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誰帶娃?有沒有老人幫忙帶?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成長路上都有奶奶陪伴的身影。那些跟著奶奶長大的孩子,骨子里藏著獨有的特點,還挺明顯的!
01 隔代養(yǎng)育成趨勢
國家統(tǒng)計局 2024 年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3-14歲兒童中,有38%主要由祖輩照顧,其中奶奶承擔主要養(yǎng)育責任的占比高達72%。在農(nóng)村地區(qū),比例更高!
朋友小萬和老公都是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員工,每天加班到晚上10點是常態(tài)。孩子3歲上幼兒園后,接送成了難題:
“請育兒嫂太貴,一個月要8000多,關(guān)鍵還不放心;讓老家的奶奶過來,既能照顧孩子,又能幫忙做飯,咱倆都能安心。”
![]()
在高房價、高壓力的城市生活中,奶奶的幫忙,成了緩解年輕父母育兒焦慮的重要支撐。
我每次帶娃去小區(qū)廣場上溜達,都會看到老人帶孩子的身影,基本上都奶奶,有的是姥姥,過來幫忙帶一陣子。
![]()
每次看到這種場景,我都很感慨。奶奶們放下晚年的清閑,重新拿起奶瓶、抱起孩子,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為年輕父母撐起了“后方”,也給了孩子一份沉甸甸的隔代親情。
社會學家費孝通說:“中國的家庭結(jié)構(gòu),就像一棵大樹,祖輩是樹根,默默滋養(yǎng)著樹干和枝葉,讓整個家庭得以繁茂。”
我婆婆是去年開始過來幫忙帶娃的,之前一直在工作。她說,我一個職場女性,來你們家?guī)蓿袝r候真不適應(yīng)。但沒辦法,你們這幫孩子需要我,慢慢來吧!
![]()
是的,以前我一個人還能勉強顧過來,再說娃爹也能幫忙。現(xiàn)在他工作越來越忙,而我也是,還得面臨輔導(dǎo)孩子們作業(yè)的難題,有時候真的是連軸轉(zhuǎn),晚上11點還在收拾衛(wèi)生,洗衣機里的臟衣服,也都塞滿了。
婆婆來了以后,我松了一口大氣,笑臉也越來越多了。有人幫襯一下,真的太好了!
02 跟奶奶長大的娃有4個特點
陪伴是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課題。那些跟著奶奶長大的孩子,或許沒有每天父母陪伴,但奶奶的愛,卻在他們身上留下了清晰的印記。這些特點,已經(jīng)融入了他們的骨子里。
特點一:懂得體諒長輩的不易
中國家庭教育協(xié)會2023年的調(diào)查顯示:跟著祖輩長大的孩子,主動關(guān)心長輩的比例比其他孩子高 53%。
這話一點都不假,弟弟家倆孩子都是奶奶(我媽媽)帶大的,孩子們到現(xiàn)在也是,拿到好吃的,先給奶奶吃。
而且,每次吃完飯,都會幫忙收拾餐桌,掃地拖地,說奶奶做飯已經(jīng)很辛苦了。
有次媽媽感冒了,我打電話過去,侄子說,他已經(jīng)讓奶奶吃過藥了,還讓我別擔心,說奶奶在休息了。
![]()
小時候是奶奶照顧你,沒想到,一轉(zhuǎn)眼你就學會了照顧奶奶,真的太暖心了!
弟妹說,這倆孩子就是知道心疼奶奶,平時我說話不注意,他倆都會糾正我,生怕被奶奶聽到了不開心。
特點二:不浪費,懂珍惜
奶奶那代人,習慣了“東西壞了修一修還能用”、“衣服舊了補一補還能穿”,這種觀念也影響了孩子。
![]()
比如我們家二寶,每次鉛筆用到很短,才肯扔。我每次說他,他都會說,奶奶說了,還能用!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物質(zhì)豐富的環(huán)境中,很容易養(yǎng)成浪費的習慣。
新鉛筆用幾次就不想用了,新玩具玩幾次,就不想玩了,又鬧著要買。
而跟著奶奶長大的孩子,因為受到熏陶,會非常懂得珍惜物品,也知道珍惜身邊的人,和當下的生活。
特點三:能扛事也能吃苦
教育部2024年的《學生抗挫折能力報告》中提到:跟著祖輩長大的孩子,面對困難時“主動解決”的比例比其他孩子高 41%。
有些人會覺得,老人帶娃更多可能是溺愛,但我觀察身邊帶娃的老人,比年輕父母都要嚴格。
摔倒了,自己爬起來;組不好拼圖了,奶奶陪著,你自己拼;想出去玩,奶奶陪著你走,不開車也不打車。
有次在小區(qū)廣場遇到李奶奶,她說,孫子老想要一個玩具,說家里的都沒那個好玩。我就讓他每天幫忙掃地拖地,一次給5毛錢,攢了好幾個月,才攢夠了去買。
現(xiàn)在他拿著玩具玩,別提多小心了,生怕磕壞了,碰到了,畢竟是自己辛苦“賺錢”買的。
![]()
還有的老人會跟孩子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潛移默化的讓孩子懂得了生活的不易,遇到困難不怕,也能扛住事兒。
孩子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會知道凡事要靠自己,自理能力越來越強,獨立性越來越好,以后肯定錯不了!
特點四:性格不疾不徐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孩子屬于“急性子”,一點小事情就著急的不行。
玩具拼不好,氣哭了,扔一地;作業(yè)不會寫,筆一扔,不寫了;騎車學不會,一摔,不學了!
奶奶帶大的孩子,這種情況就少很多,因為老人基本上都很慢,孩子也跟著養(yǎng)成了“慢性子”。
玩具拼不好,再試試,說不定就行了;
作業(yè)不會寫,翻翻課本,再想一下,就明白了;
騎車學不會,起碼摔的次數(shù)少了,也是個進步。
二寶學輪滑,總是摔跤,我本以為他會放棄。沒想到,他一次次的爬起來,最后終于學會了。
我問他,你怎么不著急呢?他說,急啥?早晚學會,奶奶說了,這都是小事兒!
凌晨媽媽來叨叨:
跟著奶奶長大的孩子,或許錯過了一些父母陪伴的時光,但奶奶也用自己的方式,給了孩子另一種珍貴的成長。那些藏在骨子里的特點,并不是“缺點”,而是奶奶用歲月沉淀的智慧,送給孩子的“禮物”。
您是否也認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