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下午,馬來西亞華文作家黎紫書在北京PAGEONE書店與三位青年作家——遼京、阿依努爾·吐馬爾別克、孔孔展開了一場題為“偶像讀完了我的作品”的文學對談。活動由黎紫書主持,四位嘉賓圍繞寫作歷程、文學評論、家庭敘事與編輯合作等話題展開了深入交流。
![]()
活動現場。
我們為什么寫作
阿依努爾·吐馬爾別克是一位來自新疆的哈薩克族寫作者,也是一位北漂的單身母親。她的非虛構作品《單身母親日記》近日在北京十月文藝出版。活動現場,阿依努爾回顧了自己從草原生活到北京求學的經歷。在外求學時,出于紓解思念家鄉的孤單之感,她萌生了寫作的想法,寫下一系列草原生活的散文。“當我拿起筆,寫下祖父的葬禮時,那一刻我如有神助,甚至覺得祖父的靈魂帶著我去寫。從那時起,我決心要成為一個作家。”自此,盡管生活時有動蕩和忙碌,阿依努爾仍堅持在碎片化的時間里寫作。她稱自己有“斷斷續續的雄心”去成為一個真正的作家,盡管在這條路上也許會跋涉許久:“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寫出真正的作品,但是我已經在以作家的標準去要求自己,遲早有一天我會寫出無愧于自己的作品。”
![]()
阿依努爾·吐馬爾別克
青年作家孔孔的長篇小說《我見夕陽與朝陽無異》近日也在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此前,該作品獲得臺積電文學賞·正賞。談及創作經歷,孔孔回憶童年讀格林童話等故事集的經歷,“好像人類被設定的程序就是對故事有天生的好奇或者癡迷,我們會從故事當中認識這個世界”,正是在書籍和故事中,她認識世界并形成對文學從一而終的興趣。孔孔認為,寫作雖有困難,卻能讓她感到安寧與平靜,因此她在創作中并不明確帶有要寫出什么特別作品的志愿,而是意圖在寫作中獲得平和的心態。就像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源于一個短篇的不斷擴展,她的寫作是不斷拓展開來的,最終不斷接近她腦海中的人物、形象與聲音。
![]()
孔孔。
活動前一日,遼京的長篇小說《白露春分》獲得2025寶珀理想國文學獎首獎。近日,她的新作《在蘋果樹上》一經出版即引發讀者關注。遼京坦言,比起獲獎帶來的喜悅,她更注重寫作過程中的自我滿足:“寫作的快樂在寫的過程中就已經得到了。”她享受一邊書寫一邊發現的“游戲”,而非按既定藍圖來機械推進。對于遼京而言,寫作的動機不在于外界的肯定,而在于內心的表達與探索。“我不是一個胸有成竹的寫作者,我更希望書寫與思考并行,能夠在寫作中不斷發現美麗的空白并給予解答。”
![]()
遼京。
如何看待外界的聲音
當被問及如何面對他人的評價時,作為創作新人,阿依努爾談到,自己時常受到鼓勵與寬容,也珍視屬于專業創作者尖銳的批評。“在這個時代,泛泛地讀一個人的作品都是很奢侈的事情,更何況認真地讀完給出評價,而且是很用心的評價。”她認為尖銳的批評如同武林秘籍,是最有幫助的,能夠助力寫作者突破局限。
孔孔對評論持開放而冷靜的態度。她坦言自己面對否定的評論時也會生氣,但互聯網時代,任何喜歡或不喜歡的聲音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同時,她也會有差別地看待評論,如果是用心讀完書的讀者或評審給出有邏輯、有思考、有判斷的評價,她會認真閱讀并尊重,而許多評論并不具備參考價值,她則會選擇性忽略。
遼京則玩笑說自己“油鹽不進”,她認為寫作的快樂本身已足夠,她所享受的是書寫的過程。而當收到讀者的共鳴時,她便會十分感動:“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有一些相似的時刻,這些時刻通過文字而被喚起、共振,我創作的快樂好像也由此傳達給別人,這是一個很完滿的結果。”
![]()
黎紫書
作為一個成熟的創作者,黎紫書則以更特別的視角看待評論。在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美學標準與創作體系后,她不再追求批評帶來的進步,而是尋找知音。那些能看穿她用心的評語,讓她感到在世上有同行者。她喜歡研究人,“閱讀這件事會暴露這個人自己是如何養成的”,對作品的評價不一定能反映作品的質地,卻能體現評價者的性情。同時,她鼓勵年輕作者不要太在意評論,而是“到最后要知道自己完成的是什么”,新作家可以反抗既定的文學標準,展現創作上的追求與野心。
家庭記憶到文學表達
黎紫書注意到,在場三位作家的作品都與家庭有關。在談及這一問題時,孔孔直言自己并未刻意局限于這一主題,但在創作過程中卻逐漸意識到家庭或許比自己所認為的要更深刻、更復雜。“家庭是一個小世界”,大家的聲音、大家使用的語言最終會緩慢地形塑一個人。家庭給了孔孔很多新的思考:“我原來想要擺脫家庭的影響,但現在反而覺得這一場域還有很多空間,能夠讓作家不斷思考挖掘并再度創作。”
遼京在《白露春分》與《在蘋果樹上》中均以家庭為背景,但敘述者的語言有所變化。《白露春分》的故事離遼京本人更近,但她使用了更有距離的敘述語言,因為她希望“跟自身記憶和經驗有很深關聯的小說不要成為作家本人的沙盤”,而是讓人物擁有自己的生活軌跡,在故事中不斷發展、變化、成長。《在蘋果樹上》這部作品中,她則嘗試用第一人稱寫一個陌生的故事,把自己穿進別人的皮膚,用陌生的視點來突破主題的邊界,不再一成不變地書寫家族史,而是克服重復書寫的厭倦,于獨特的嘗試中獲得全新的體驗與愉悅。
阿依努爾的《單身母親日記》作為一部以個人經歷為基礎的真誠作品,她認為這部作品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發生,并在許多時刻給予了她出乎意料的溫情。在書寫中,她通過文學化的加工處理將個人經歷轉化為具有張力與結構的敘事,并從中回望家族與父母的愛,觸碰與母親之間時而沖突、時而和解的感情流動。“一開始我只想寫屬于我自己的故事,寫著寫著就開始拓展,寫到另外一方的故事,最后又寫到我父母。直到今天我跟父母也沒有聊過這部作品,我不知道他們如何看待這件事,但我想他們是為身為作家的我感到驕傲的。”
與編輯的合作和共同成長
當黎紫書問到理想中的編輯時,幾位作家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孔孔認為編輯最重要的是能真正讀懂并喜歡自己的作品。“如果編輯出于其他目的出版你的書,但不真正認可你的作品,合作會很困難。”而遼京對作家與編輯的合作抱著輕盈簡單的想法,與編輯的合作也常常十分順暢,同樣的,她希望編輯能夠喜愛自己的作品,笑稱理想狀態是“像遺稿一樣完整,無需改動”。而阿依努爾則感激編輯對自己的修改意見,認為自己的作品在編輯的建議下一步步調整結構、避免說教,最終在共同進步中完善了更好的作品。
黎紫書在分享自己選擇編輯的標準時直言,自己是有要求的。她最在意的是編輯是什么樣的人,是對方的行事態度、處理書籍的態度,當初選擇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來出版《流俗地》也正是因為編輯的用心、沉穩、尊重、不打擾。“所有的作家都是一樣的,我們都覺得交出去的稿子就是它應該有的最好的樣子,即使一個符號、一個單句,都有我們認為它應該長成那個樣子的意義。”
![]()
活動合影。
在讀者互動環節,多位讀者就寫作與生活的平衡、青年寫作的困境、出版路徑等話題向三位青年作家提問,現場交流熱烈而真誠。這場對話如同一場溫暖的接力,向讀者描摹了創作者在文學之路上的心路歷程,不僅展示了不同世代作家的寫作思考,也為年輕創作者提供了切實的借鑒與啟發。
Q&A
現在在寫作過程中是否還會面臨焦慮以及沒有辦法尋找到意義感時刻?在生活過程中如何找到平靜感和生命依托?
遼京:我自己是比較規律的生活狀態,如果沒有別的事情,我每天都會寫一點,對我來說寫作就是挺重要的錨點。寫作讓我穩定,哪怕不能出門,只要今天寫了一點,這一天也沒有虛度,這會讓我的焦慮有所緩解。如果你覺得生活中好像充滿了焦慮,那就找一件每天都能做一點點又不需要占用太多時間的事情,好像一個扣子扣住或者一個支點立住,這是我的想法。
阿依努爾:我二十多歲的時候畢業留京工作,作為一個邊地小鎮的女孩,我覺得這個城市太大了,我就像一只不安分的螞蚱一樣,內心充滿焦慮。在經歷了生活的動蕩后,我更加渴望平靜的生活。后來女兒到北京讀書以后,我開始進入比較規律的生活。每天早上騎電動車送女兒上學后去上班,車筐里放著稿子,我和千千萬萬勞動者一樣迎著朝陽往二環奔波,那時我感覺內心非常安定,我覺得我建立起了一個非常平淡但是非常安穩的生活。所以我想,要到一個年齡,慢慢地生活就會建立起一種秩序。
孔孔:我還沒有找到那種平靜的心態和生活。但生活不是生活方式,它是沒有模板的,一切都應在具體的生活里體會。一些日常生活的細節,包括出門散步或者吃飯,包括寫作,這些東西能給人一種持續的力量。有時候對生命的困惑不需要一蹴而就的答案,而需要我們每個人具體地去生活,去體會。
如何看待“書寫自我”與“到生活中去”的辯證關系,什么才是值得書寫的生活?
遼京:從書桌到飯桌的生活也是生活,每天奔波忙碌的生活也是生活,重要的是你的視角——你從生活中看到了什么?文學中的生活透過生活看到背后的影子,小說不需要解決問題,但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把問題呈現出來。這些問題可以是提給自己的,也可以是提給所有人的,問題的答案或許永遠不得而知,但答案本身就是我們所要書寫的那些現實的影子。
孔孔:我不認為自我和生活是對立的,如何在小說中表達我所經歷的世界,才是我一直要去思考的問題,我想通過創作去回答這個問題。對我來講,包括生活、包括自我,可能我們需要花一輩子才能真正理解這些特別習以為常、特別熟悉的詞語,但我們用的時候根本沒有仔細想過它的意義,反倒是很容易被它影響,其實這種影響如果拿到創作中,是沒有太大必要的。
阿依努爾:生活早已給我們足夠的酵母。有些寫作者終生過著簡單的生活,卻寫出了偉大的作品。我也是在回看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原來擁有如此豐富的人生經驗,身邊的每個人都如同一部史詩,我生活在一座富礦中,有許多觸動人心的故事值得記錄。因此年輕作家不必過于焦慮,到了生命中的某個階段,我們會發現自己所擁有的積淀與思索已足夠豐厚。
青年寫作者應如何走上寫作的路徑?
遼京:首先你要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其次你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發表的平臺,它也許是網絡的,也許就是你的豆瓣日記。如果你覺得投稿或者紙質期刊遇到困難的話,也可以嘗試用別的渠道。所以寫出好作品,找到適合的平臺展示才是成為作家最重要的環節。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黃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