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高院11月3日公開的案情簡訊,3日下午,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金山區人民法院)一審宣判了上海首例人工智能大模型著作權侵權案。
![]()
上海高院
《斗破蒼穹》美杜莎被“喂”給AI大模型
被告被判賠5萬元
美杜莎是知名IP《斗破蒼穹》動漫中的一個角色,原告是美杜莎角色形象的著作權人。被告公司運營國內某AI圖像生成平臺,平臺依托AI大模型為用戶提供AI在線生圖等服務。被告用戶李某是該平臺的用戶,李某截取了《斗破蒼穹》動漫中美杜莎形象圖片二十余張,做成美杜莎圖包,使用平臺“訓練LoRA”功能,將美杜莎圖包作為訓練素材投入,生成兩款美杜莎LoRA模型。經過平臺機審,被告李某將案涉美杜莎LoRA模型發布在自身賬號中。其他普通用戶使用案涉美杜莎LoRA模型時,通過輸入不同提示詞,能夠生成與美杜莎形象相同或實質性相似的各種圖片。
![]()
《斗破蒼穹》微博
原告公司主張被告李某構成不正當競爭且侵犯了原告復制權、改編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平臺存在大量侵犯原告美杜莎角色形象的LoRA模型,沒有盡到平臺責任。
被告公司辯稱作為平臺方,被告公司并不構成侵權,LoRA模型本身以及提供“訓練LoRA”功能作為技術,促進人工智能發展,并無侵權屬性,平臺及時采取必要措施,進行了下架,也及時通知了共享數據的海外AI平臺,已履行通知刪除義務。
被告李某在庭審中表示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已全面停止侵權。
最終金山區人民法院判被告李某停止侵犯原告公司所享有的《斗破蒼穹》系列動漫中美杜莎角色形象的復制權、信息網絡傳播權。被告李某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公司經濟損失3萬元及維權合理開支2萬元。
金山區人民法院認為,被告李某以商業使用為目的,在素材截取階段及LoRA模型訓練、發布及使用階段再現在先作品的獨創性表達、將“美杜莎”圖集和短視頻等素材通過網絡提供給公眾,侵害了原告對“美杜莎”作品享有的復制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被告公司提供的LoRA模型技術本身和訓練LoRA模型的功能,是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的中立技術,平臺向用戶盡到了合理告知義務,設置了投訴舉報機制和發布審核機制,在收到起訴狀后及時下架了全部美杜莎LoRA模型,并更新平臺審核機制中的篩選關鍵詞,主觀上并無過錯,客觀上盡到了“采取必要措施”“轉通知”義務,不應認定構成侵權。
AI大模型侵權糾紛高發
人工智能技術飛躍帶來版權風暴
值得一提的是,僅就《斗破蒼穹》角色美杜莎來說,該角色恐怕早已被“喂”給眾多不一樣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網絡檢索中非常容易就能搜索到大量AI美杜莎的圖片、視頻,發布者也明確標注了這是AI生成的《斗破蒼穹》里的美杜莎,其中部分AI生成內容有擦邊嫌疑,還有一些則純屬惡搞,比如AI美杜莎懷孕劇情。
![]()
網友生成的AI美杜莎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躍,人工智能大模型侵權問題日益凸顯。平臺向用戶提供人工智能大模型,用戶使用未經授權的、有明確版權所屬的美術作品“喂”給AI大模型,生成新的模型,隨后使用提示詞即可生成新的內容,并在網上廣泛傳播,這之中涉及版權方、制作者、技術提供者、制作平臺、傳播平臺、傳播用戶等眾多鏈條,侵權行為和權責的劃分變得更加復雜。為了維護版權,已有一些版權方與AI公司開戰,形成了對抗局面。
10月8日,好萊塢四大經紀公司CAA、WME、UTA及ICM Partners聯合發布聲明向OpenAI開炮,要求其立即停止Sora的版權侵權行為,迪士尼、華納兄弟、派拉蒙等美國影業巨頭隨后跟進,發布公告或直接向OpenAI發送律師函。
10月31日,日本漫畫出版巨頭集英社向人工智能公司巨頭OpenAI正式發送聲明,表示OpenAI近期公開視頻生成AI“Sora 2”后,出現了大量與集英社旗下知名漫畫角色高度相似的視頻,其中包括馬里奧、七龍珠、寶可夢等具有相當高知名度的IP形象,這些未經授權的影像,讓出版及動畫行業陷入高度警惕,對于這類AI生成內容,集英社態度強硬:“以AI學習為基礎生成的相似影像,本質是踐踏創作者的努力與尊嚴。”
![]()
11月3日,萬代南夢宮、賽游戲、東映、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等多家日本出版商聯合成立了內容海外分發協會也聯合向Open AI抗議,要求Open AI停止使用協會成員的創意作品訓練AI視頻生成工具 Sora 2。
Sora 2初期采取的是“選擇退出”策略,即除非著作權人主動要求下架,否則將認為允許利用其作品進行數據訓練。該機制效力被質疑為將維權責任完全推給了著作權人,目前OpenAI提出了“明示同意”模式,即版權方主動授權AI平臺使用其作品進行訓練或生成內容,然而,這一轉變似乎無法追溯解決已發生的侵權問題。著作權人對于其作品是否被用作訓練數據,實際上已失去知情權,使得維權變得尤為艱難。OpenAI提出的是“IP分成”收益機制也被質疑,認為難以精準追蹤視頻中使用的授權元素,很難確認分成比例,技術溯源也困難重重。
雖然都亮出了法律武器,但不得不承認的侵權內容還是很多,傳統版權體系面臨極大挑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術迭代使版權侵權從個別性、偶發性問題轉變為結構性、系統性風險,如何建立權屬明晰的AI版權治理體系恐怕并不容易。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校對 陶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