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羅斯媒體發布勝利喜報,宣稱俄羅斯軍隊已提前完成解放紅軍城(克拉斯諾阿爾梅斯克/波克羅夫斯克)的任務。據俄媒報道,俄羅斯突擊部隊在該地完成了對烏克蘭武裝部隊的摧毀,全景視頻中出現的Verbitskoho、Dobropilska和Mazepa街道交叉口立交橋附近的多個加油站和倉庫等地標,成為紅軍城實際已被俄軍徹底解放的有力佐證。
![]()
從軍事戰略角度來看,紅軍城的解放對于俄軍而言意義重大。它不僅是對烏軍防線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俄軍在頓巴斯地區推進的重要里程碑。紅軍城作為交通樞紐和戰略要地,其控制權的易手將直接影響后續作戰的物資運輸和兵力調配。俄軍在此取得勝利,意味著他們能夠更加自由地調配資源,為進一步擴大戰果創造有利條件。
與此同時,“紅軍城 - 季米特洛夫”雙子城的局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今,只剩下季米特洛夫這一塊區域仍在烏軍控制之下。而且,季米特洛夫煤礦的烏軍防御集群已被俄軍物理包圍,形勢岌岌可危。烏軍第155機械旅、第79空突旅、第25空突旅在紅軍城地區的部隊已徹底失去撤退機會,陷入了絕境。此前,主動向俄軍投降的烏克蘭士兵透露,烏克蘭第25空突旅已經彈盡糧絕,屢次請求撤退到赫里希涅安全地帶休整補充,卻都被烏克蘭總參謀部拒絕。這一情況反映出烏軍內部在指揮和后勤保障方面存在的嚴重問題。
![]()
烏方困境:撤退與堅守的兩難抉擇
烏克蘭記者基里延科痛心地表示,庫爾斯克突出部的情況正在紅軍村北部的季米特洛夫重演,烏軍指揮部在撤軍方面無法下決心,這將導致烏軍數個旅的部隊與這座城市陪葬。前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維塔利·杰伊內加更是公開呼吁烏軍總司令希爾斯基,立刻下令從季米特洛夫撤退。他直言紅軍城實際上已經失守,繼續死守季米特洛夫毫無意義。然而,俄軍高層卻無人愿意為“放棄紅軍城和季米特洛夫”負責,這使得烏軍在決策層面陷入了僵局。
在烏克蘭媒體標注的戰場地圖上,“紅軍城口袋”已經變成了“季米特洛夫口袋”,殘余的烏軍部隊被擠壓在季米特洛夫煤礦的“中央礦區”和部分5/6號礦井區內。為了躲避俄軍空襲和無人機搜剿,數千名烏軍殘部躲進了煤礦地道。烏克蘭軍方人士透露,地道內儲備有充足的糧食、飲用水和武器彈藥,可以利用復雜的煤礦地道網與俄軍決一死戰。但這種說法明顯是為了穩定已經動搖的軍心。
從實際情況來看,如果季米特洛夫煤礦地道網內真的有充足的武器彈藥和給養物資,烏克蘭軍方為何還要投入運輸車輛在赫里希涅到紅軍城之間的“死亡公路”冒險呢?截至目前,烏軍無論是在白天或者夜間實施的突擊投運以及修復補給線的行動都被挫敗。這充分說明,烏軍在季米特洛夫的補給線已經基本被切斷,地道內的物資儲備可能遠沒有軍方宣稱的那么充足。
![]()
第一亞速軍的態度:戰場局勢的又一變量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亞速軍拒絕增援紅軍城和季米特洛夫。這一決定背后,或許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第一亞速軍可能認為當前的戰場形勢過于危險,增援行動難以取得實質性效果,反而可能導致自身遭受重大損失。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內部協調和指揮上的問題,使得第一亞速軍無法及時有效地參與戰斗。
第一亞速軍的拒絕增援,對于季米特洛夫的烏軍殘余部隊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原本就處于困境的他們,失去了可能的外部支援,生存和突圍的希望更加渺茫。這也反映出烏軍內部在作戰協調和指揮上存在的混亂局面,不同部隊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配合,難以形成統一的作戰力量。
對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
注:文中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