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產品的更名,往往意味著戰(zhàn)略方向的再布局。
餓了么與“藍騎士”們已經伴隨了用戶們十多年,但在11月3日,餓了么App更新至12.0.1后,已正式更名為“淘寶閃購”。
![]()
▌圖源:微博@澎湃新聞
雖然官方稱目前的“改旗易幟”正處于灰度測試階段,僅對部分用戶開放體驗。但信號已經很明確,從“點餐平臺”到“即時零售履約網絡”的轉變,阿里展現(xiàn)了決心,將進一步推進對本地生活與電商體系的再整合。
![]()
長期以來,阿里擅長做的是線上交易——讓商品上架、讓用戶下單。但隨著電商紅利見頂,這種“等用戶來買”的模式已經難以支撐增長,尤其在即時零售成為新戰(zhàn)場的當下,阿里顯得有些遲滯。
然而,從最近的動作看,阿里正在重新集結力量:高德推出“掃街榜”、淘寶上線“閃購”,再加上近日餓了么直接宣布更名,這些信號指向同一件事——阿里要重構自己的零售網絡版圖。美團、京東在即時零售的賽道上已短兵相接,而阿里,顯然不打算缺席。
從戰(zhàn)略視角看,餓了么的更名背后,是阿里對本地生活體系的重構與整合:
第一,認知重塑,統(tǒng)一入口
餓了么雖在市場份額上不及美團,但仍占約三成,擁有長期穩(wěn)定的用戶認知。然而在阿里的版圖中,它不能只是“點飯App”。
![]()
▌圖源:微博@IT互聯(lián)網那點事
“淘寶閃購”的命名,是從入口上重建用戶心智。相比“外賣”,它的語義更開放:既體現(xiàn)時間效率,也承載更豐富的生活場景。阿里希望讓消費者從“點吃飯”走向“點生活”,讓“即時零售”成為淘寶體系下的新消費習慣。
第二,流量協(xié)同,雙向融合
事實上,“閃購”業(yè)務早已在淘寶站內試水。用戶可直接在淘寶商品頁選擇“閃購”服務,由餓了么騎手完成履約。這意味著——一個掌握“人與貨”的淘寶,正在與一個掌握“時間與距離”的餓了么深度融合。
此次更名,本質上是品牌與系統(tǒng)的協(xié)同升級:阿里要打通電商流量與本地履約的壁壘,讓即時消費的發(fā)生自然嵌入淘寶主生態(tài)之中。
![]()
▌圖源:網絡
第三,戰(zhàn)略升級,系統(tǒng)作戰(zhàn)
當下,即時零售已是平臺必爭之地。美團用“閃電倉”壓縮距離,京東憑倉配體系保障穩(wěn)定,抖音則靠內容制造沖動消費。
阿里若想重奪主動,就必須讓“餓了么”從一個獨立業(yè)務,轉變?yōu)榘⒗矬w系中的“履約中樞”。“淘寶閃購”的出現(xiàn),意味著阿里不再單純追求“送得快”,而是以電商體系為基底、以算法為引擎、以騎手網絡為觸角,構建一張更高維度的商業(yè)流通網絡。
這是阿里一次主動修正——修正過去數年“體系割裂”的弊端,也為淘寶這一強勢品牌重新嵌入即時零售生態(tài)鋪平了底層路徑。
![]()
更名只是第一步,考驗在執(zhí)行。
阿里此前對待即時零售生態(tài),不僅輸在“速度”,也輸在“系統(tǒng)性”。尤其當美團、京東、抖音已各自摸索出清晰的生存邏輯后,阿里才真正醒悟:即時零售的競爭,本質是一場覆蓋供給端、算法能力到履約網絡的整鏈協(xié)同之戰(zhàn)。
美團的強項是“供給近”,它靠閃電倉壓縮距離;京東的強項是“履約穩(wěn)”,它依賴自建倉配;抖音的強項是“轉化快”,它讓內容直接觸發(fā)消費。而阿里此時入局,看似姍姍來遲,但它擁有一個其他平臺都沒有的底層資產——電商體系的供給密度與品牌深度。這意味著淘寶閃購可以不是“另一個美團”,而是把“全品類”這件事做成即時零售的壁壘。
但問題同樣明顯:阿里的強項在交易撮合,而即時零售的關鍵在交付確定性。淘寶閃購想要真正跑通,就必須解決兩大結構性短板:
第一,是反應速度。淘寶的算法足夠聰明,卻不夠“實時”。它能預測興趣,卻未必能立刻轉化為履約指令;而即時零售要求從識別需求到派單履約的鏈路壓縮到分鐘級,這對阿里來說是一場系統(tǒng)級重構。
第二,是組織協(xié)同。餓了么的本地化邏輯與淘寶的電商邏輯本質不同:前者靠線下的網絡,后者靠線上規(guī)模群。所以如何讓“藍騎手”和“算法推薦”講同一種語言,是閃購要邁過的文化與機制門檻。
不過阿里的獨特性,在于它擁有一種“由上而下、從線上到線下的整合力”。
![]()
▌圖源:小紅書@天天學財經
即時零售的底層不僅僅是“有多快”,而是“多穩(wěn)、多廣、多聯(lián)通”。這一點上,阿里具備全行業(yè)最復雜也最完整的協(xié)同網絡:淘寶提供全域商品與用戶心智的入口,支付寶承載強大的支付與會員體系;此前高德掃街榜的升級,成為了指引線下履約的中樞;而餓了么和盒馬共同構成即時履約的地面網絡,前者覆蓋起騎手網絡,后者在商超生鮮領域掌握倉儲標準。
過去,這些系統(tǒng)在阿里內部是并行的,互不干擾;而“淘寶閃購”的出現(xiàn),正是要讓它們第一次在一個消費場景下形成閉環(huán)協(xié)作,讓用戶的“搜索—決策—支付—履約”路徑,在阿里生態(tài)內一氣呵成。
這意味著淘寶閃購不是一個新的業(yè)務入口,而是一個算法驅動的即時流通網絡——一個能主動發(fā)現(xiàn)需求、主動匹配供給的系統(tǒng)。
因此,淘寶閃購的優(yōu)勢并非簡單的“送得快”,而是它能用電商體系的廣度、支付體系的黏性、地圖體系的感知力、履約體系的密度,共同組成一張“動態(tài)反應的商業(yè)神經網”。
當美團在壓縮時間、京東在固化流程、抖音在刺激沖動時,阿里真正想做的,是讓時間成為一種基礎設施:算法越準、協(xié)同越快,履約就越自然地發(fā)生。
◎ 撰寫/排版:朱思翰、責編:劉照龍、主編:楊猛。
◎ 聲明: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
◎ 版權:文章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品牌官方,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嘯嘯刪除。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