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質,是煤炭企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線”,更是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贏得話語權的核心籌碼。今年以來,華陽一礦立足長遠發展戰略,將煤質提升貫穿生產全流程——從井下源頭嚴管控,到洗選環節精加工,再到全鏈條檢測監督,以“繡花”般的精細功夫破解煤質難題,用實打實的行動詮釋“品質為先”的發展理念,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筑牢堅實根基。
源頭筑牢防線
寧可少產一噸煤 不讓一塊劣煤上井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寧可少出一噸煤,也不能讓一塊不合格的煤上井!”這是華陽一礦綜采四隊隊長王建軍常掛在嘴邊的話。
8月15日四點班,綜采四隊作業的15411工作面突發狀況——35至37架處揭露斷層構造,煤層底矸厚度從原本的5厘米驟增至20厘米。“當時煤機切割時阻力突然變大,煤流里的矸石肉眼就能看到在增多,我心里立刻警鈴大作。”王建軍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仍記憶猶新。
他當機立斷暫停生產,帶領技術骨干沿著工作面逐架排查,最終鎖定問題根源:斷層導致煤層結構發生變化,大量矸石混入原煤。隨后,王建軍連夜牽頭制定“分層切割、分段清理”方案:先精準調整采煤機截割高度,只開采上層純煤;再通過打眼放炮作業,安排專人將下層矸石單獨清理,從源頭切斷矸石混入。
方案實施后,工作面原煤含矸率顯著下降,但每日產量卻減少了500噸。面對工友的不解,王建軍給他們算了一筆“長遠經濟賬”:若放任矸石混入,不僅會增加后續洗選成本,還可能導致商品煤質量不達標,進而失去客戶信任,那損失可就大了。一番耐心講解后,煤質優先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大家從“被動執行”轉變為“主動守護”。
為讓煤質管控措施真正“落地生根”,華陽一礦還創新推出“煤質積分制”:為每個班組建立專屬“煤質積分臺賬”,井下采樣員每天對各工作面原煤進行抽樣檢測,根據含矸率、水分等核心指標打分,積分直接與班組獎金掛鉤,激發了全員齊抓共管煤質的內生動力。
車間精雕細琢
給煤炭“精細洗澡” 實現原煤“蛻變升級”
![]()
“洗煤就像給煤炭‘洗澡’,既要徹底洗去雜質,又要精準保留精華,容不得半點馬虎。”在華陽一礦選煤廠全入洗車間,洗煤工崔錦生緊盯著操作臺上的實時數據,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敲擊,精準調整系統參數與介質礦粉添加量。
今年下半年,華陽一礦選煤廠面臨一場“硬仗”:井下多個隊組過構造,原煤煤質波動劇烈——時而灰分偏高,時而水分超標,直接導致精煤產率不穩定,影響產品品質。
為破解這一難題,選煤廠副廠長高鵬飛帶領技術團隊成立“洗煤工藝優化小組”,技術員王利萍作為核心成員,首先對原煤性質進行全方位分析:每天采集不同工作面的原煤樣品,在實驗室進行灰分、水分、可選性等指標檢測,建立起翔實的“原煤性質數據庫”。經過一個月的數據分析,團隊終于找到關鍵癥結:當原煤灰分超過18%時,傳統“重介質分選+浮選”工藝無法有效降灰;當原煤水分超過12%時,篩分效率會下降30%。
針對這兩大痛點,團隊量身定制“分質分選、動態調整”解決方案。針對高灰分原煤,在重介質旋流器前新增“預先脫泥”環節,通過高精度脫泥篩將原煤中的細泥提前分離,再用煤泥水回收系統對細泥進行集中處理,使進入重介質分選的原煤灰分降低4至6個百分點,為后續洗選“減負”;針對高水分原煤,將振動篩振幅從3.5毫米調整至5毫米,同時在篩面加裝“防粘黏涂層”,有效解決原煤粘篩問題,使篩分效率提升至92%,確保原煤分選更精準。
不僅如此,華陽一礦選煤廠還完成了智能化升級改造,引進“煤質在線監測系統”——在主洗、浮選、產品倉等關鍵環節安裝在線檢測儀,實時監測煤質指標,并將數據同步傳輸至中央控制系統。系統可根據數據變化自動調整設備參數,實現實時監測、動態調控。“以前需要人工每小時采樣檢測,不僅耗時,還可能錯過調整最佳時機;現在數據實時更新,調整更及時,商品煤發熱量始終穩定在5500大卡/千克以上,精煤質量穩定性大幅提升。”高鵬飛自豪地說。
全程“把脈問診”
嚴守最后一道防線 匠心呵護“陽優”品牌
“每份煤樣都代表著企業的信譽,檢測數據必須零誤差、零瑕疵。”在選煤廠質檢站,煤質化驗員梁利青正對當天的第15批產品煤樣進行檢測。
每天清晨6點,當天色還未亮透,質檢站的采樣員就已背上工具包,分赴井下工作面、洗選車間、產品倉等多個采樣點。“采樣必須嚴格遵循‘三點采樣法’——每個采樣點采集3個子樣,混合后縮分至1千克,確保樣品具有代表性,不能有絲毫偏差。”采樣員崔鵬飛說。
煤樣帶回實驗室后,一場“精準檢測戰”隨即打響:在灰分檢測室,煤質化驗員吳亞娜將煤樣放入馬弗爐,在815攝氏度的高溫下灼燒4小時,隨后用萬分之一精度的天平稱重,精準計算灰分含量。“灰分檢測誤差不能超過0.2%,哪怕是天平上的一粒煤塵,都可能影響結果。”吳亞娜說,每次檢測都會做平行試驗,若兩組數據誤差超過0.1%,就必須重新檢測,直至結果一致;在發熱量檢測室,煤質化驗員閆云正操作“全自動量熱儀”對煤樣進行檢測。“發熱量是客戶最關心的指標之一,直接關系到產品定價,必須精準再精準。”他介紹,檢測前會先對量熱儀進行“標定”,通過標準物質校準儀器,確保檢測誤差控制在50大卡/千克以內。
同時,選煤廠還成立“煤質監督小組”,建立“預警機制”:由廠領導帶隊,每周對重點環節進行突擊抽查,不僅核查檢測數據是否準確,還會檢查采樣是否規范、檢測是否合規、前期問題是否整改到位。“一旦發現數據異常,我們會立即向生產、洗選部門發出預警,跟蹤整改情況,直到徹底解決。”質檢站站長趙全生說。
從井下源頭的“嚴防固守”,到車間洗選的“精雕細琢”,再到檢測監督的“全程護航”,華陽一礦以“全鏈條、精細化、嚴監督”的煤質管控模式,走出了一條“以質取勝”的發展之路。下一步,華陽一礦將繼續深耕煤質管理,推動煤炭產業向“高質量、高效益、高附加值”轉型,讓“陽優”品牌在市場競爭中更具底氣、更有分量。
文 / 李東臻 通訊員 張鈞凱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