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訊 10月30日,山西臨汾數字工運展館與工人文化宮迎來臨鋼小學的學生與家長。在山西省臨汾市總工會的精心組織下,大家先以“參觀+體驗+記錄”的方式探尋工匠傳承,再走進工人文化宮感受文化氛圍,在棋牌互動中涵養智慧,度過了一段兼具教育意義與趣味的時光。
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同學們駐足于數字工運展館入口,一邊聆聽臨汾市作為華夏工匠精神發源地的歷史淵源,一邊快速在筆記本上記下“堯舜制陶”等關鍵信息。從“工”字源自夯土工具、“匠”字形似斧頭采石的字形解讀,到陶寺遺址4300年前官方工業區的考古發現,古老的工匠故事通過生動講解變得鮮活可感。不少同學還特意用符號標注出“陶寺遺址——官方工業區”這一重要知識點。
沿著“革命先鋒”“燃情歲月”等六大展區的脈絡,同學們緩步前行。看到玻璃展架上不同時期勞動模范的獎章與事跡時,大家紛紛把勞模精神完整抄錄在筆記本上。
活動現場,同學們還體驗了臨汾市總工會自主研發的數字拍照機,興奮地挑選工程師、技術人員等職業形象,瞬間“變身”不同領域的勞動者,對“勞動創造價值”有了更具象的向往。在智慧交互屏區域,臨汾市總工會打造的“數智賦能”成果引發了師生與家長的共同興趣。“原來工匠精神不僅是老手藝,還藏在這些高科技里!”一名同學邊操作邊感慨。
數字工運展館參觀結束后,學生與家長們走進工人文化宮,開啟了一場熱鬧的圍棋、象棋互動賽。
此次活動以“展館研學+文化宮互動”的形式,從記錄工匠歷史、感悟工運精神,到在棋牌對弈中鍛煉思維與協作能力,孩子們不僅深化了對勞動價值的理解,更在親子互動中收獲成長,在心中播下“崇尚勞動、樂于思考、善于協作”的種子,為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筑牢根基。
(山西工人報記者郭倩)
來源:中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