已。
治癌明星
多年以來,不少科學家認為,鯊魚是地球上惟一不得癌癥的動物。早在1983年,美國夏威夷大學的兩位博士即在《科學》雜志上發表文章,煞有介事地說鯊魚軟骨中的角鯊烯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1992年,美國威廉?蘭斯博士《鯊魚不會得癌癥》一書出版,轟動一時。1993年,美國CBS電視臺邀請威廉?蘭斯以及多名癌癥患者座談鯊魚軟骨制品的抗癌效果,幾位晚期患者當場表示服用后“癥狀減輕”。
1994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正式批準鯊魚軟骨制劑上市。這些事使“鯊魚不會得癌癥”“鯊魚軟骨可以治療癌癥”的說法愈演愈烈,鯊魚也從此被人們粉身碎骨,敲骨吸髓。
![]()
其實,上述說法根本不能成立,完全是又一種誤解。2005年,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生物和比較醫學教授加里?奧斯特蘭德就曾經針對鯊魚不會得癌癥的說法,列舉了40例鯊魚患腫瘤的例子進行駁斥。約翰?哈斯巴格則在美國第91屆抗癌學會年會上指出,軟骨魚類常得的50種癌癥中,有23種來自鯊魚。
在專家的多方呼吁下,2006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最終正式裁定,禁止了對鯊魚軟骨制品抗癌效果的不實宣傳,“鯊魚不會得癌癥”“鯊魚軟骨可以治療癌癥”等神話才最終破滅。
救救鯊魚
鯊魚在地球上迄今已經生活了4億多年,是在恐龍之前就已存在于地球上的活化石。
![]()
人類出現在地球上,只有短短數百萬年,和鯊魚這個地球上的老前輩相比,人類實在是連后輩也談不上呢!不幸的是,此一時,彼一時,作為老前輩的鯊魚,眼看就要因人類的濫捕濫殺、貪欲等而滅絕了。
據美國野生救援協會的統計,近15年間,大西洋中的大白鯊減少了79%、錘頭鯊減少了89%。對海洋生態系統來說,鯊魚是海洋中最重要的肉食動物,是海洋生物“食物鏈”中重要的一環,它們對許多海洋生物的數量起制約作用,而且特別容易受到過度捕撈的損壞,一旦他們的數量減少,就會威脅到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
(文內配圖均已獲得圖蟲創意授權)
本文節選自《百科知識》雜志
點擊上圖,“百科知識知道”大擂臺,有問必答,有答必獎!
將好文“分享”給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