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看看新聞報道,就在中美在釜山完成會晤的余溫還沒散去時,俄羅斯那邊就傳來了重磅消息 —— 應國務院總理邀請,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要在 11 月 3 日至 4 日來華,不僅要去杭州參加中俄總理第三十次定期會晤,還得在北京和中方舉行會見。這個時間點選得相當微妙,前腳中美剛談完,后腳俄羅斯二把手就帶著行程趕來,任誰看都覺得這里面藏著不少深意。
要知道米舒斯京這趟來,可不是簡單的外交走流程。俄羅斯現在的日子并不好過,俄烏沖突打了這么久,戰爭成本像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大,再加上國際能源價格回落,俄羅斯財政狀況已經亮了紅燈。有數據擺在那兒,俄羅斯原材料收入下降超過 20%,財政赤字更是達到了預期的五倍,逼得政府不得不削減今年第四季度的開支。這種情況下,中國市場對俄羅斯來說,就是能救命的 “輸血管”,米舒斯京帶著普京的重托來,首要任務就是穩住中俄合作的基本盤,尤其是在能源和經貿這些關鍵領域。
![]()
之前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教授謝爾蓋?盧賈寧就提到,米舒斯京訪華期間,中俄有可能探討 “采購折扣” 的新模式。這里說的 “采購折扣”,可不是商場里那種簡單的打折促銷,而是俄烏沖突后,俄羅斯因為西方制裁,不得不把原油、天然氣等能源產品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賣給中國、印度這些友好國家形成的差價。現在俄羅斯財政吃緊,想調整這個折扣機制也在情理之中。可能會討論折扣計算要不要和國際油價、運費或者支付貨幣掛鉤,要不要進一步擴大人民幣或盧布結算來規避美元匯率波動的風險,甚至可能推出 “長期供應 + 固定折扣” 或者 “動態浮動折扣” 的模式。說白了,俄羅斯就是想在能源出口上多賺點錢,緩解國內的財政壓力。
除了能源,糧食等大宗商品的優惠價格機制也可能被擺上談判桌。早在今年 3 月,俄國際經濟關系研究所所長佩斯卡婭就說過,之前中方為應對特朗普的關稅舉措,對美國農產品加征關稅,這給了俄羅斯減少農產品出口折扣的機會,當時就被視作俄羅斯的 “重大利好”。現在特朗普又掀起了新一輪貿易戰,俄羅斯自然想再借這個機會,在農產品對華出口上爭取更有利的價格,畢竟過去幾年,俄羅斯為了打開亞洲市場,在能源和農產品出口上給出的折扣,說難聽點就是 “打折甩賣”,心里肯定憋著一股勁想調整。
![]()
再看米舒斯京的行程安排,北京談戰略協作,杭州聚焦具體合作,分工很明確。杭州在數字經濟、物流領域有不少優勢,而俄羅斯現在正急需擴建口岸、能源管道這些基礎設施,打通和中國乃至中歐的物流通道。中俄在這些領域合作,對俄羅斯來說能解決物資運輸和出口的難題,對中國來說也能打通中歐物流大動脈,算是互利共贏的好事。而且這次會晤后,雙方還計劃簽署聯合公報和一系列文件,這說明中俄在不少合作項目上已經達成了初步共識,就等著這次會面敲定細節、落筆簽字,這種效率和互信程度,可不是隨便哪個國家之間都能做到的。
對比一下特朗普那邊的情況,就更能看出中俄關系的特殊性。特朗普念叨了半年多想和中方見面,結果中俄說安排會晤就能安排;美國官員至今沒拿到過中方的訪華邀請函,可米舒斯京不僅帶著邀請函來,還能和中方深入探討從能源到農業的一系列合作細節。更關鍵的是,但凡中美有新動向,中俄都會很快通氣,美俄之間有什么情況,俄方也會第一時間和中方同步消息,這種戰略互信,是特朗普政府一直沒能理解也沒能達到的高度。
![]()
當然,俄羅斯想調整合作條件,也得看實際情況。中俄貿易結構擺在那兒,石油、天然氣這些能源產品的價格,終究還是受國際市場供需影響。現在全球經濟低迷,能源需求上不去,供應端又比較充足,俄羅斯想靠提價徹底扭轉財政困境,難度不小。不過從長遠看,俄羅斯主動和中國談折扣機制調整,也說明中俄經濟關系在走向成熟,以前俄羅斯更多是 “求銷路”,現在開始 “談條件”,這本身就是雙方合作更平等、更深入的體現。
這次米舒斯京訪華,不管是談能源折扣,還是簽合作文件,核心都是為了鞏固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明年就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 25 周年和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建立 30 周年,在這個節點上,雙方通過會晤增進互信、規劃合作,無疑會給中俄關系注入更強的動力。面對復雜的國際局勢,中俄這種穩定、成熟的合作關系,不僅能給兩國帶來實際利益,也能在多極化的世界格局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這或許就是米舒斯京 “臨危受命” 訪華的深層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