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序更替,冬日雖至,熱情不減——全國性體育盛事的舉辦,正為廣州注入蓬勃活力。此刻的羊城,以煥然一新的面貌迎接八方來客,綻放獨特魅力。
本周日(11月9日),十五運會開幕式將在這座城市璀璨啟幕。這場歷時數載精心籌備的盛會,即將迎來萬眾矚目的高光時刻。全國目光將聚焦廣州,期待一場體育精神與嶺南文化交融的視聽盛宴。
如今的廣州街頭,已煥然一新:秋日公園繁花似錦,道旁綠意不隨季凋零,珠江兩岸光影璀璨,吉祥物躍動街角與行人驚喜相遇。從免費開放公園門票,到濱水空間的全新亮相;從體育場館的升級改造,到文旅體驗的創意煥新——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惠民舉措,無不詮釋著“辦賽惠民”的初心。
本期“廣州讀本”以城市新貌與全運氛圍開篇,記錄開幕式前的最后沖刺:志愿者已經以飽滿熱情迎接來客;國企以最高標準提供保障,展現責任擔當;文旅企業各展所長,詮釋嶺南韻味與現代活力。
開幕式的倒計時已進入個位數,十五運將如何拉開帷幕,令人期待。(代國輝)
園博會
從二沙島到花城廣場
廣州限量“花海馬拉松”
廣州的另一個美名為“花城”,鮮花四季盛開的地方,有頗有實力的花卉產業。人們用花裝點陽臺,也扮靚城市。巧的是,第32屆廣州園林博覽會(秋季場)(下稱“園博會)與十五運會同期舉辦,廣州國際燈光節也將在此賽事期間舉辦,形成了“白天賞花、夜晚觀燈、全天享賽”的活動組合。
要看園博會,沒有一個固定的地方。作為“花城”,自然不僅只有一處可賞花。本屆園博會共設置38個精品展園與60余處花藝節點,其中主園區花城廣場、臨江大道、海心沙、二沙島等區域,打造了國際大師園、灣區花園、全運花園、花城綠美園、秘境花園等精品展園。
圖中的景觀位于二沙島上,將花卉藝術的設計巧妙考慮了地標“小蠻腰”的位置,別有一番趣味。
攝影:南都記者 鄒衛 王婕
海心橋
珠江上的“城市名片”
十五運的燈光詩篇
海心橋不止是一個通行用的跨江大橋,更是一處可賞盡廣州繁華夜景和濱江城市特色的景觀地帶。
在這里,你可以通過海心橋從珠江北岸的海心沙步行到南岸的廣州塔腳下。站在上面,你可以北望珠江新城CBD,南望地標“小蠻腰”,還可看到珠江夜游的船只從腳下游過。十五運會開幕前,這里有了更多的燈光秀。如圖所示,橋上投到江面上的燈光,猶如水上綠植,又如星光點點。
海心橋于2021年6月25日開通.近期,廣州“城市合伙人”主題活動之“廣州之夜·比音勒芬時尚大秀”便在此舉行,發揮了“城市客廳”的功能。
南都拍客:李建國 攝
海珠湖
“喜洋洋”“樂融融”空降花海
白天賞花夜觀燈
海珠湖是海珠濕地的一部分,免費向公眾開放。十五運會吉祥物“喜洋洋”“樂融融”近期空降海珠湖,在這里打卡十五運會,不僅有花海,遠處的廣州塔和東西塔等地標建筑還能輕松入鏡,自然美景、十五運會吉祥物和現代都市摩天高樓能夠很和諧地與你同框。
在湖心的樹木上,常年有鳥類筑巢棲息。你也可以在現場的觀鳥步道上遠觀它們,但別驚擾它們。
這里還在舉辦第32屆廣州園博會,是重要分會場之一。數十處花藝節點融合了創意設計,嶺南韻味和自然美學相得益彰。
南都拍客:吳文軍 攝
珠江夜游
限時1個月!
嘉年華解鎖夜廣州新視角
珠江夜游幾乎是來穗旅游的必選項之一,其不僅可觀賞兩岸璀璨的燈光景色,還可身臨其境地感受珠江作為城市母親河的魅力,更可以從西往東地感受到廣州發展的脈絡。從廣州一口通商的輝煌時期,到發展天河建設珠江新城的現代化新階段,珠江給了廣州發展的源動力,也承載了廣州發展的故事。
就在11月1日,廣州還推出了珠江游嘉年華活動,持續至11月30日。船上、水上、岸上、樓上、天上,立體多維的兩岸燈火和城市景觀將刷新你對這座城市的認知。
攝影:南都記者 梁煒培
荔灣街巷
老建筑與吉祥物同框
歷史與當下溫柔相擁
嶺南文化的風韻,在荔灣區的街巷間靜靜流淌。漫步于此,騎樓的雕花窗欞訴說著百年商埠的繁華,十五運會吉祥物“喜洋洋”“樂融融”俏立在青磚灰瓦間,為古老的街巷添上一抹童趣——當嶺南的鑊耳墻與萌態可掬的吉祥物同框,歷史與當下在此溫柔相擁。
在永慶坊的荔枝灣畔,捧一杯咖啡看畫舫悠悠劃過;上下九的騎樓下,潮玩店與百年老字號比鄰而居,新潮與傳統在此奇妙共生。十五運會期間,荔灣還有大量的文體活動上演,邀您體驗“食在荔灣、樂在荔灣、潮在荔灣、美在荔灣”的千年風雅。
荔灣融媒供圖
白云山
在“城市綠心”打卡十五運
與“飛鳥視角”奇妙相遇
周末來“城市綠心”白云山健康跑和登山徒步,是市民們以全民參與的方式,為十五運增添別樣風采的熱鬧場景。
在云溪植物園,你可以望谷、溯溪、賞園、觀山,不僅可以見到各式新優花卉,57株被譽為“植物界大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華蓋木也在此陪伴;而在云蘿植物園,除了在“八園三水”中盡享鳥語花香以外,空中游覽步道木棉道也帶來了神奇的體驗。漫步其上,不僅能近距離觀察往日需仰望的高大喬木,更能從獨特的“飛鳥視角”俯瞰廣州城景,將多處城市地標盡收眼底。 攝影:南都記者 黎湛均
南都廣州新聞部出品 采寫:南都記者 代國輝 陳卓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