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玉巖
11月4日上午,山東舉行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邀請省應急廳負責同志等介紹山東深入推進非煤礦山治本攻堅行動,筑牢安全生產防線情況。
![]()
山東省應急廳政治部主任、新聞發言人鄧澤宇介紹,山東是礦產資源大省,金礦儲量和產量均居全國首位。近年來,隨著礦山整合推進和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加快實施,超深、超大規模、系統復雜非煤礦山數量持續增多,隨之而來的墜罐、地壓、巖爆、透水等災害風險交織疊加,安全管控難度顯著增大。可以說,當前山東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正處在攻堅克難、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
面對嚴峻復雜的安全形勢,山東以“落實主體責任”為治本重心,以“解決根源性問題”為攻堅重點,全力推進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治本攻堅行動,推動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今年全省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43%和66%。
山東省應急廳緊扣國家總方案,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出臺實施方案,并從政、企兩端分別細化具體工作措施。推動市、縣政府每年制定出臺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職責清單”和“年度任務清單”,定期公告非煤礦山包保責任清單,對所有非煤礦山逐一明確日常監管主體。出臺《關于強化問題隱患溯源壓實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法定職責的意見》,溯源主要負責人法定職責履行情況,切實推動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
治本攻堅行動開展以來,省應急廳會同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山東局綜合運用現場督導、督促提醒、約談警示等方式,加強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去年11月份以來,對非煤礦山進行全覆蓋安全診斷。累計下井踏勘1560余人次,檢查露天礦山和尾礦庫1300余人次,打開435道封堵墻驗證采空區治理效果,組織1930余名礦山人員進行座談問詢,“一礦一策”出具診斷報告。排查整改問題隱患1萬余項,并建立問題隱患“上網公示”和督辦銷號的閉環管理機制,依法責令37家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礦山停產整頓,有效消除了一批現實風險。
堅持預防為主,構建防控體系。深化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聚焦冒頂、水害、地壓等重大風險,持續深化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組織全省非煤礦山累計實施布設物探9.36萬點位、鉆探進尺73.13萬米,查治各類隱蔽致災因素716條,落實治理措施1498項。推進潛在災害風險超前治理。督促13家露天轉地下礦山補齊露天坑底防滲和充填治理欠賬,累計充填歷史遺留采空區約195萬立方米。推動12家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礦山完善防治水責任體系,配齊專業機構和裝備,封閉不良鉆孔36個。指導28家深井礦山建立地壓在線監測系統,為防范沖擊地壓、塌陷等風險提供了技術支撐。加快推進機械化自動化建設。聚焦非煤礦山本質安全水平提升,出臺《推動非煤礦山“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實施方案》,推動實施非煤礦山設備升級改造。目前,105座非煤地下礦山的通風、排水系統自動化控制率已分別達100%、98%,主提升、供電系統自動化控制率分別達92%、82%,有效減少高危崗位作業人員。
堅持依法治理,強化監管執法。堅持“零容忍”態度打擊違法行為,今年以來,各級應急部門嚴格落實執法計劃,檢查非煤礦山4035礦次,對違法行為依法處罰1548萬元,責令停產整頓或暫停設備設施73礦次,執法檢查質效明顯提高。嚴格事故調查處理。出臺《山東省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提級調查和掛牌督辦辦法》,對較大事故由省安委辦掛牌督辦并提級調查。省應急廳聯合多部門印發《關于依法嚴格生產安全事故懲戒推進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的意見》,對事故企業嚴格調查處理、依法依規嚴肅懲處。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