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爆炸,豬價弱勢難改,下周繼續探底。今天咱們繼續來深度拆解這個讓整個養豬行業徹夜難眠的話題。
10月17號,最新數據顯示,全國生豬均價已經跌到11.17元每公斤。這個數字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比國慶前直接暴跌超過10%,更意味著現在的價格已經擊穿了近5年的最低點。但最可怕的是,這還不是最壞的時候。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現在的供給端已經完全失控了。表面上看,9月份各大豬企的出欄量環比下降了6.3%,但同比卻暴增26.3%。更夸張的是,光是前9個月,23家上市豬企的累計出欄量就達到了1.47億頭,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2021年全年的總量。這哪里是減產,這分明是產能大爆發。
而更讓人絕望的是,能繁母豬的存欄量依然維持在4038萬頭的高位,比正常水平還高出3.5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至少到2026年上半年,市場上的生豬供應都不會出現實質性減少。
現在的養豬行業已經陷入了一個無法破解的死循環:豬價越跌,養殖戶越急著出欄;供應越多,價格就跌得越狠。仔豬市場更是慘不忍睹,7公斤的仔豬價格已經跌到183元每頭,連成本的一半都不到。這說明整個行業對未來已經完全失去信心,沒人敢補欄,更沒人敢賭后市。
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局面?核心原因就是三個字:供過于求。飼料價格高企,防疫成本居高不下,現在養豬的綜合成本普遍在13到14元每公斤,但豬價卻只有11元左右。這意味著每賣一頭豬就要虧200到400塊錢。但問題在于,大企業有資本撐著,中小散戶卻只能硬扛。這場殘酷的生存游戲,注定是現金流不足的小玩家最先出局。
更讓人擔憂的是,現在的豬周期已經和過去完全不同了。以前行業虧損,大家就會主動減產,價格很快就能反彈。但現在,大企業虧得起,他們能扛得更久,結果就是產能去化速度遠遠慢于預期,豬價長期低迷。
那接下來豬價會怎么走?
答案很明確,繼續下跌。年底沖量、恐慌拋售、需求疲軟,這三座大山壓下來,價格根本找不到支撐。有人可能會說,腌臘季和春節備貨總能帶動一波行情吧?但現實很殘酷,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豬價不漲反跌,這已經證明消費端的拉動在巨大的供應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期貨市場更是直接給出了最悲觀的預期,生豬主力合約價格比去年高點已經跌去了40%。那什么時候才能見底?關鍵要看三個信號:母豬存欄量必須跌破3800萬頭,大企業開始主動減產,仔豬價格回到成本線以上。但現在這三個信號一個都沒出現,所以千萬別急著抄底,真正的寒冬可能才剛剛開始。
這個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洗牌,暴利時代已經徹底結束,微利甚至虧損將成為新常態。未來能夠活下來的,不是那些賭周期的投機者,而是能把成本控制到極致的生存高手。養豬這個行業再也不是隨便就能賺錢的生意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