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說在基督教早期,有位傳教士(死后被封為圣徒)被一幫野蠻的異教徒逮住,穿在烤架上用文火烤著,準備拿他做一道菜。
該圣徒看到自己身體的下半截被烤得滋滋冒泡,上半截還紋絲未動,就說:喂!下面已經烤好了,該翻翻個了。
烤肉比廚師還關心烹調過程,聽上去很有點諷刺的味道。
那些野蠻人也沒辦他的大不敬罪──這倒不是因為他們寬容。
人都在烤著了,還能拿他怎么辦。
如果用棍子去打、拿鞭子去抽,都是和自己的午餐過不去。
烤肉還沒斷氣,一棍子打下去,將來吃起來就是一塊淤血疙瘩,很不好吃。
這個例子說明的是:只要你不怕做烤肉,就沒有什么阻止你說俏皮話。
但那些野蠻人聽了多半是不笑的:總得有一定程度的文明,才能理解這種幽默──所以,幽默的圣徒就這樣被沒滋沒味的人吃掉了。
本文的主旨不是拿人做烤肉,而是想談談反諷──照我看,任何一個文明都該容許反諷的存在,這是一種解毒劑,可以防止人把事情干到沒滋沒味的程度。
我總禁不住想向《紅樓夢》開火。其實我還有更大的題目,但又不想作死──早幾年興文化衫,有人在胸口印了幾個字:活著沒勁,覺得自己有了點幽默感,但所有寫應景文章的人都要和這個人玩命,說他頹廢──反諷別的就算了罷,這回只談文學。
曹雪芹本人不貧,但寫各種"后夢"的人可是真夠貧的。然后又鬧了小一個世紀的紅學。
我覺得全中國無聊的男人都以為自己是賈寶玉,以為自己不是賈寶玉的,還算不上是個無聊的男人。
看來我得把《紅樓夢》反著寫一下──當然,這本書不會印出來的:剛到主編的手里,他就要把我烤了。罪名是現成的:褻瀆文化遺產,民族虛無主義。
那位圣徒被烤的故事在我們這里,也不能那樣講,只能改作:該圣徒在烤架上不斷高呼“我主基督萬歲”,“圣母馬利亞萬歲”,“打倒異教徒”,直至完全烤熟。
連這個故事也變得很沒勁了。
二戰期間,有一位美國將軍深入敵后,不幸被敵人堵在了地窖里,敵人在頭上翻箱倒柜,他的一位隨行人員卻咳嗽起來。將軍給了隨從一塊口香糖讓他嚼,以此來壓制咳嗽。但是該隨從嚼了一會兒,又伸手來要,理由是:這一塊太沒味道了。
將軍說:沒味道不奇怪,我給你之前已經嚼了兩個鐘頭了!我舉這個例子是要說明,四書五經再好,也不能幾千年地念;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換著人地嚼。當然,我沒有這樣地念過四書,不知道其中的好處。有人說,現代的科學、文化,林林總總,盡在儒家的典籍之中,只要你認真鉆研。這我倒是相信的,我還相信那塊口香糖再嚼下去,還能嚼出牛肉干的味道,只要你不斷地嚼。我個人認為,我們民族最重大的文化傳統,不是孔孟程朱,而是這種鉆研精神。過去鉆研四書五經,現在鉆研《紅樓夢》。我承認,我們晚生一輩在這方面差得很遠,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四書五經也好,《紅樓夢》也罷,本來只是幾本書,卻硬要把整個大千世界都塞進去。我相信世界不會因此得益,而是因此受害。
任何一門學問,即便內容有限而且已經不值得鉆研,但你把它鉆得極深極透,就可以挾之以自重,換言之,讓大家都佩服你;此后假如再有一人想挾這門學問以自重,就必須鉆得更深更透。此種學問被無數的人這樣鉆過,會成個什么樣子,實在難以想象。那些鉆進去的人會成個什么樣子,更是難以想象。古宅鬧鬼,樹老成精,一門學問最后可能變成一種妖怪。就說國學吧,有人說它無所不包,到今天還能拯救世界,雖然我樂意相信,但還是將信將疑。
據說,舊時波蘭的農婦在大路上相遇,第一句話總說:圣母瑪麗亞是可贊美的!外鄉人聽了摸不著頭腦,就說:是呀,她是可以贊美的,你就贊美吧。這就沒有理解對方的意思。對方不是要贊美圣母,而是要表示自己有思想。我們那時說話前先來一句“最高指示”,也是這個意思。在《紅樓夢》里,林黛玉和史湘云在花園聯句,忽然冒出些頌圣的詩句。作者大概以為,林史雖是閨閣中人,說話也總要有思想才對。
選自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