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蘇超”,不能不說到6月15號在徐州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辦的那場比賽,那是“蘇超”第四輪較量,徐州隊主場迎戰鎮江隊,現場觀眾有30000多人。比賽通過系統性低碳設計和創新性碳抵消機制,首次實現“蘇超”碳中和目標,為體育賽事綠色轉型樹立了新標桿。比賽結束后,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有限公司為本場比賽頒發了碳中和評價證書。
![]()
經江蘇彭城碳資產運營有限公司核算、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有限公司審驗,依據生態環境部《大型活動碳中和實施指南》及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相關標準,測算出當天比賽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為247噸,已經做到了排放量最低化。
資深環保人士、徐州工程學院副教授 郝心耀
賽事以足球運動為載體,通過系統性低碳設計和創新性碳抵消機制,保障了環保行動的可持續性,實現體育活力、環境效益與社會價值的深度融合。這一實踐為大型活動碳中和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推動碳中和理念從政策倡導走向公眾參與,為國家“雙碳”戰略實施注入了鮮活動力。
整個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期間,徐州在科技引領下的環保實踐并非孤立存在。扎根無錫宜興的本土企業威騰體育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硬核科技打造免填充人造草坪,在無錫“蘇超”主場宜興市體育中心賽場熱身區以及昆山奧體中心的訓練區與熱身輔助區使用,在為球員筑起足下的“專業防線”的同時,通過其免填充特性,杜絕了傳統填充顆粒的飛揚和流失問題,從源頭上減少了污染,實現了運動性能與環境友好的統一。
![]()
威騰體育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人造草坪
傳統人造草坪依賴石英砂和橡膠顆粒提供彈性與穩固性,不僅給運動帶來了不便,其不可降解性還會造成環境污染。瞄準這一痛點,威騰團隊從草絲、背膠到墊層,開啟了 “全系統重構” 的研發之路。經過多年打磨終于實現突破,通過特殊工藝讓草絲兼具了彈性與韌性,直接替代了石英砂和橡膠顆粒的功能。
免填充人造草坪還省去了日常維護保養的麻煩,鋪裝完成后可以使用5~8年,甚至還可回收二次利用加工成其他產品。如今,這種人造草坪已從蘇超賽場延伸至中小學操場、各大運動健身場館。
![]()
![]()
“蘇超”的環保實踐,生動展示了“小賽事,大舞臺”效應。它不僅為科技進步提供了一個寶貴的試驗場,更搭建了一個關鍵的協同創新平臺,從多個維度助推了技術研發與產業升級。電子票務系統將入場效率提升40%的同時,積累了大規模人群集散的數字化管理經驗;部署在各比賽現場的AI語音分類指引垃圾桶、二維碼溯源系統等智能裝備,在“蘇超”應用后,加速了技術迭代……未來,隨著各種試驗性技術的引入,這場地方賽事或許將孕育出更多“體育場景定制”的環保科技解決方案,讓綠色創新從賽場走向更廣闊的城市生活。
徐州廣電編輯 | 李艷敏
一審 | 蔣莉
二審 | 朱宸昕
三審 | 張清
![]()
![]()
轉發+在看,告訴身邊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