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手機芯片進入2nm時代,科技圈終于迎來了久違的興奮感!
雖然大家都知道芯片本身的成本會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并且認為新機的定價方面,也會得到很大升級。
但是對于性能黨來說,還是很希望看到芯片本身的提升,原因也非常的簡單,那就是性能、AI算力都會提升。
尤其是在這個AI定義硬件的時代,芯片架構的每一次變革都在重塑移動設備的可能性。
![]()
需要了解,在半導體領域,制程工藝的迭代從來都是性能飛躍的核心關鍵詞。
而根據博主透露的信息,驍龍8E6系列全面切入臺積電N2P節點,標志著移動芯片正式進入2nm時代。
這項采用全環繞柵極(GAA)納米片晶體管結構的先進工藝,與傳統FinFET相比,在晶體管密度、電流控制能力上實現了質的突破。
筆者覺得,從3nm到2nm工藝,這種策略轉變背后有著深層考量。
![]()
從技術參數看,N2P相比3nm工藝在同等功耗下性能提升約15%,同等性能下功耗降低24%-35%,同時電阻降低20%。
這些數字背后,是手機續航與散熱表現的革命性提升。
關鍵熟悉高通驍龍的用戶都知道,這是高通首次在標準版與Pro版上同步搭載最先進制程,打破了以往“標準版用次代工藝”的慣例。
再加上隨著端側AI大模型需求爆發,芯片需要同時滿足高算力與低功耗的雙重挑戰,因此新的工藝自然成為了助力。
![]()
除了工藝方面的升級之外,驍龍8E6系列的架構方面也產生了改變。
其中CPU架構從驍龍8E5的2+6設計調整為2+3+3三叢集架構。
看來傳統的大小核設計被放棄,轉而采用兩顆超大核、三顆大核與三顆能效核心的新組合。
如果深度去講解的話,這種設計既保留了ARM傳統big.LITTLE架構的能效優勢,又融入了類似蘋果Firestorm/Icestorm架構的靈活性。
![]()
有了強悍的架構之后,外圍規格也必須跟上才可以!
不過,在統一制程與架構的基礎上,驍龍8E6標準版與Pro版首次在內存支持上形成明確區隔。
爆料顯示,僅Pro版本將原生支持新一代LPDDR6內存,標準版則沿用LPDDR5X。
可能大家覺得只有一次迭代,差距不會大,但是,LPDDR6相比LPDDR5X的理論帶寬提升可達50%以上,數據吞吐速率的大幅增長將直接轉化為用戶體驗的升級。
在游戲場景中,更高的內存帶寬意味著更穩定的高幀率表現;在AI應用中,大模型參數加載速度將顯著提升;在多任務處理時,應用切換與數據交換更加流暢,因此明年的標準版和Pro版,差距會很明顯。
![]()
另外要說的是,“在今年的基礎上再漲500吧”,數碼閑聊站的這句評論,道出了行業面臨的核心挑戰。
UFS 5.0閃存+LPDDR6內存+2nm驍龍8E6這套組合的成本飆升,正在將旗艦手機推向新的價格區間。
這對手機廠商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成本的上升迫使廠商重新思考產品定義,或許會催生更多差異化創新,而對消費者來說,旗艦手機價格的持續上漲,也讓人開始審視“性能過剩”與“實用價值”的平衡。
這也意味著,小米18系列如果進行首發搭載的話,將會在定價上產生一定起伏!
![]()
綜上信息所述,驍龍8E6系列的到來,標志著移動芯片正式進入2nm與三叢集架構的新紀元。
那么問題來了,大家對這顆芯片有什么期待嗎?一起來說說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