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當局近年耗費巨資向美國采購先進武器試圖“以武謀獨”,但諷刺的是,美國方面嘴上說“鼓勵臺灣加強防衛能力”,卻屢屢“收錢不交貨”。臺灣“國防部長”顧立雄在書面報告中承認,有三大軍購存在美方交貨嚴重延誤的情況,島內痛批臺當局無能。
臺灣《聯合報》3日稱,臺灣“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3日要求臺灣“國防部”就軍購與商購案延宕原因提交報告。顧立雄提交的書面報告承認,面臨延宕的武器采購案包括F-16V戰斗機、AGM-154空對地導彈、Mk48重型魚雷、“海鯤”號潛艇、“云豹”裝甲車等。其中F-16V戰斗機、AGM-154空對地導彈、Mk48重型魚雷為涉美軍購項目。
根據該書面報告,向美采購的66架F-16V戰斗機項目,原規劃于2026年全數交付。但美方以“生產線搬遷重啟及供應鏈中斷”為由推遲交付,臺軍至今連一架新生產的F-16V都沒有拿到手。美方于2017年同意供售AGM-154C導彈,原計劃于2025至2026年交付,如今交付日期已經被延至2027至2028年。供潛艇使用的Mk48重型魚雷原計劃于2023至2026年完成交運,美方已經數度調整交付日期,現在推遲到2026至2028年完成交貨。
臺灣《中國時報》3日進一步爆料稱,顧立雄去年6月承認,臺美軍售延宕金額約191億美元。包括F-16V戰斗機、岸基“魚叉”導彈系統、MQ-9B無人機、“毒刺”便攜防空導彈等多個項目都存在交付進度延誤的情況,即使是剛成軍的M1A2T坦克,交付日程也有延后。顧立雄最新報告提及的所謂21個涉美軍售項目“進度正常”,其實是“故意美化之后”的結果,其中多個項目原本也都出現了“美方交貨延誤”,只不過臺美重新協商修改了交運進度,才顯得“進度正常”。例如岸基“魚叉”導彈系統全案預算編列超過866億元(新臺幣,下同),由于美方交運延后,最終完成交付的時間不得不從5年延長到10年,而臺“國防部”所謂“進度正常”,其實是指修改后的期程。《聯合報》稱,臺“國防部”提交的報告字里行間充滿“丑媳婦見公婆”的尷尬與躲閃。
《聯合報》批評稱,此前蔡英文當局經常引述美方人士說法,鼓吹臺灣需要“以最快速度獲得對應軍事裝備”,借此要求調整軍購順序,甚至要求必須列編特別預算。如今賴清德當局提升防務預算的幅度比之前更猛,從明年起還要編列1.3萬億元的“不對稱作戰及作戰韌性特別預算”。以美國當前的生產能力,屆時美方交付可能還將延誤。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國防部”或其他有關單位對此卻一點辦法都沒有,讓美國愛怎樣就怎樣。
民眾黨“立委”林國成表示,美國只希望臺灣下訂,但是一再延宕交貨日期,而民進黨完全不敢抗議,接下來還要編列特別預算,“根本就是坑我們的錢”。(馬俊)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