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娛樂圈當中都聽說過演員每演一部戲片酬就能夠普通人一年的工資了。
![]()
可是,在現實中并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高,張頌文曾經在節目中表示,很多不怎么出名的小演員沒有戲可拍,每月收入都可能不夠日常生活。
![]()
類似演員雜志娛樂圈中都會出現,在他身上曾經也有明星光環的,如今,卻淪落到為了生存不得不出來擺攤的時候了。
![]()
一口鐵鍋、一把鍋鏟,李嘉明在灶臺前翻炒的不只是面條,還有他顛沛起伏的二十年演員夢。
在11月初,位于山西某縣城的街頭里,有網友看見39歲的演員李嘉明穿著舊軍大衣,在炒面攤前熟練地顛勺、撒蔥花。
![]()
鐵鍋升騰的煙火氣中,有人認出他是《中國兄弟連》中那個眼神倔強的“毛猴”,但他只是笑笑,轉身將炒面端給顧客,仿佛褪去明星光環后,生活只是一碗炒面的溫度。
![]()
這樣的場景就像俗語說的那樣,“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一飛沖天的,安穩平淡才是真實寫照!”
根據網絡上提供的視頻中顯示,李嘉明的炒面攤簡陋而真實,他身后有一頂帳篷、幾張板凳、一個收款碼,便是他如今的“舞臺”。
![]()
軍大衣袖口沾著油漬,額頭的汗珠混著油煙,與昔日鏡頭前那個扮演過上百個角色的演員判若兩人。
有人質疑他“炒作”,他回應:“拍戲要用心,擺攤也一樣。”從《我這一輩子》里只有三句臺詞的雜役。
![]()
再到《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書童,再到《抗日奇俠》中的抗日戰士,李嘉明的演藝路堪稱內地“綠葉演員”的縮影。
十六歲離家北漂,住地下室、跑龍套,一天掙20元,他熬了十年才等到“毛猴”一角嶄露頭角。
![]()
疫情與流量時代的雙重沖擊,讓抗戰劇題材遇冷,劇組開機量銳減,他的戲約從男三男四跌至無臺詞配角,最后徹底斷檔。
父親重病花光積蓄,孩子需要撫養,他放下身段回鄉擺攤,坦言:“能賺一點是一點,總得活下去。”
![]()
李嘉明從16歲就離家獨自一人去北漂,穿梭在各種劇組里跑龍套,有時候每個月只能接到兩三個龍套戲。
特別是在《我這一輩子》當中飾演小配角小雜役,雖然臺詞只有三句話,但是主角是鄧婕、張國立等演技派演員合作。
![]()
能和很多實力派演員合作更好地學習演技方面的技巧,所以李嘉明常常坐在角落里看著他們在演戲。
如今,李嘉明遭遇并非個例,張頌文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99.5%的演員收入極低,一天工作18小時,全年僅賺幾千元,只有0.5%的人能衣食無憂。”
![]()
那么與那0.5%的頂流相比,絕大多數演員在溫飽線掙扎,張頌文成名前同樣歷盡艱辛畢業三年被拒數不清的次數,沒錢買煤只能在寒冬縮在漏風的出租屋。
很多演員之前都是很火的人氣,但都開始轉行到直播賣貨、拍短劇之類的行業了。
就比如說,賈乃亮、舒暢從無戲可拍到直播界風生水起,收入反超拍戲。
![]()
李嘉明在擺攤間隙仍接著小角色,手機里存著劇本鏈接,“有戲拍就開心,但炒面攤會一直開著,多份收入更踏實”。
網絡上面對這些明星的狀況,面對公眾態度也逐漸轉變,有的網友評論:“比偷稅漏稅的明星強多了,自食其力值得尊重。”
![]()
正如李嘉明所說:“生活就像炒面,咸淡都得翻面接著炒。”,無論如何都希望把生活繼續過下去。
張頌文沒火之前也受盡冷眼和辛苦,如今憑借《狂飆》爆紅后,張頌文陷入被圍堵、跟蹤的困擾,他拒絕粉絲接機、批判飯圈文化。
![]()
如今,李嘉明的炒面攤前,常有老顧客聊起他演的戲,他一邊翻炒面條,一邊講述拍《雪豹》時在零下片場凍到臺詞說不利索的往事。
爐火映著他的臉,那不再是演員李嘉明,而是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
李嘉明去年通過自己的努力還娶了比自己小十幾歲的小嬌妻,網絡上出現各種聲音但是他還是自個過自個的。
希望李嘉明能夠遇到自己喜歡的戲,四十加的他依舊充滿活力和對明天美好期待!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