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于明年11月重返中國、“花落”深圳,是深圳這兩天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
這不僅是深圳的榮譽,也是中國向亞太展示新時代開放格局的重要契機。深圳可以在會議中扮演“雙重角色”——既可以展示“中國的深圳”,也可以展示“通過深圳看到的中國”。
對這一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深圳應怎樣把握才能不負眾望?接下來一年應重點做哪些準備,以及如何在未來兌現更多發展利好?
圍繞這些問題,第一財經采訪了多位資深人士。相信他們的觀點能給即將與這場盛會產生聯系的各界以有益啟發。
通過深圳向世界展示中國
聯合傳訊香港有限公司合伙人韓冰長期參與APEC項目,包括科技創新政策伙伴關系機制(PPSTI)、婦女與經濟政策伙伴關系機制(PPWE)、數字經濟指導小組(DESG)等,多次帶領韓國、俄羅斯、泰國等多個APEC經濟體代表團訪問深圳。
他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稱,深圳APEC的舞臺,讓世界看到的將不僅是一座城市的現代化,更是中國開放、創新的國家氣質。通過舉辦APEC會議,深圳可以發揮連接中國與亞太的橋梁作用,成為中國理念與亞太合作的“城市接口”,既輸出中國經驗,也引入國際合作資源。
韓冰建議以科技敘事打造“深圳故事”:APEC會議期間,深圳可考慮主動輸出科技與生活融合的城市故事,展示AI、綠色制造、數字經濟、跨境電商、低空經濟等領域的應用場景。“深圳可以讓世界看到一種新的中國敘事——科技創新不只是生產力,更是一種與APEC各經濟體共享的公共價值。”
泰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署首席研究員賈圖蓬·欽榮魯昂曾多次參加APEC會議,親眼見證了選擇一個兼具創新性和包容性的主辦城市的重要性。在他看來,深圳無疑是2026年APEC會議的理想之選,它不僅象征著中國的快速轉型,更是深化區域合作的門戶。
賈圖蓬的爺爺輩是客家人,自己也曾到過深圳。他對記者表示,深圳擁有令人矚目的基礎設施、充滿活力的科技生態系統和前瞻性的發展戰略,這些都與APEC倡導的理念不謀而合。只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深圳不僅能夠成功舉辦領導人會議,還能為其他城市如何利用此類活動推動區域長期社會經濟發展樹立新的標桿。
國家高端智庫、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財稅貿易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韋福雷認為,深圳可以“軟硬結合”開展APEC會議準備工作,充分利用重大主場外交展現深圳氣質、深圳科技、深圳標準。
“一是在硬件方面,結合深圳產業和技術創新的優勢,做好會議場館及相關配套設施的智能化和綠色低碳化升級,打造中國技術創新、生態文明的展示窗口;二是在軟實力方面,策劃具有深圳特色的科技和文化活動,積極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無人車、無人機等科技創新成果的應用,輸出深圳綠色低碳相關標準,提升深圳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韋福雷說。
讓來賓更輕松感受深圳
除了APEC會議本身,城市體驗同樣決定國際印象。韓冰認為,深圳可以從細節出發,提供更友好的國際服務環境。
例如,可為來訪代表提供多語種城市生活指引,涵蓋交通、支付、醫療、文旅等,包括微信、支付寶、滴滴、高德地圖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指引,讓國際嘉賓更便捷體驗深圳的智慧生活。同樣曾多次參加APEC活動的泰國國家能源技術中心研究員坎帕納特·席爾瓦,也提出類似建議。他希望深圳APEC做好多語種服務,確保沒有語言障礙。
還可設計夜間文化體驗,讓代表在會后能真正感受城市溫度。韓冰注意到,APEC的很多代表白天都在參會,晚上才有機會從其他角度認識所在城市。深圳完全可以通過夜市經濟、深圳灣海濱騎行、創意市集等活動,讓國際嘉賓從城市的夜色中感受創新與活力。這方面,此前在北京參加APEC研討會的代表給過韓冰很好的反饋。
長期致力于中俄交流的莫斯科國立大學科技園副總經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經濟學副教授瓦西里·彼得列琴科告訴記者,每次來到深圳都會驚嘆這個城市。借著舉辦APEC會議的機會,希望深圳可以重點做這些事:
一是舉辦前瞻性研討會,以探討戰略性地調整技術發展方向。這對所有經濟體都具有巨大價值;
二是舉辦未來領袖研討會,邀請30歲以下的創業者分享他們的愿景;
三是建立支持所有語言的創新產品在線展示平臺,促進技術交流;
四是舉辦關于人工智能發展方向的研討會,這點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緊迫性。
讓會議更具“深圳特色”
APEC的初心是促進區域貿易和投資便利化,而深圳乃至整個廣東,恰好擁有這一領域的天然優勢。從跨境電商到智能制造,從供應鏈金融到物流基礎設施,深圳具備推廣可持續創新數字貿易的能力。
韓冰認為,深圳可以通過APEC平臺推動數字貿易規則協同,建設更綠色、更韌性的供應鏈體系,為亞太地區企業參與國際貿易提供新通道。例如,可以在會議期間展示深圳企業在數字供應鏈、智能物流、綠色包裝、清潔能源運輸等領域的創新案例,讓深圳經驗成為APEC貿易合作的中國樣本。
此外,深圳的創新活力不僅來自大企業,也來自無數中小微企業和創業者。在深圳APEC活動中,可以更多地讓中小微企業、女性創業者和青年創業家、科學家參與,讓會議更具“深圳特色”,展現基層創新的生命力。韓冰之前參加的多個APEC項目,都是大企業代表發言為主,他希望這一點在深圳可以改善。
而在APEC會議之后,應推動成果制度化、項目化,真正形成可持續影響。韓冰說,深圳可結合自身產業優勢,在APEC不同工作組申請或牽頭相關項目,例如數字經濟組、中小企業組、科技創新組、女性與經濟組、能源組、健康組等,把會議影響力延伸到機制層面,讓“一次會議”成為“長效機制”,讓“一座城市”成為“區域樞紐”。
坎帕納特·席爾瓦認為,深圳的優勢在于科技,“如果參會代表能夠親身體驗先進技術,例如高鐵、eVTOL城際‘空中出租車’(該項目暫未商業化——編者注)等,將會更有價值。”
他還告訴記者,凈零排放是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標,深圳APEC也可將此作為活動主題之一。
抓住商業機會兌現發展利好
APEC會議無疑會給深圳帶來長遠利好,如何兌現?韋福雷認為,應發揮深圳的創新和產業優勢,推動高水平國際合作,助力亞太國家可持續發展,提升深圳經濟發展增量。
他列舉了三大方向:首先是促進產業國際合作。通過共建產業園等方式,推動與亞太國家開展產業合作,加快新能源汽車、光伏、鋰電池等“新三樣”為代表的產業走出去。
其次是推動國際消費。通過會議期間的系列活動擴大深圳科技時尚、文旅體驗等IP的國際影響力,將會議紅利轉化成常態化國際游客常量,以國際消費提升深圳全球標桿城市的含金量。
再次是輸出深圳標準。通過會議場景的展示,輸出深圳綠色低碳、科技產業相關標準,以深圳標準帶動深圳產業走出去,助力亞太地區可持續發展。
韓冰建議,在APEC會議各類平行會議、展覽、對接活動中,設置相關創新專區,鼓勵國際機構與深圳本地孵化器、創投基金建立合作,希望APEC的每一次討論,都能看到來自深圳的解決方案、中國的智慧樣本。
此外,深圳在國際化服務體系上已經具備良好基礎,不僅可以幫助深圳企業“走出去”,也能為APEC各經濟體的公私營機構“走進來”提供橋梁。
不久前,韓冰帶領的一個俄羅斯代表團,就對深圳“政企協同”推進中外合作的高效執行力印象深刻。未來可以借助APEC會議,讓這種雙向合作機制更加系統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