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帶您飛越山海,抵達遠方。曾幾何時,我們早已習慣把乘機視作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的出行,難免步履匆匆;我們也寧愿簡單地把飛機當作出行工具,難免興致索然。
航空帶您看遍世界,體驗別處。又有多少個日子,我們或者視機場為一次匆忙之旅的起點,只想快速抵離;或者把它看作一個因告別而傷感的地方,卻忘記了這里會見證很多美好,甚至講出很多故事。
而這些平凡的體驗正隨著航空與旅游、商業、文化的生態融合而悄然發生改變,客艙變成了一個有趣而生動的文化空間,機場逐漸成為一個體驗文明與舒適購物的特色場所,手中握著的機票自帶旅游景點的微笑,本子里的行程清單全是航旅的打卡勝地。
“航空+”也超越了出行舒適便捷的需求,讓出行多了意愿、多了期許,更多了收獲。如今的飛行給了我們“慢下來”看世界的可能,給了我們“靜下來”體驗美好的機會,給了我們可以“愛上一切”的心理空間。
政策支持 收獲可喜變化
近日,東航與星巴克中國聯合打造的MU5814云南咖啡主題航班從上海虹橋國際機場飛抵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其以“每一杯,有云南”為設計理念,將云南咖啡文化融入空中旅程。旅客在飛行途中品嘗一杯正宗波旁咖啡豆特制的冷萃咖啡的同時,還能獲贈主題頸枕、聯名徽章、咖啡手冊等專屬伴手禮。
該航班是“航空+文旅”融合創新、人文關懷與地域文化深度結合的主動實踐。這與云南省政府多年來致力于打響“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品牌密不可分。云南省全面整合資源,推動航空與旅游深度融合。“云南省擁有6項世界遺產、8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777個中國傳統村落、624個國家A級旅游景區。2024年,全省實現旅游總花費1.14萬億元;過境免簽擴展到9個州(市)并延長至240小時,接待入境過夜游客數量增長168%,旅居人數達389.75萬人次。麗江、大理、西雙版納等地成為航旅融合發展的典型范例。”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
MU5814云南咖啡主題航班為云南咖啡呈現的視覺元素(東航供圖)
讓世界各地更多的人體驗“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離不開民航的支持,日益完善的航線網絡和持續增加的航班頻次正將更多的人帶到云南。云南省優化“機場+文旅”產業布局,則為航旅融合提供了新契機。
目前,云南省共有15個民用運輸機場,開通航線553條,通航城市達177個,昆明至南亞、東南亞地區客運通航點共計26個。云南省政府已將推進“航空+旅游”深度融合,持續加大機場、航企、旅行社與在線旅游平臺的合作力度作為重點工作。
![]()
旅客在主題航班上品嘗云南咖啡豆制作的冷萃咖啡(東航供圖)
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頂層設計帶來的是航旅的資源整合。近來,一批批飛往江西上饒的旅客手持“全景上饒”旅游手冊,臉上洋溢著對三清山、望仙谷的向往。這是上饒市政府建立“民航發展政府化、航線開辟市場化、機場運營專業化”的新模式后,發生的“客源外流到旅客回流”的可喜變化。
為充分開發旅游資源,上饒市政府兩年前成立相關旅游公司,深耕航線開辟與旅游運營,形成航旅協同的市場化主體。短短兩年間,上饒三清山機場通航城市從2023年的7個增至目前的16個,與北京、成都、深圳等城市實現高頻直飛,為上饒城市發展開辟了空中通道。
從客源外流到旅客回流,關鍵在于打破航空與旅游的壁壘,這是上饒航旅融合的核心密碼。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專業運營”的創新機制,上饒三清山機場實現了從單一運輸向綜合服務商的轉型。上饒市政府還整合酒店、景區、交通資源,推出“機票+門票+酒店”一站式產品,游客購買套餐即可享受三清山索道優先、望仙谷夜游專屬通道等權益。航旅深度融合讓上饒旅游的“朋友圈”越來越大,2025年上半年組織出入饒團隊游客2.5萬人次,帶動航空游客15.66萬人次;望仙谷、婺女洲等景區旺季日均接待量突破2萬人次。
今年火熱的航空研學這一新興航旅融合模式也得益于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2024年底,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下發《關于促進旅行社研學旅游業務健康發展的通知》指出,建設一批主題特色鮮明、課程和師資支撐有力、配套服務完善、綜合效益突出的優質研學旅游營地基地,培育一批優質研學旅游品牌和企業,打造一批優質研學旅游產品。
同程旅行數據顯示,今年暑假期間,該平臺上的研學旅行產品預訂量同比增長翻番。除了探秘自然、紅色之旅、探尋歷史等主題,航空研學也成為頗具吸引力的選擇。走進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研學基地,體驗“發現興世界”研學產品成為今年旅游新時尚。
伙伴支持 交出雙贏成績單
在機場發生的愛情,不是只有電影《幸福終點站》中才有。來自河北的小王在上海虹橋機場參加“樣YOUNG精彩滿載而飛”第二屆品牌日活動時,不僅得到了國際特價機票,還收獲了自己的愛情,與同樣參加活動的姑娘李小姐墜入愛河。
機場與飛機是天然一體的好伙伴,是航空、旅游、交通等資源的天然交匯點,它有著打破不同產業壁壘,實現“航空+旅游”要素高效聯動的天然優勢。航旅融合發展離不開機場的助力。
旅程起點即旅程的開始。傳統機場僅承擔交通樞紐功能,而在航旅融合背景下,機場與航空公司、旅游企業等合作,將旅游體驗前置,讓旅客在機場就能感受目的地文化,提前進入旅游狀態,收獲飛行驚喜。
10月23日,同程旅行與成都天府機場聯合開展“與天府·遇世界”全球航旅嘉年華活動。活動面向國際航班旅客推出了一系列優惠,并面向境外旅客推出了四川本地特色酒店和景區預訂優惠,吸引更多旅客經由成都天府機場開啟全球之旅。機場的“大動作”直接帶來了旅客量的增長,實現了入境游和出境游“雙向奔赴”,也交出了機場與航空公司雙贏的成績單。
![]()
“與天府·遇世界”全球嘉年華線下航空市集活動現場(同程供圖)
近年來,湖南機場集團同樣致力于推動交通運輸與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在剛剛迎來的冬春航季,湖南機場周計劃航班總量達5800架次,通達國內外128個城市,重點航線湘京、湘滬、湘川、湘海實現全天候、高密度的“公交化”運營;聚焦云南暖冬特色、順延冰雪游趨勢等新開航線、加密航班,為航旅融合發展打下了暢飛基礎。
實現“航程即旅程”的無縫銜接離不開伙伴攜手前行。目前,湖南航旅融合進一步邁向一體化。湖南機場集團聯合長沙城發集團、張家界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韶山旅游發展集團等,創新推出“一張機票游湖南”航旅融合產品。旅客憑有效機票或登機牌,即可在航班起飛前后7天內,享受長沙、張家界、韶山三地多個核心景區、精品文旅演藝及精選酒店的專屬優惠,涵蓋杜甫江閣、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韶山毛澤東紀念園、《魅力湘西》、《最憶韶山沖》等知名文旅項目,為航空旅客提供一站式、高附加值的湖湘文化體驗。
機場在航旅融合中早已打破了以前被動參與的局面,而是通過“資源整合降成本、體驗升級增好感、產業聯動促循環、區域賦能擴影響”,成為連接航空與旅游的核心紐帶,最終形成“旅客得便利、航空得客流、旅游得發展、地方得經濟”的多贏局面,成為航空公司不可或缺的好伙伴。在北京—宜春航線開通之際,宜春明月山機場通過“航線開通+宣傳推廣”增強航線影響力,在機場大力宣傳“明月山溫泉+武功山徒步”的組合旅游產品,讓原本小眾的宜春逐漸成為網紅目的地,帶動當地民宿、餐飲等產業發展,同時助力航班客座率穩步提高。
手持一張機票,游遍詩意濟南。新航季,濟南機場與濟南市旅游服務中心共同推出憑登機牌免費游趵突泉景區專項航旅融合服務產品,旅客持目的地為濟南的當日登機牌或3日內抵濟登機牌可直接免門票入園,同時可獲得“一對多”的專業導游講解服務。此舉為廣大旅客打造了便捷、優質的航旅融合新體驗,進一步推動航空與地方文旅資源深度聯動。
智慧支持 探索創新模式
隨著旅客出游意愿的增強以及出游需求的細分,航旅融合早已不是“機票+門票”那么簡單,流程的精細化、線路的精準度以及服務的溫度都在旅客的考量范圍內。而滿足這些需求,越來越離不開智慧支持。
近兩年,入境游成為熱門,溫州民航抓住境外旅客探索溫州故事的熱情,打響“最溫州”文旅品牌。溫州依托民航、旅游新技術,創新出臺極具溫州特色的“十個一”便利化服務舉措。如入境來溫“一站辦理”建成綜合站點、集成服務功能,實現支付、交通、通信、文旅咨詢等服務一站通辦;航班中轉“一票到底”優化值機等服務,實現跨航企、航線無縫中轉;支付服務“一路暢通”提高外幣兌換點服務水平,通過手機實現移動支付,通過外卡POS機(銷售點情報管理系統)實現即時支付;外賓住宿“一碰入住”通過第三方平臺拓展賦能,在酒店前臺實現便捷入住;咨詢講解“一路伴游”優化“入境游”小程序線上智能講解、咨詢投訴、景區入園等服務;離境退稅“一買退稅”拓點擴圍,分批次推進離境退稅商店實現“即買即退”;行李運送“一達多通”拓展快遞公司服務功能,實現機場、試點酒店行李互通、市域運達;外賓就醫“一號暢醫”優化咨詢、標識、結算等服務。一系列智慧服務在外籍旅客心中樹立了“世界的溫州,來了都說好”的品牌形象。
新技術的支持也在旅客看不到的地方默默發揮支撐作用。
技術驅動的個性化服務成為競爭焦點。云南利用大數據分析客源結構,推出“冬游云南”“菌俏昆明”等主題產品,并借助人工智能精準推送航旅組合套餐;陜西則通過“文旅+航空”產業平臺,在西安機場T5航站樓內嵌入非遺展示、藝術表演等文化空間,打造“第一眼陜西”的文旅門戶。
![]()
西安機場T5航站樓(記者路濘/攝)
在技術賦能方面,成都雙流機場的“AR(增強現實)導航+數字孿生”系統頗具代表性。旅客通過手機掃描機場實景,即可觸發虛擬導游講解、商家優惠推送及行李追蹤服務。該技術使旅客平均停留時間延長25分鐘,帶動商業區銷售額增長18%。西部機場集團與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合作推出“入境游客大禮包”,即通過整合機場服務(外幣兌換、免費半日游)與文旅資源(兵馬俑、絲綢之路),形成“流量—服務—消費”的閉環。
綠色出行成為航旅融合的新領域。近來,國航與北京大興機場合作打造“綠色航旅走廊”,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SAF)執飛京滬航線,旅客可通過碳積分兌換景區門票或酒店優惠。數據顯示,在選擇該航班的商務旅客中,68%愿意為碳中和支付5%~10%的溢價。
航空與旅游的生態融合,通過智慧民航建設,已突破簡單的“機票+門票”組合模式,朝著通過資源重組、技術賦能與模式創新重構旅行的時空維度邁進。當飛機引擎的轟鳴聲與旅客的笑聲共鳴,當機場廊橋延伸為文化走廊時,這場“云端經濟”革命正在讓人們連接世界的方式悄然發生改變,讓更多美好的故事在飛行中書寫。(中國民航報 記者劉璐)
編輯|張 彤
校對|李季威
審核|程 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