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張寶蓮 朱成祥 黃鑫磊 每經編輯:張益銘
今年前三季度,全球鋰電儲能裝機量同比增長68%,儲能行業的增速再度震驚行業。
據《中國信息化周報》報道,2025年上半年,中國儲能企業新增海外訂單163GWh,同比增長246%。歐洲、中東和澳大利亞正成為中國儲能出海的主要市場。國內方面,取消強制配儲后,因容量電價政策提升項目IRR(內部收益率),企業配儲意愿不降反增。
![]()
視覺中國圖
當新能源企業深陷價格戰,儲能正是一把破“內卷”的利器。多家光伏鋰電企業今年上半年攬獲儲能大單,儲能業務收入大增,多家企業受訪時直言儲能訂單充足。儲能曾處“配套賽道”,但正成為新能源賽道的新熱點,并重構光伏鋰電供需格局。
儲能正經歷全球爆發期
國家能源局及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球鋰電儲能裝機量約170GWh,同比增長68%,其中國內新增并網82GWh,同比增長61%,海外儲能裝機94GWh,同比增長74%。
訂單端同樣表現強勁。2025年上半年,中國儲能企業新增海外訂單163GWh,同比增長246%,業務覆蓋全球50余個國家和地區。出海紅利在陽光電源、寧德時代等企業身上凸顯。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陽光電源儲能系統出貨量29GWh,同比增長70%;國軒高科儲能電池出貨量在總出貨量中占比30%,海外訂單超4GWh。
近日,遠景高級副總裁、遠景儲能總裁田慶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儲能市場增長受多重因素推動。
“一是全球能源轉型加速,中、美、歐三大傳統市場需求提升,中東等新興市場基于國家級能源戰略,帶動GWh級新能源及配套儲能項目需求爆發,形成全球多極增長格局;二是儲能商業模式趨于成熟,歐美、澳洲等發達市場依托成熟電力市場機制實現爆發式增長,中國2025年告別‘政策強配’,轉向‘價值探索’,關注參與電力交易創造收益,電站項目逐步跨越盈利拐點,迎來商業化良性運轉;三是技術迭代驅動成本下探,當前儲能系統成本較三年前下降約80%,部分地區度電成本低于0.2元,經濟性增強進一步激發市場需求。”
為應對市場需求,遠景加速產能布局。“全球在運的10個電芯制造基地中,有5個具備儲能電芯生產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美國田納西的工廠今年4月正式投產,成為北美首條本土建設的磷酸鐵鋰儲能電芯產線,目前正加速爬產。配合中國滄州基地大電芯的產能爬坡,我們預計明年交付量將實現翻倍增長。”田慶軍稱。
今年上半年,陽光電源儲能系統收入288億元,同比增長105%,超光伏逆變器成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儲能業務方面,公司稱,前三季度儲能發貨同比增長70%,與市場裝機增速保持基本一致。儲能發貨結構顯著變化,海外發貨占比從去年同期的63%攀升到83%,海外占比提升。“這也是儲能毛利率保持穩定的主要原因。”
今年前三季度,國軒高科動力和儲能電池總出貨量約63GWh,同比增長近50%,其中約30%流向了儲能電池。公司稱,儲能業務增長受益于儲能相關政策發布后驅動的市場化轉型,經濟性配置成為核心驅動力,國內大儲市場增長持續性較強,需求持續釋放。
光伏鋰電企業押注儲能
目前,國內已有不少光伏鋰電企業進軍儲能賽道,并多次公布中標大單。今年4月,寧德時代中標中核臨翔200MW/400MWh儲能電站二期,中標金額1.03億元;贛鋒鋰電、億緯動力于今年8月中標內蒙古能源集團4個儲能項目;10月,陽光電源中標中電建四川16MW/32MWh構網型儲能項目,天合儲能獲歐洲超1GWh儲能銷售合同。
那么,對于那些在儲能領域尚未布局或深耕不足的光伏企業來說,此時入局算晚嗎?
10月30日,有光伏行業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稱,“對光伏一體化企業而言,儲能經過前些年技術積累和迭代,已到厚積薄發起點,此時入局不算晚。一方面可實現垂直一體化延伸,配套下游電站EPC(工程總承包)項目,實現增收;另一方面能通過并購吸納優質儲能公司,推動儲能行業整合和優勝劣汰。”
該業內人士同時強調,“儲能并非光伏行業破除‘內卷’的唯一解,也不是最重要一環。光伏產能最終出路在開源節流,首先要拓寬全球市場和應用場景,其次通過技術淘汰落后和同質化產能”。
今年,國軒高科布局的“干元智儲20MWh儲能電池系統”,單艙能量達到20MWh,在2025年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大會上獲超3GWh意向訂單。
在此背景下,國軒高科仍在進一步布局儲能方面產能,10月28日,公司披露,目前的在產有效產能130GWh左右,到2027年公司規劃產能300GWh。結合市場需求及拓展情況,公司新增產能主要聚焦于以快充和大尺寸儲能電芯為代表的第三代、第四代等新一代電池。
田慶軍稱:“當前,遠景的儲能電芯產線正全線滿負荷運轉,需求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遠景儲能國內多個GWh級項目交付,二是海外頭部集成商全球訂單的快速釋放。”截至上半年末,遠景已累計交付了超50GWh儲能電芯產品,當前電芯出口比例超過50%。
光儲龍頭陽光電源主營業務正在向以儲能為主導切換,并開啟了新一輪的業績爆發周期。在最新的投資者交流中,陽光電源預計今年全年儲能出貨量在40GWh~50GWh,并預計明年全球儲能市場依舊能保持40%~50%增速。
光伏、風電企業入局儲能,對儲能企業帶來的并非全是競爭。前述光伏行業業內人士表示,“光伏、風電企業進軍儲能,不僅能為儲能行業帶來增量下游市場,也能推進產業并購期間優勝劣汰,倒逼儲能企業提升技術與服務能力”。
10月30日,德業股份董秘劉書劍向記者稱:“過剩產能要靠新增需求消化,算力快速發展會帶來儲能需求快速增長,電力是算力基礎。”他還透露:“服務器電源只是我們考慮的方向之一,跟逆變器技術存在一定的共通之處,SST(固態變壓器)除用于數據中心也可用于微電網場景,跟現有產業比較協同。”
主營光伏逆變器的錦浪科技,今年上半年儲能逆變器實現營收7.93億元,同比增長313.51%,是公司增速最快的業務。不過,11月3日,錦浪科技證券部相關人士向記者稱,目前,儲能業務以儲能逆變器為主,暫未有新的儲能方向業務規劃。
承接光伏產能作用顯現
光伏組件、鋰電池產能過剩是行業長期痛點,儲能爆發成緩解壓力重要力量。儲能系統主要以鋰電池儲能為主,光伏逆變器技術與儲能變流器(PCS)同源,光伏、鋰電企業剩余產能理論上可向儲能領域轉移。
陽光電源指出,“在新能源達到一定比例后,需要靠儲能來平衡,儲能增加后又給新能源帶來新的發展空間,新能源和儲能基本上是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邏輯,這個邏輯也一直在歐洲、美國、亞太等很多市場演繹”。
此供需格局下,儲能承接光伏鋰電優質產能作用顯現。國軒高科今年前三季度動力及儲能總出貨量63GWh左右,約30%流向儲能領域。公司稱,儲能電池訂單充足,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同時為未來產品迭代做好準備,正加速推進唐山、金寨等基地的儲能產能擴建。
儲能行業高速增長中同樣暗藏風險。田慶軍向記者強調,“2025年將是儲能行業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轉折點。當前,行業仍需警惕非理性低價競爭帶來的系統性風險。據我們了解,近三分之一的系統集成商正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這種惡性競爭模式已開始向海外市場蔓延。這不僅嚴重威脅儲能電站的安全與效益,更可能削弱中國企業在全球儲能市場的領先地位”。
為引導行業健康發展,田慶軍提出三方面建議:“首先,堅持質量底線,構建良性生態。市場爆發期更應把產品安全與可靠性放首位,堅決抵制以犧牲質量為代價的低價競爭;其次,加快技術迭代,推動降本增效。當前行業經歷300+Ah向500+Ah及更大容量電芯技術躍遷,新一代電芯有望降低系統成本約40%,推動大容量電芯規模化應用是儲能平價關鍵路徑;最后,完善產業機制,引導有序發展。建議建立產能預警體系防范無序擴張,同時加快完善電力市場規則,通過現貨交易、輔助服務等多元化收益渠道,構建‘優質優價’市場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