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小喬
他們曾是中國體壇的“未來之星”,卻在職業生涯關鍵時刻選擇歸化日本,轉身與昔日同胞為敵。
有人公開表示“目標是擊敗中國隊”,有人在戰勝中國選手時高喊“呦西”,引發巨大爭議。
![]()
然而,背離故土的選擇,最終讓他們的人生急轉直下,如今的結局更是一個比一個慘。
小山智麗(何智麗)
1987年新德里世乒賽,22歲的何智麗一戰成名。
她在女單決賽中頂住教練組“讓球”壓力,連扳三局擊敗管建華,捧起冠軍獎杯。
![]()
彼時的她,球風凌厲、心理素質過硬,國乒將其視為沖擊奧運金牌的核心力量,媒體更是稱贊她“開啟中國乒乓球女子技術的新征程”。
這個冠軍本該是榮耀的起點,卻成了她與中國乒乓球隊決裂的導火索。
因拒絕讓球,她被排除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參賽名單之外,職業生涯戛然而止。
誰也不會料到,短短兩年后,這位體壇新星會徹底轉身。
![]()
1989年,因無緣漢城奧運會,心灰意冷的何智麗退役,遠嫁日本工程師小山英之,改名“小山智麗”并加入日本國籍。
大阪池田銀行為她斥資1500萬美元建造專屬訓練館,將她打造成“日本乒乓球救世主”。
1994年廣島亞運會,她迎來職業生涯最具爭議的時刻。
![]()
從四分之一決賽淘汰陳靜,到半決賽戰勝喬紅,再到決賽3:1擊敗鄧亞萍,她四連勝中國選手,全程每贏一分就高喊日語“呦西”,賽后更是用流利日語宣稱“為日本奪冠比為中國拿世界冠軍更開心”。
![]()
這聲“呦西”和四連勝的戰績,雖讓她短暫收獲十億名利,廣告代言覆蓋日本主流品牌,但爭議與危機早已埋下伏筆。
1997年,丈夫小山英之因出軌俱樂部女學員,與她徹底決裂,法院最終判決她僅獲650萬日元賠償,此后她再未組建家庭。
![]()
事業上,隨著年齡增長和中國乒乓球隊新生代崛起,她的競爭力急劇下滑。
2000年悉尼奧運會,36歲的她不敵王楠,止步八強,退役后轉型教練。
退出國際乒壇后,她還曾以球員和經理的身份參加日本聯賽。
2005年上海世乒賽,中國乒協邀請她回國觀賽。
![]()
面對鏡頭她坦言“看到中國乒乓球隊越來越好,我很欣慰”,卻因當年的爭議言論,始終難以獲得大眾諒解。
網絡上“當年喊‘呦西’時沒想過回家,老了才想享福利”的質疑,成了她歸鄉路上的阻礙。
回國期間,她還回到了母校出席活動,教孩子們打球。
![]()
不知道現在的她,看到中國乒乓球隊發展的越來越好,她內心是何種感想。
可即便是這種感情再強烈,她也回不到那個曾讓她綻放光芒的賽場。
從廣島亞運會的“四連勝傳奇”,到如今婚姻破裂、事業滑坡的孤家寡人,她用半生證明:靠擊敗祖國換取的榮光,終究是曇花一現。
![]()
可小山智麗的“前車之鑒”并沒有給體壇的后起之秀一記響亮的警鐘,反而有更多中國運動員走上了這條不歸路。
杉山美由希(李明陽)
2010 年U17世界青年女籃錦標賽,16歲的李明陽讓全世界記住了她的名字。
身高1.96米的她,在對陣西班牙隊的比賽中狂砍17分12籃板,幫助中國隊奪得銅牌,賽后被國際籃聯評為“最具潛力內線球員”,國內球迷更是直呼她“下一個鄭海霞”。
![]()
北京首鋼女籃將她列為重點培養對象,不僅為她定制專屬訓練計劃,還承擔了她從少年隊到青年隊的全部費用,所有人都期待她在成年隊賽場綻放光芒。
可這份期待,在2011年被她親手打碎。
![]()
當年9月,李明陽以“腰椎重傷需休養”為由向俱樂部請假,隨后徹底失聯。
首鋼俱樂部報警尋人,中國籃協多次聯系日本籃協求證,對方卻始終否認“有此人注冊信息”。
直到2012年9月,真相才令人咋舌:她早已被日本香頌化妝品隊通過非正常渠道帶往日本,被俱樂部部長杉山明宏收為養女,改名“杉山美由希”并秘密加入日本國籍。
![]()
為順利歸化,她不僅配合俱樂部偽造“在中國訓練時受傷遭棄”的醫療報告,還在日本媒體面前詆毀中國訓練體系“不尊重球員”。
李明陽事件徹底真相大白后,當時的女籃主帥以及前女籃成員都憤怒發文其為“中國籃球的敗類”。
![]()
然而,謊言終究撐不起夢想。
日本聯賽節奏快、對抗強,加上語言不通、心態波動,她始終無法融入球隊核心。
更從未入選日本國家隊,逐漸淪為替補席的“板凳球員”。
當她意識到錯誤,試圖聯系中國籃協申請恢復中國國籍時,得到的卻是明確拒絕。
![]()
中國國籍的申請本就嚴苛,加上她當年的欺騙與詆毀行為,徹底堵死了回歸之路。
如今33歲的杉山美由希,早已淡出籃球界。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在中國女籃那屆世青賽的官方合影中,她的身影被永久打上馬賽克,仿佛從未存在過。
![]()
而現實中的她,只能在日本默默承受“兩邊不討好”的結局。
張本天杰(張天杰)
出身遼寧體育世家的張天杰,自小就自帶“體育光環”。
祖父是省級籃球教練,父親曾是專業籃球隊前鋒,母親是排球運動員。
10歲時,他就因出色的籃球天賦入選遼寧省少年隊,教練評價他“身體條件出眾,籃球意識遠超同齡人”,是中國男籃未來的潛力股。
![]()
2007年,12歲的他隨母親赴日生活,本以為只是短暫的生活變動,卻在16歲那年做出了改變人生的決定。
為進入日本國青隊,他選擇加入日本國籍,改名“張本天杰”,成為日本男籃史上首位中國歸化球員。
![]()
為證明自己的選擇正確,他把“擊敗中國隊”當作最高目標。
2014年仁川亞運會,他在對陣中國隊的比賽中命中制勝球,幫助日本隊逆轉取勝,賽后直言“最想贏的就是中國隊,擊敗他們才有成就感”。
![]()
2021年亞洲杯預選賽,他更是在兩場比賽中用“剪刀腿”絆倒胡明軒、拉拽周琦球衣,用小動作干擾中國球員,引發全場球迷不滿。
這番操作讓他成了日本籃壇的“歸化標桿”,巔峰時代代言合同達800萬日元,看似走上人生巔峰。

但競技體育從不憐憫投機者。
30歲后,膝傷開始侵蝕他的狀態,首發位置被新人取代,合同到期后遭日本俱樂部無情放棄。
走投無路的他,又把目光投向了中國CBA聯賽,卻因當年“針對中國隊”的言行和歸化背景,遭到所有球隊的全員拒絕。
![]()
從籃球世家新星到“無球可打”的棄子,他用“最想贏中國”的執念,親手斬斷了自己的所有退路。
我們需要有家國情懷的球員,而不是把祖國當退路的人。
結語:
回望何智麗、李明陽、張本天杰的人生軌跡,從昔日的體壇新星,到如今“自食其果”的結局,不禁讓人感慨。
![]()
人生路上,重要的不是選擇哪條路,而是選擇時是否守住了初心與底線。
國籍可以更改,血脈與根脈卻無法割裂,職業選擇可以自主,但底線與尊重不能丟棄。
無論是運動員,還是普通人,都該明白:真正的成功,不是靠背離故土換取一時名利,而是在任何境遇下,都能守住內心的正道。
![]()
真正的榮耀,不是站在異國的領獎臺上,而是無論走多遠,都記得自己從哪里來。
信息來源: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