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軍海軍圈的丑聞快捂不住了。作為航母主力的F/A-18“超級大黃蜂”和它的電子戰版EA-18G“咆哮者”,短短一年時間就摔了7架!從紅海戰場到本土訓練,戰機要么墜海要么摔成廢鐵,網友直接調侃:這事故率快趕上印度了!
可別以為這是偶然!要知道美軍可是號稱“全球最強海軍”,艦載機飛行員更是百里挑一的精英。一年摔7架,表面是操作失誤或裝備故障,往深了挖,全是美軍自己作出來的“戰略透支”絕癥!
![]()
咱先捋捋這一年美軍艦載機的“翻車名場面”,看完你就知道有多離譜:最憋屈的是紅海戰場連摔3架。去年在應對胡塞武裝時,一架“超級大黃蜂”被友軍誤擊炸爛;另一架為了躲火力猛打方向,直接失控扎進海里;還有一架更慘,著艦時沒勾住攔阻索,硬生生沖出甲板墜海。高強度對抗下,容錯率直接降到零。
本土訓練也沒幸免。今年8月,一架F/A-18在弗吉尼亞海岸訓練時突然失控墜毀;沒多久,加州基地的一架EA-18G又在訓練中摔了。不是戰場突發情況,純訓練都能摔,問題絕對不簡單。
更離譜的是低級失誤頻出:有夜間著艦時攔阻索沒勾住的,有在機庫拖行時沒固定好直接滑海里的。要知道這些操作都是艦載機部隊的“基礎課”,連這都能出錯,明顯是哪里出了大問題。
![]()
有人說美軍是“運氣差”,但一年7架的頻率,根本不是運氣能解釋的。往根兒上扒,全是美軍“戰略野心撐破能力”的必然結果,三個死結早就埋下了:
裝備超期服役:50歲的航母扛著30歲的戰機硬撐。按理說美軍有F-35C隱形戰機,早該替換老舊的F/A-18了吧?可現實是,F/A-18至今還是航母主力,尤其是電子戰版EA-18G,壓根沒有替代機型。沒辦法,美軍去年只能追加訂17架改進版,可這批飛機要2027年才交付,現在的機隊只能硬扛。
更慘的是配套航母,就說“尼米茲”號,都50歲高齡了,早過了退役年限,卻還在全球各地跑任務。
全球瞎折騰:航母一年跑遍三大洋,誰都扛不住。美軍的毛病就是“管得太寬”:南海要巡航,紅海要護航,歐洲要威懾,航母打擊群一年到頭漂在海上,連個休整的時間都沒有。就像人長期996會垮掉一樣,軍艦和戰機也扛不住“全年無休”。
![]()
訓練縮水:飛行員練不夠就上戰場,等于裸奔為了維持全球部署,美軍連飛行員的訓練時間都敢砍!以前培養一個艦載機飛行員,光著艦訓練就得練上百次,現在為了趕進度,訓練周期直接壓縮一半。很多飛行員剛練熟基礎操作,就被拉去戰場執行高強度任務。
之前加州摔的那架EA-18G,就是因為飛行員對新改裝的航電系統不熟悉,訓練時操作失誤導致墜毀。連訓練都沒練到位就上崗,跟“裸奔”有啥區別?低級失誤頻發,本質是訓練質量跟不上實戰需求。
有人說美軍事故率“印度化”,但其實這倆根本不是一回事。印度摔機多是因為裝備亂七八糟,俄制、美制、歐制的混在一起,維護人員根本修不明白;而美軍的問題,是“明明有能力做好,卻被戰略野心拖垮”。
![]()
印度是“能力不行沒辦法”,美軍是“能力夠卻瞎折騰”:明明能給裝備定期維護,卻因為全球部署沒時間;明明能讓飛行員好好訓練,卻為了搶部署時間壓縮課時;明明能讓老裝備退役,卻因為沒有替代品只能硬撐。這種“主動作死”的模式,比印度的“被動不行”更危險。因為它會慢慢拖垮整個軍事體系。美軍現在還想著靠買新飛機、升級裝備來解決問題,但根本沒抓到要害。一年摔7架艦載機,表面是裝備和操作的問題,核心是“戰略目標遠超自身承受能力”的絕癥。
當一艘價值百億的航母要靠50歲的老艦撐場面,當一架數億的戰機要靠超期服役硬扛任務,當頂尖的飛行員要靠縮水訓練上戰場,摔機就不是意外,而是體系發出的崩盤警報。再這么折騰下去,別說“全球最強”,能不能保住艦載機部隊的基本戰斗力,都得打個大大的問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