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水災、火災、蝗災,有人聽說過熊災嗎?
這是最近發生在日本的真事,截至上月底,日本今年因熊襲擊致死人數已達13人,比之前的數據增加了一倍還要多。11月3日,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發布消息,提醒領區內的中國公民注意防范熊襲擊。
部分地區在三天記錄了近900起熊類目擊事件,當地人開玩笑地說,出門碰見熊的概率比碰見初戀女友的概率還大。
一位82歲的老年女性在家門口遭遇了熊襲擊,甚至有專家判斷,這是“從一開始就以吃人為目的”的攻擊行為。這樣的案例在此前130年日本記錄的相關案例中從未出現。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日本政府確實對于突如其來的“熊災”顯得有些迷茫。
哪來的熊,就往城里進?
數萬年前,日本列島與亞洲大陸相連,熊類通過陸橋遷徙至日本。熊類被困在島上獨立進化,并在漫長的歲月中適應了日本多山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獨特的生存策略。
熊不僅是日本本國的,還分成不同品種,靠北方在北海道地區的熊為日本棕熊,站起來能有2.3米,體重最大能有250公斤;靠南方的熊為日本黑熊,站起來和成年男性差不多高,體重也比北方的兄弟輕一些,能到120公斤左右。
無論是棕熊還是黑熊,站起來給人一個大嘴巴,人也是扛不住的。
此前,日本環境省發布的一份調查資料顯示,在過去的50年間,熊類棲息地不斷增加,熊類的數量也不斷增加,每年全日本各地幾乎都有熊類目擊事件發生。
![]()
日本岐阜縣白川村,熊出沒指示牌 圖/視覺中國
與很多國家相似,熊這種本土動物在日本也經歷過從敬畏到沖突再到保護的三重變化。
在歷史上,日本將熊視為神圣的動物,至今部分宗教與祭祀活動仍然與熊有關,但隨著農業發展和人口增長以及城市化的進程加速,熊類與人類之間的沖突便開始頻繁爆發。
在20世紀初期的一段時間,日本將熊視作威脅,采取了積極的圍剿策略,甚至在1966年還專門設立了“春季野熊驅除制度”,說白了就是“一年一度宰熊大會”。
就這么宰了好幾十年,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突然發現宰得有點狠了,熊的數量銳減,隨之對熊的態度從根除轉為了保護。從那時候起,日本熊的好日子算是來了。
各地熊的數量開始變多,入侵人類居住地的情況也就隨之增加了,但從數據上看,雖然每年日本各地都有熊類目擊事件發生,但都沒有今年明顯。
熱得睡不著覺
對于熊類今年大面積進城并出現傷人的情況,日本本國研究人員表示,其核心原因或許與氣溫升高,熊類冬眠時間減少有關。
根據日本氣象廳報告,北海道等地的氣溫較30年前上升約2.4攝氏度,這就導致熊類冬眠的時間縮短了。與此同時,日本熊類主要食物為山毛櫸與白橡木果實,而今年出現了大面積山毛櫸與白橡木歉收的情況,這直接影響了熊的食物來源,也間接導致它們與人類活動的沖突加劇。
簡單來說就是,日本熊面對的問題便是,熱得睡不著覺,餓得吃不上飯。
對此,青海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劉炎林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熊類動物的冬眠并不是字面意義上的睡一個冬天,更像是“假冬眠”。倘若氣溫較高,能吃的東西較多,受到外界干擾,它們可以隨時從“冬眠”中醒來。
而且作為機會主義的雜食性動物,熊有相當強的學習能力,能夠想方設法去尋找食物。并且夏季剛剛度過繁殖季節的母熊,也會因為入冬前食物短缺而帶著孩子尋找食物。
熱得睡不著覺,餓得吃不上飯,再加上娃在一邊嗷嗷喊,能夠想象母熊在這樣的時間有多么暴躁。
![]()
日本北海道的棕熊,被指控襲擊66頭奶牛 圖/視覺中國
這就非常值得警惕了,如果說今年熊頻繁出沒的情況來自氣候變化,熊一旦通過下山進入人類居住地,找到食物后,沒人能保證它們明年不會再來。如果這樣的覓食方式變成了一種習慣,那未來將更難收場。
在劉炎林看來,日本專家所稱“從一開始就以吃人為目的”的說法有待商榷,在沒有足夠充分的證據情況下,不好武斷進行推測。
獵人終會老去,但總有熊正年輕
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到,由于日本的熊患日益嚴重,驅熊鈴鐺、防熊噴霧等產品出現了大量的缺口,完全供不應求,價格飛漲,部分我國的生產廠家最近的訂單成倍增加。
誰能想到日本熊災,間接盤活好幾個瀕臨破產的工廠。
雖然日本當地媒體在近一個月的時間都在不斷提醒市民“熊出沒,請小心”,但事實上,日本政府對于日益增加的人熊沖突,顯得有些束手無策。
公開信息顯示,近年來日本政府一直在試圖解決熊患的問題,相關方式包括設立熊類緩沖區,安裝定位裝置,一旦熊類越界至緩沖區,就放狗趕熊。
這個方式類似于“訓狗”,熊一過界,狗就嚷嚷,連追帶攆,久而久之讓熊產生記憶,一旦越界就得跟狗賽跑。
這個方式親測有效,但會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不少城市表示有心無力,既沒錢管,也花不起錢雇人養狗。
隨后有電氣公司出了主意,在山地和平原間打造“電氣圍欄”,熊一過來就放電,但后來一算賬,里外里要花十幾億日元,這方案也沒進行下去。
不愿意花錢的結果最終還是要尋求獵殺解決問題,部分地區組建了獵人隊,每年按照統計有步驟地殺死一部分熊,來平衡野外的數量。
![]()
日本電影《冬季獵熊的人》海報 圖/視頻截圖
但這個計劃受到了來自日本國內環保人士的大力反對,認為當年政府保護熊的初衷就是因為宰太多了,現在數量恢復了需要采用更溫和的手段,而非粗暴捕殺。
事實上,除了環保人士反對以外,獵人隊也干不動了,首先日本多年的少子化導致獵人隊的組成大部分為留守在鄉村的老人。資料顯示,日本持證獵人的平均年齡高于65歲,這些年邁的獵人可以說是有心無力。
畢竟已經是上山采蘑菇摔個跟頭都可能癱瘓的年紀,讓他們成天跟熊拼命,屬實有點不合適了。獵人歲數越來越大,熊是每年都有新的。
目前來看,熊逐年逼近,傷人事件頻發,或許是未來多年日本政府需要持續面對的問題。
作者:胡克非( chinanewsculture@126.com)
編輯:胡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