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過幾天,即將迎來立冬(11月7日)時節。立冬過后北風起,東莞市沙田鎮的甘蔗進入最甜時節。在沙田民田村,年逾花甲的李伙妹與甘蔗打了半輩子交道。她種的甘蔗,帶著沙田咸淡水交界處獨有的風味——清甜中透著一絲微咸,是許多老沙田人記憶中的“家鄉味”。
如今的李伙妹,在身體力行地傳承的家鄉記憶之余,也分享了自己的留種秘訣。希望用簡單的方法,讓更多家庭也能在陽臺上種出屬于沙田的“甜蜜”。
![]()
在甘蔗地里的李伙妹。圖源:東莞沙田
咸淡水邊的“非主流”甜,沙田甘蔗的“獨一味”
沙田鎮地處珠江口東岸,擁有沿海區域的優勢,以及水鄉地貌特征的資源肥沃,生產的水稻、花生、蓮藕、甘蔗被譽為“沙田四寶”,成為東莞農業領域的閃亮名片。作為四寶之一,沙田甘蔗甜美多汁、價格親民,寓意“掂過碌蔗”萬事如意。
沙田甘蔗的獨特,源于這片咸淡水交匯的土地。“我們的水帶點咸,種出的甘蔗清甜中透著一絲回咸,是別處沒有的‘沙田味’。”在民田村的甘蔗地里,李伙妹利落地削開一根黑皮甘蔗,晶瑩的汁水瞬間滲出。
![]()
這種獨特的“沙田味”,她年年堅持種植。如今,這些甘蔗主要通過親子采摘的方式走向市民家中,成為不少家庭親近自然的“甜蜜體驗”。
李伙妹今年已經73歲,從孩童時期到如今年過花甲,照料甘蔗猶如照顧自己的孩子般用心,澆水、施肥、除草都親力親為。
“今年雨水足,甘蔗能長到三米高,汁水特別多。”沙田甘蔗在李伙妹心中不僅是作物,更是需要傳承的家鄉記憶。她分享了自己的留種秘訣:每年精選粗壯飽滿的蔗尾留種,待來年春天重新播種,如此循環已五十余載。
在家也能種,大花盆里長出“沙田甜”
李伙妹透露,現在沙田的甘蔗已可采摘,但經過北風洗禮后會更甜。她計劃讓甘蔗在地里長到春節后再進行輪作,以保持地力。
對于想在家種植的市民,她支招說,“不用特地買種,吃甘蔗時留下芽點完好的蔗段,用大花盆裝上疏松的土,保持濕潤和陽光,就能長出甘蔗”。簡單的方法,讓每個家庭都能在陽臺上種出屬于沙田的“甜蜜”。
![]()
甘蔗作為“沙田四寶”之一,其規模化種植可追溯至上世紀50年代。為響應國家食糖自給需求,當地政府鼓勵農民大面積種植,開啟了沙田的甘蔗產業序幕。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前,以農業為根基的沙田,形成了水稻、甘蔗、香蕉三大支柱作物。甘蔗以其穩定的產量與經濟價值,成為支撐農業發展、保障民生的重要力量。
從政策推動的經濟作物,到田間地頭的“當家”品種,甘蔗早已超越植物本身,成為一代沙田人共同的成長記憶,浸潤著難以割舍的鄉土深情。
![]()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莫曉東 通訊員沙田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